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244)

作品数:24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建苏余榕捷招志毅李晓霞刘晓飞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角膜
  • 14篇细胞
  • 7篇基质
  • 7篇角膜基质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细胞
  • 6篇角膜内皮
  • 6篇角膜内皮细胞
  • 6篇干细胞
  • 5篇多能干细胞
  • 5篇诱导多能干细...
  • 4篇生物学
  • 4篇细胞培养
  • 4篇基质细胞
  • 3篇兔角膜
  • 3篇活性鉴定
  • 3篇角膜基质细胞
  • 3篇穿膜肽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

机构

  • 23篇暨南大学
  • 7篇暨南大学附属...
  • 4篇暨南大学第一...
  • 3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作者

  • 23篇陈建苏
  • 8篇余榕捷
  • 7篇招志毅
  • 6篇李晓霞
  • 6篇刘晓飞
  • 5篇王静静
  • 5篇李善义
  • 4篇谭美华
  • 4篇李红阳
  • 4篇赵秀丽
  • 4篇戴静
  • 4篇田振彩
  • 3篇戴应
  • 3篇苏航
  • 3篇丁勇
  • 2篇钟敬祥
  • 2篇黄霖
  • 2篇郭永龙
  • 2篇李娟
  • 1篇王婵

传媒

  • 7篇眼科新进展
  • 5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有穿膜肽重组PTD-KLF4的制备及活性鉴定
2011年
KLF4是Kruppel样转录因子(kruppel-like factors,KLF)家族中的一员,是维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全能性的重要转录因子。蛋白质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 uctiondomain,PTD)能够携带大分子进入细胞。为了获得具有穿膜功能的重组KLF4蛋白,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KYB表达KLF4与PTD的融合蛋白PTD-KLF4,用Ni柱纯化融合蛋白并作Westernblotting鉴定。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PTD-KLF4检测其穿越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细胞膜的能力;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检测重组融合蛋白PTD-KLF4结合目的DNA的活性。结果表明:重组PTD-KLF4可以成功进入细胞、定位细胞核内,穿膜效率为(22.29±2.1)%。重组融合蛋白PTD-KLF4引起细胞形态变化,并具有与目标DNA序列特异结合的能力。重组PTD-KLF4的制备为外源蛋白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奠定基础。
苏航余榕捷刘晓飞王静静李晓霞陈建苏
关键词:KLF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不同比例激活剂对富血小板凝胶的生物学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激活剂对富血小板凝胶的生物学影响,研究其用于角膜基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兔全血,经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将PRP与激活剂按不同比例激活,制备PRP凝胶。实验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9∶1组(PRP∶激活剂=9∶1)、11∶1组(PRP∶激活剂=11∶1)及5∶1组(PRP∶激活剂=5∶1)。将兔角膜基质细胞与PRP凝胶共同培养,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法,分别检测3个实验组PRP凝胶释放的复合生长因子促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对不同实验组制备的PRP凝胶与双层猪角膜基质进行黏附性观察。结果 9∶1组制备的PRP凝胶促进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作用强于其他实验组。3个实验组中,只有9∶1组制备的PRP凝胶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结果显示,呈有序的网状支架结构,能紧密黏附并固定双层猪角膜基质。结论 PRP与激活剂以9∶1比例制备的PRP凝胶促角膜基质细胞增殖作用最强,同时具有有序网状结构和良好的组织黏附性及相容性,是一种可以用于角膜基质再生的良好支架。
戴静陈建苏招志毅
关键词:激活剂角膜基质
Maxadilan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的PAC1受体特异激动剂Maxadilan对角膜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角膜上皮细胞,并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角膜上皮细胞PACAP的PAC1受体;细胞增殖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1μmol.L-1、0.03μmol.L-1、0.05μmol.L-1、0.10μmol.L-1、0.15μmol.L-1Maxadilan作为实验组,未加入Maxadilan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浓度的Maxadilan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0.10μmol.L-1Maxadila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RT-PCR检测显示兔角膜上皮细胞含有PACAP的PAC1受体;CCK-8法检测显示0.05μmol.L-1、0.10μmol.L-1、0.15μmol.L-1Maxadilan实验组分别比对照组细胞增多29.1%、41.5%、3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0、0.000);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0.10欁μmol.L-1Maxadilan组细胞增殖指数平均值为35.98%,与对照组细胞细胞增殖指数平均值29.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角膜上皮细胞存在PACAP的PAC1受体,Maxadilan对角膜上皮细胞有促增殖作用。
招志毅陈建苏余榕捷谭美华李红阳李红阳刘晓飞
