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2070019)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周初松张宇靳安民肖文德刘健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腰椎峡部
  • 4篇腰椎峡部裂
  • 4篇峡部
  • 4篇峡部裂
  • 3篇释药
  • 3篇丝裂霉
  • 3篇丝裂霉素
  • 3篇丝裂霉素C
  • 3篇内固定
  • 3篇内固定器
  • 3篇固定器
  • 2篇药物
  • 2篇药物释放
  • 2篇药物释放系统
  • 2篇释药系统
  • 2篇琥珀酸酯
  • 2篇瘢痕
  • 2篇瘢痕粘连
  • 2篇壳聚糖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7篇周初松
  • 6篇张宇
  • 4篇刘健
  • 4篇肖文德
  • 4篇靳安民
  • 3篇蒋刚彪
  • 2篇周围
  • 2篇高飞
  • 2篇张效三
  • 2篇傅栋
  • 1篇尹庆水
  • 1篇万磊
  • 1篇于博
  • 1篇张余
  • 1篇张辉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对犬腰椎峡部裂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WMAIF)对腰椎峡部裂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雌雄不限,均采取手术方法造成L6双侧峡部崩裂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Ⅰ组给予WMAIF内固定术,Ⅱ组给予横突棘突钢丝内固定术,Ⅲ组未采取内固定治疗措施。术后2、4、6、8、10周行CT扫描检查。[结果]CT扫描检查显示:Ⅰ组在术后6周峡部骨性融合,Ⅱ组在术后10周峡部骨性融合,Ⅲ组峡部未见骨性融合。[结论]WMAIF可对腰椎峡部裂起到有效的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峡部愈合时间缩短,是一种新型实用的节段内固定器。
肖文德周初松靳安民张效三周围刘健张宇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器记忆合金
腰椎峡部裂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研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研制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测试其材料力学特性,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依据干燥完整的成人腰椎标本相关解剖数据的测量结果,利用镍钛记忆合金良好的形状记忆功能和独特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一种整体型翼状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并进行材料力学测试和有限元分析。应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材料力学测试及有限元分析表明其形态记忆功能良好,体温状态下能产生稳定可靠的回复力,且应力分布均匀,抗拉能力强,具有弹性固定作用。峡部裂腰椎6种运动状态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均明显下降,而应用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可明显恢复其稳定性。结论新型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符合腰椎解剖结构特征,设计合理,抗拉能力强,应力分布均匀,能使腰椎峡部裂达到具有弹性的坚强节段内固定。
周初松肖文德张效三靳安民张宇刘健
关键词:腰椎合金内固定器
腰椎峡部裂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WMAIF)内部生物力学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WMAIF。[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0建立WMAIF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进行相应的力学加载运算。[结果]建立了WMAIF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WMAIF在变形过程中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结论]WMAIF抗拉能力强,固定牢固,是治疗腰椎峡部裂较好的新型节段内固定器械。
周初松肖文德万磊靳安民刘健张宇张效三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器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犬腰椎峡部裂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设计一个可靠的腰椎峡部裂动物模型,同时评价腰椎峡部裂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实验于2005-02/08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雌雄不限,均采取手术方法造成L6双侧峡部裂的动物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治疗组给予支具外固定,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治疗措施。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X射线、CT检查,6个月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取峡部组织行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12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动物术后当天X射线拍片均可见L6峡部裂。②6个月后,对照组有3只犬峡部裂椎体出现I度滑脱,而治疗组未出现椎体滑脱。③术后6个月行X射线、CT检查未见峡部缺损处骨性融合,组织学切片两组电镜下均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少量软骨组织。结论:这种动物模型可以作为可靠的峡部裂动物模型。峡部裂可导致椎体滑脱,通过非手术治疗可预防椎体滑脱发生,但不能使峡部缺损处骨性融合。
肖文德周初松靳安民周围张辉刘健
关键词:腰椎腰椎峡部裂
