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8077)
-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向东邵兵刘梦和王跃锋吴京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Ⅰ-Ⅱ复合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探究复合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K和应变能释放率G的关系,基于最大应力准则,采用能量法对Ⅰ-Ⅱ复合型裂缝的扩展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单一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的关系,推导出Ⅰ-Ⅱ复合型裂缝K与G的关系公式,利用Abaqus软件建立Ⅰ-Ⅱ复合型裂缝的有限元模型,计算Ⅰ-Ⅱ复合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与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误差仅为2.5%,验证了推导公式的合理性。
- 刘梦和王向东邵兵
- 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应变能释放率
- 损伤与断裂耦合效应的能量理论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以Ⅰ型裂纹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法和损伤能量释放率的概念,推导出一种用于描述裂纹尖端邻域内损伤场与断裂场的耦合效应参数:损伤型能量释放率.运用双G模型理论,应用ANSYS仿真分析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把得到的损伤型能量释放率结果与损伤断裂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盖下拱坝工程有限元模型,将人工底缝前沿损伤型的能量释放率、平均损伤、能量释放率以及损伤能量释放率4者随水位变化的发展进行比较,说明该参数可以综合考虑损伤与断裂的耦合效应.此外,建立了该参数的应用模式.
- 安丽媛朱为玄卓鹏飞孙伟伟
- 关键词:能量法
- 基于缝端损伤区域的混凝土材料Ⅱ型裂缝扩展角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根据Ⅰ型裂缝和Ⅱ型裂缝在损伤与断裂耦合方面的联系,基于Ⅰ型裂缝的损伤方程推导出更适用于Ⅱ型裂缝的损伤演化方程,得到损伤区域的计算方法。通过损伤梯度研究Ⅱ型裂缝从损伤至开裂阶段裂缝发展方向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Ⅱ型裂缝的扩展角是79°。将该扩展角与经典判据得到的扩展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陈殿华王向东邵兵
- 关键词:混凝土
- 复合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与能量释放率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和最大应力准则,结合单一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K与能量释放率G之间的关系和能量法,推导出Ⅱ-Ⅲ复合型裂缝K与G的关系公式;通过有限元软件对Ⅱ-Ⅲ复合型裂缝进行模拟,计算出Ⅱ-Ⅲ复合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模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4.44﹪,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
- 吴京王向东朱小婷
- 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能量释放率
- 基于混凝土损伤和断裂力学的重力坝体型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重力坝体型优化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常规优化设计考虑应力和稳定性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一阶优化法,将混凝土指数函数损伤理论与断裂力学运用到坝体优化中,将坝踵区损伤控制在峰值损伤之内,限制坝体损伤的进一步发展;重力坝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裂缝,尤其是在坝踵附近,考虑裂缝的产生并采用K判据分析裂缝的稳定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重力坝的体型优化设计中,得到的考虑损伤后的优化设计结果虽比常规优化设计断面面积稍有增大,但可以控制损伤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更加安全.在加入损伤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裂缝的产生,得出了即便在产生裂缝的情况下,坝体也能安全工作的剖面形态,且在优化过程中可以节省材料.此方法可为今后的重力坝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崔乃文王向东
- 关键词:重力坝优化设计裂缝有限元
- 混凝土压缩损伤参数的尺寸效应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浇筑标准及非标准尺寸混凝土试件,以掺入引气剂模拟初始损伤,研究混凝土压缩损伤参数的尺寸效应,当非标准尺寸试件在m(引气剂)∶m(水泥)=0、0.001、0.002和0.003时,其弹性模量随引气剂量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32.76、28.77、26.80和26.29 GPa,经由损伤理论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出混凝土的无损弹性模量为36.38 GPa,初始弹性模量为32.76 GPa,峰值弹性模量为26.7 GPa。拟合分析结果可验证损伤参数尺寸效应的一般规律,并可导出大尺寸试件的损伤参数。
- 邵兵王向东王跃锋刘梦和
- 关键词:混凝土尺寸效应
-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损伤区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将损伤理论引入混凝土的断裂分析中,采用Loland模型推导出混凝土I-Ⅱ复合型裂缝缝端损伤区临界区域的公式,并基于复合裂缝断裂判据推导出I-Ⅱ复合型裂缝的缝端微裂纹区临界区域的公式,并引用相关文献中的混凝土参数作为实例,求出其最小断裂半径以及对应的最小损伤半径.通过实例说明了混凝土损伤断裂的过程.
- 韩金启王向东王玉琳
- 关键词:混凝土
- 空间复合型裂纹的性能参数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进行空间复合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与应变能释放率G的关系研究,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基于最大主应变准则对Ⅰ型裂纹、Ⅲ型裂纹以及空间复合型裂纹的扩展进行理论分析,应用主应变下的空间复合型裂纹开裂断裂准则推导出Ⅰ-Ⅲ复合型裂纹K与G的关系式,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关系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关系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 邵兵王向东刘梦和
- 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应变能释放率
- 基于损伤理论的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角被引量:6
- 2015年
- 基于混凝土断裂与损伤的基本理论,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方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趋势是随着缝端损伤场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缝端损伤场及损伤梯度的计算,分析了Ⅰ-Ⅱ复合型裂缝从起裂至失稳断裂裂缝扩展方向的变化规律,得到了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起裂扩展角和失稳扩展角。将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用损伤理论研究裂缝的扩展角是可行的。
- 王玉琳王向东韩金启杨林
- 关键词:混凝土
-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动力稳定性损伤与断裂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得到裂缝尖端损伤产生、发展直至失稳扩展的规律,基于混凝土结构的Brooks损伤演变方程与Loland损伤演变方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混凝土三点弯曲梁在冲击、周期、地震等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将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裂缝口张开位移与已有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2种损伤演变方程应用于工程实例Koyna重力坝,建立坝体三维模型,计算地震荷载下的应变,分析其薄弱部位,研究坝体裂缝尖端损伤产生、发展直致失稳扩展的过程。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裂缝口张开位移与已有实验结果数据比较吻合,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合理性;结构对不同作用形式的动荷载响应相差很大,其中地震荷载对结构的破坏最显著;坝段在达到起裂损伤后稳定发展,随后达到失稳损伤,裂缝扩展,形成新的损伤区域;2种损伤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损伤因子均随时间稳定增长,发展规律一致,说明2种模型均可用于动荷载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扩展至失稳的计算和分析。
- 于静巍王向东朱小婷马思齐
- 关键词:混凝土坝体裂缝稳定性动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