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2070062)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3
相关作者:蔡德鸿黄震孙平杨力陈宏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远端
  • 2篇松质骨
  • 2篇模拟失重
  • 2篇模拟失重大鼠
  • 2篇股骨
  • 2篇股骨远端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调节
  • 1篇地塞米松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OPG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生物力学
  • 1篇受体
  • 1篇受体超家族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组织
  • 1篇维生素D受体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蔡德鸿
  • 4篇黄震
  • 3篇孙平
  • 2篇杨力
  • 2篇陈宏
  • 1篇梁少俊
  • 1篇何雷
  • 1篇廖庆辉
  • 1篇刘宏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25(OH)_2D_3对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5
2007年
孙平蔡德鸿黄震
关键词:骨代谢维生素D受体受体超家族器官组织VDRE代谢调节
模拟失重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在模拟失重环境下股骨远端松质骨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尾吊模拟失重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期14,28d。取股骨远端沿冠状面切开,蒸馏水冲洗净骨髓腔乙醇梯度脱水,表面喷金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鼠股骨远端干骺端骨小梁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拟失重的大鼠骨小梁变细,断裂,数目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杂乱,微损伤增多;尾吊14d组较28d组保持了更好的微结构。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表面骨吸收活跃,骨量减少,骨生物质量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
孙平蔡德鸿黄震陈宏何雷
关键词:模拟失重骨小梁
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8
2009年
背景:成骨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高度扩增后,细胞群会出现生长速率减慢等变化,并出现没有分裂倾向的扁平状细胞。目的:进一步验证在一定诱导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3/10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4周龄SD大鼠3只,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成骨诱导过程所使用的抗坏血酸、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后用EDTA及胰蛋白酶消化,按1∶3传代培养。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数量为1×10^7L^-1,分为2组: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基,诱导组加入成骨诱导液进行培养,成骨诱导液为含50mg/L抗坏血酸、0.1μmmol/L地塞米松、0.5mmol/Lβ-甘油磷酸钠、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诱导后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刚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原代培养24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呈短梭形、三角形、多边形;72h时贴壁细胞分裂增殖,逐渐呈长梭形;至第5天可见明显细胞集落形成;第9-10天细胞达80%以上融合;传代后细胞贴壁和增殖速度加快,呈有规则的方向性排列。与诱导前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7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连续成骨诱导20d后,诱导组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圆形不透明钙化结节,对照组未见矿化结节沉积。结论:在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
廖庆辉黄震蔡德鸿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1,25(OH)_2D_3对模拟失重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自由活动组、悬吊对照组和悬吊实验组,同时悬吊实验组给予1,25-二羟维生素D3皮下注射(0.05μg/kg.d),实验期为14d、28d。取股骨远端沿冠状面切开,蒸馏水冲洗净骨髓腔,乙醇梯度脱水,表面喷金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悬吊对照组与自由活动组比较大鼠骨小梁变细,断裂,数目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杂乱,微损伤增多;悬吊实验组较悬吊对照组大鼠骨小梁数目增多,胶原纤维排列规整,未见明显微骨折发生,且悬吊14d实验组较悬吊28d实验组保持了更好的微结构。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对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超微结构产生有利影响。
孙平蔡德鸿黄震陈宏杨力
关键词:模拟失重1,25-二羟维生素D3骨生物力学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清OPG及RANKL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血清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相关骨代谢指标(BTMs,包括OC,NTX及IGF-1)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2例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BMD),按WHO标准,分为无骨质疏松组(NOP)、骨质疏松组(OP1)、骨质疏松伴骨折组(OP2)。测定血清OPG,RANKL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OP1组及OP2组血清OPG水平均低于NOP组(P<0.05),OP2组血清RANKL水平低于NOP组(P<0.01)。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质指数及雌二醇后,血清OPG与BMD呈正相关(P<0.05)。血清OPG与IGF-1呈正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骨转换指标、雌二醇和BMD后,血清OPG及RANKL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结论血清OPG增高可能是对抗绝经后骨吸收加快的一个代偿反应。低水平的血清RANKL可能不利于骨重塑,从而增加了骨折的危险。血清OPG与RANKL是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的独立因素,提示它们可望作为更加准确的单独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骨代谢标志物。
梁少俊刘宏杨力蔡德鸿
关键词:护骨素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