丝裂霉素C释药系统的体外释放与体内植入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Chitosan-Polyethlyene glycols-Succinate,CH/PEG-SA)丝裂霉素C(MMC)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与体内防粘连效果。方法自制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丝裂霉素C薄膜(CH/PEG-SA/MMC),体外释药测定药物释放浓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探讨膜片结构与释药的关联性;置入SD大鼠脊柱背侧治疗4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免疫组化、组织学检查比较,观察该释药系统对硬膜外瘢痕的治疗作用。结果MMC液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593x3-2.563x2+25.944x-0.236,确定系数为1.000。药物缓释膜片中MMC均能从膜片向PBS液中扩散。释放量逐渐增加,于第12天时维持释放量达最大,为14.9616μg/ml,于第18、32天出现两次释放高峰,分别为14.4824μg/ml和11.4092μg/ml,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50%抑制率质量浓度(ID50,10.4713μg/l)。其余时间以较低浓度间断释放维持,且释放量逐渐减少,于第60天3周累积释放量为0.1793μg/ml,直至药物释放完全。不同膜片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2.085、P=0.000)。CH/PEG-SA/MMC膜释药系统可明显抑制硬膜外瘢痕的含量,并可促进瘢痕规则排列,减少术后瘢痕增生压迫脊髓及神经根的机会。结论本实验提高膜片的柔韧性,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成膜性更好更有效地避免药物突释,保持一定时间的药物释放。该膜片能有效地减少硬膜外瘢痕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一种预防瘢痕粘连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
张宇尹庆水周初松蒋刚彪张余
关键词:琥珀酸酯丝裂霉素C药物释放系统瘢痕粘连
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丝裂霉素C释药系统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chitosan/polyethylene glycols-succinate,CH/PEG-SA)/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薄膜局部释药系统对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治疗作用。方法按摩尔比3︰1制得PEG-SA后,将其与CH及MMC(质量比为1︰1.5)在一定条件下制成CH/PEG-SA/MMC薄膜。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制作L1椎板切除模型。将大鼠按体重编号,随机分为Ⅰ~Ⅵ组,每组5只。Ⅰ组硬脊膜后方植入20mgCH膜片,Ⅱ组植入20mgCH/PEG膜片,Ⅲ组植入20mgCH/PEG-SA膜片,Ⅳ组用0.05mg/mLMMC溶液浸润硬脊膜5min,Ⅴ组植入20mgCH/PEG-SA/MMC膜片,Ⅵ组不作处理。术后4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Rydell评分)比较硬脊膜外瘢痕的增生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计算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术后情况良好,无步态异常、躁动、感染、死亡,各组间Rydel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Ⅵ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中Hyp含量分别为(0.5708±0.3450)、(0.7286±0.1506)、(0.5534±0.1223)、(0.3133±0.1064)、(0.2619±0.1021)及(1.0201±0.1206)μg/mg;Ⅰ~Ⅴ组Hyp含量均低于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与Ⅰ、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见Ⅴ组胶原纤维少且与硬脊膜平行排列,走向清晰、规则,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无巨噬细胞反应。结论CH/PEG-SA/MMC膜片能有效减少硬脊膜外瘢痕中Hyp含量,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是一种预防瘢痕粘连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
张宇周初松蒋刚彪高飞傅栋
关键词:壳聚糖丝裂霉素C瘢痕粘连
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丝裂霉素C释药系统的研制与体外释放实验
2008年
目的研制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chitosan/polyethylene glycols-succinate,CH/PEG-SA)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局部药物释放系统,观察其体外释药效果。方法将透析后的CH/PEG-SA及MMC共混后置入冻干机,冻干制得CH/PEG-SA/MMC膜片,将膜片置于10mL37℃生理盐水中浸泡,静置3个月观察其脆性。绘制100、50、25、12.5、6.25、1μg/mL MMC液与吸光度(A)值的标准曲线。将CH/PEG-SA/MMC膜片20mg浸泡于PBS液中,第1、3、5、8、12、16、18、22、26、30、32、39、60和88天取浸出液,测定药物释放浓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探讨膜片结构与释药的关联性。结果脆性观察:膜片浸泡3个月后不脆裂。MMC液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593x3-2.563x2+25.944x-0.236(R2=1.000)。药物缓释膜片中MMC均能从膜片向PBS液扩散,释放量逐渐增加,第12天释放量达最大,为14.9616μg/mL,第18、32天又出现两次释放高峰,分别为14.4824μg/mL和11.4092μg/mL,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50%抑制率质量浓度(ID50,10.4713μg/L);其余时间以较低浓度间断释放,且释放量逐渐减少,第60天累积释放量为0.1793μg/mL,直至药物释放完全。不同时间点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PEG-SA/MMC膜片柔韧性提高,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成膜性更好,能更有效地避免药物突释,保持一定时间药物释放。
张宇周初松蒋刚彪于博高飞傅栋
关键词:壳聚糖琥珀酸酯丝裂霉素C药物释放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