关键词:MAXADILAN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层移植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可以克服角膜内皮移植的短缺并能够改善角膜内皮细胞的质量,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重建角膜内皮方法是组织工程角膜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目的:总结并讨论组织工程角膜内皮重建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为2000至2012年,检索词为"corneal endothelial cell,transplantation,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文献。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63篇文章,按主题相关性对文献进一步筛选,最终纳入44篇文章。目前构建单层角膜内皮层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仍没有一种材料或重建方式可以完全符合临床应用的组织工程的人角膜内皮。每一种材料和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克服这些缺点以及观察在体内的长期影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李善义陈建苏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动物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房水培养对牛角膜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内皮层的构建需要有活性的角膜内皮细胞(CECs),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出大量有生理功能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观察房水对体外培养的牛CECs生长的影响。方法从新鲜牛眼球前房抽取1.2ml房水,经消毒过滤后取上清备用。从牛眼角膜组织分离牛CECs并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体积的房水,使房水终体积分数分别为2.5%、5.O%、10.O%、15.O%、20.O%,对照组不加房水,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_8)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在450nm处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分析10.O%房水培养对CECs细胞周期的影响。待培养细胞融合成单层后,1ml塑料枪头尖端在培养皿底划痕并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加入10.O%房水培养24h,未加入房水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检测细胞单层的愈合情况。将细胞以6xlO’个/ml密度接种到培养皿中,分别用含10.0%房水的培养液和无房水的培养液孵育5d,利用DAPI荧光染色技术分析细胞密度。结果培养的CECs呈六角形、铺路石样的扁平状。CCK-8比色法检测表明,各培养组细胞的A450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1,P=0.007);与对照组比较,各房水培养组细胞的A45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含10.0%房水培养组CECs的A450值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10.0%房水孵育24h后,处于S-G2期的细胞比例为(34.80±3.13)%,对照组为(23.0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9,P=0.005)。划痕愈合分析检测表明,10.0%房水组的细胞单层划痕面积为(0.116±0.019)mm2,对照组为(0.358±0.04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2,P=0.000)。DA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10.
李善义戴应谭美华丁勇钟敬祥陈建苏
关键词:房水角膜内皮细胞增生细胞培养
共培养环境中兔角膜内皮细胞诱导人iPSCs分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与兔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 cells,CECs)共培养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检测iPSCs向CECs分化前后部分标志蛋白表达的变化,为研究iPSCs向CECs的分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兔CECs并传代,同时使用无饲养层细胞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源iPSCs,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用量子点对iPSCs进行标记示踪,以不同密度比例建立iPSCs与CECs的共培养模式,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前后iPSC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iPSCs分化前后CD34、CD133、CD31和水通道蛋白1(AQ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扩增的兔CECs形态为六边形,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iPSCs呈克隆样生长,Western blotting检测Oct4、Nanog和Sox2多能性标志蛋白均呈阳性;10 nmol/L量子点标记的iPSCs以1/4悬液与融合60%的兔CECs共培养为最佳模式;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共培养后iPSCs体积增大,胞浆增多,核浆比减小,细胞膜表面可见颗粒状突起物,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前iPSCs的CD34、CD133、CD31和AQP1表达均呈阴性,共培养2周后iPSCs的CD34、CD133和CD31表达阴性,AQP1表达阳性。结论:与兔CECs混合共培养后人iPSCs不仅从形态学上向内皮样细胞方向转化,同时表达角膜内皮细胞标志蛋白AQP1。
