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125)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袁志刚舒伟许淑茹罗彦彦林有坤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多发
  • 2篇血管畸形
  • 2篇皮肤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静脉血管畸形
  • 2篇畸形
  • 2篇病理
  • 1篇大血小板
  • 1篇单倍型分析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粘膜
  • 1篇中国汉族
  • 1篇透射电子显微...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篇舒伟
  • 5篇袁志刚
  • 4篇许淑茹
  • 2篇华荣
  • 2篇李晓龙
  • 2篇方玲
  • 2篇林有坤
  • 2篇罗彦彦
  • 1篇陈萍
  • 1篇张学
  • 1篇吴华裕
  • 1篇胡启平
  • 1篇丁晔
  • 1篇马军
  • 1篇何钠
  • 1篇廖文君
  • 1篇何娜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髓样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2010年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外周循环血中存在的一些髓样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被募集到肿瘤组织中,在肿瘤微环境中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这些髓样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文对这些不同类型细胞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华荣袁志刚丁晔许淑茹舒伟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微环境
表达Tie2基因的单核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肿瘤血管的生成和发展在肿瘤的生长和恶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类表达Tie2基因的单核细胞(TEM)通过一些生长因子和化学信号被募集到肿瘤组织中,旁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和发展。TEM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祖细胞(EPC)不同的是,TEM只是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促进作用,但在肿瘤周围临近的正常组织中没有发现其存在,TEM被认为是一类肿瘤组织特异性的细胞。以TEM为载体细胞,通过TEM表达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的抗肿瘤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恶化。
舒伟许淑茹袁志刚
关键词:TIE2TEM肿瘤靶向治疗
MYH9相关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病理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MYH9相关综合征(MYH9-RD)患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患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其细胞器形态结构特点。结果:患者具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数量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三联征;各血小板所含的细胞器数量差异明显,多数血小板的微管系统、α颗粒和致密颗粒数量与血小板体积成比例增加。在所统计的血小板中,有约85%的线粒体肿胀明显,62%的开放管道数量增多,90%血小板有伪足伸出。巨大血小板中有被微管和内质网包围的特殊区域,形态与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类似。结论: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ⅡA(NMMHC-ⅡA)异常导致血小板细胞器分布不均、开放管道数量增加,可能是MYH9-RD患者血小板一直处于被激活状态的重要因素。
廖文君罗晓成吴华裕舒伟张学陈萍袁志刚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透射电子显微镜巨大血小板
皮肤和黏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一家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家族遗传性皮肤和黏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家系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家系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家系5代65名成员中有患者19例,呈现出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出血、心脏和脑部异常史。皮损表现为口腔黏膜和四肢皮下等处大小不等的蓝紫色、突出皮面、质稍硬的瘤体。病理表现为静脉管腔不规则扩大,血管壁厚薄不一,小静脉丛生,血管内皮细胞层正常,平滑肌细胞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厚或者缺乏。结论综合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以及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皮肤和黏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
林有坤方玲罗彦彦华荣许淑茹何钠李晓龙舒伟袁志刚
关键词:静脉血管畸形家系多发皮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病理检查
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家系的单倍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家系的遗传方式,文章对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Mucocutaneous venous malformations,VMCM)家系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中连续5代都有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1: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者皮肤、口腔粘膜、舌头以及四肢等处可见蓝紫色、突出皮面、质硬、压之不褪色的瘤体,组织病理学显示,静脉血管的管腔极不规则,部分管壁存在缺失,部分管壁明显增厚。患者无消化道出血史,无心脏和脑部异常,临床诊断为VMCM。为了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单倍型分析,采集了家族中26人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微卫星引物进行了连锁和单倍型分析。两点间连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D9S1121处有最大LOD值为Z=5.38(θ=0.00),单倍型分析的结果提示,致病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上D9S1121和D9S161之间约7 cM的范围内。文章首次报道了中国汉族VMCM家系,其致病基因定位定位于9p,与已报道的欧洲家系相同。用4个微卫星标记D9S1121、D9S 169、D9S161和D9S248确定了该家系致病基因的单倍型,为不同种族和人群VMCM疾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舒伟林有坤华荣罗彦彦方玲许淑茹何娜马军胡启平李晓龙袁志刚
关键词:血管畸形汉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