谭美华陈建苏招志毅丁勇钟敬祥戴应李善义杨皓庄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查水通道蛋白1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眼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充质细胞均可重编程成为iPSCs并可通过一定的诱导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为多种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而iPSCs研究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眼科,iPSCs诱导后可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感光细胞和其他视网膜细胞,从而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干细胞治疗不同,iPSCs移植治疗相应的疾病避免了传统干细胞治疗所存在的道德伦理及免疫排斥等限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iPSCs的概念、诱导策略及方法、在眼科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招志毅陈建苏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眼科
一种培养原代小鼠角膜基质细胞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改良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为角膜基质细胞生物学和角膜组织工程等研究提供更好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Dispase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染色Vimentin表型和RT-PCR检测Vimentin、Lumican和CK12基因表达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别。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呈三角形和树枝状,细胞间连接明显,可形成网状连接;免疫荧光化学鉴定小鼠角膜基质细胞表达Vimentin阳性;RT-PCR显示Vimentin和Lumican基因表达阳性,CK12表达阴性。结论 Dispase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可获得具有角膜基质细胞特性的细胞,本方法为体外获得单纯小鼠角膜基质细胞提供了简单高效的途径。
李晓霞陈建苏余榕捷苏杭李娟田振彩戴静赵秀丽李红阳招志毅
关键词:角膜基质细胞培养小鼠
带有穿膜肽重组PTD-Sox2的制备及活性鉴定
2011年
目的:制备带有穿膜肽的重组蛋白PTD-Sox2并对其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将Sox2基因与穿膜肽基因PTD融合,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KYB进行表达,用Ni柱制备、纯化融合蛋白;用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用FITC标记PTD-Sox2,与CHO细胞孵育,检测其穿膜能力;用FRET法检测转录因子Sox2结合目的DNA的活性。结果:构建了带有穿膜肽重组PTD-Sox2的原核表达菌,制备并纯化PTD-Sox2,对其活性鉴定。结论:PTD-Sox2能够穿过细胞膜与核膜,进入细胞核内,穿膜效率为40.86%,并且可与目的DNA进行特异结合,为蛋白体外诱导iPS的产生奠定基础。
刘晓飞余榕捷王静静苏航黄霖陈建苏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FITCFRET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诱导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全身各种类型的体细胞,同时不会引起伦理学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因此iPSCs有可能作为组织工程角膜内皮重建的种子细胞。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人iPSCs与兔角膜内皮细胞(CECs)混合共培养后分化iPSCs的形态学变化,并找出其细胞膜超微结构变化的规律。方法分别培养兔CECs和人MMC-iPSCs细胞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PSCs细胞的标志物以鉴定iPSCs细胞。将传代后7d的iPSCs与60%融合的CECs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共培养建立混合共培养模型,利用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CECs及共培养前后iPSCs的形貌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CECs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6.93±10.48)μm和(44.85±8.14)μm,共培养前未分化的谮SCs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2.51±1.40)μm和(10.93±1.69)μm,共培养后分化的iPSCs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6.12±10.29)μm和(31.53±9.65)μm。分化的iPSCs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共培养前的iP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的iPSCs宽度与CE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Cs细胞膜表面突起的最大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11±1.03)μm和(115.68±92.08)nm,膜表面凹陷为窗孔样凹陷,最大宽度为(1.49±0.65)μm,膜表面结构几何参数均方根粗糙度(Rq)为(39.20±7.82)nm,平均粗糙度(Ra)为(30.37±5.32)nm;未分化的iPSCs细胞膜表面突起为颗粒状,突起的最大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39±0.22)μm和(13.11±9.18)nm,膜表面凹陷为虫蚀样,凹陷的最大宽度为(0.34±0.18)μm,Rq和Ra分别为(26.60±4.93)nm和(9.97±3.78)nm;分化的iPSCs细胞膜表面突起为指状,突起的最大宽度和高度分别为(1.91±0.76)μm和(106.55±77.27)nm,膜表面凹陷为�
招志毅陈建苏钟敬祥谭美华李善义戴应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原子力显微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