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032)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周根陶官叶斌姚奇志倪杰曲晓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生物膜脂参与的非晶碳酸钙形成和稳定被引量:1
- 2008年
- 非晶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是碳酸钙矿物体系中极不稳定的矿物相。但由海鞘类动物的研究表明,ACC可作为碳酸钙晶体矿物的前驱体在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且这些生物成因的ACC常常是由膜包裹着的。文中选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卵磷脂(PC)为主要矿化调节剂,通过调控与碳酸钙矿化过程密切相关的无机离子Mg2+的浓度,模拟生物膜表面碳酸钙矿化作用过程。在空气/水界面处的膜脂调控下合成出可在溶液中稳定存在数天的非晶碳酸钙。该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在生物矿化过程中,除了受生物体中可溶性有机大分子调控外,生物膜可能对ACC的形成和稳定也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 倪杰周根陶
- 关键词:卵磷脂生物矿化
- 磷脂分子和长链有机胺存在下的二氧化硅仿生矿化研究
- 2010年
- 自从1702年荷兰人Leeuwenhoek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硅藻以来,针对硅藻的研究愈加广泛和深入,包括地质学、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古地理与古气候学、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都对硅藻进行了相关研究(Passy,
- 史家远曲晓飞周根陶
- 关键词:二氧化硅有机胺十二胺硅藻生物硅长链
- 碳酸钙仿生矿化研究:多羧基有机分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生物体往往能够形成形貌精美和独特组装超结构的矿物。研究表明,生物体内不溶性有机质和可溶性蛋白在生物矿物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一般认为,有机质中的不可溶部分构成生物矿物沉积的刚性构架。
- 官叶斌姚奇志周根陶
- 关键词:生物矿物仿生矿化碳酸钙生物体内有机分子方解石
- 含水非晶碳酸钙的仿生矿化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生物成因矿物的形成过程通常是通过先沉积非晶前驱体,进而转变形成某一种结晶相的途径来实现的。对生物成因碳酸钙而言,普遍认为其非晶的前驱体相是在生物有机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阴离子柠檬酸根存在的情况下,仿生合成了非晶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实验手段进行了分析并观测了非晶碳酸钙后续转变。结果显示,多羧基的阴离子能够诱导形成非晶碳酸钙,并且这些非晶碳酸钙具有与生物成因非晶碳酸钙类似的组成。这可能指示与生物矿化相关的生物大分子,特别是一些富含极性羧基大分子能够诱导碳酸钙矿物非晶态前驱体相的形成,同时也能暂时稳定这些非晶前驱体相。
- 官叶斌姚奇志周根陶
- 关键词:柠檬酸钠方解石仿生矿化生物矿化
- 卵磷脂与双甘氨肽对碳酸钙变体和表面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许多生物矿化作用过程都与其不寻常的膜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作为双亲分子的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运用以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技术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卵磷脂(PC)和双甘氨肽参与下的碳酸钙矿化过程。结果表明,PC在溶液中形成的脂质体结构,导致了方解石(calcite)表面多孔结构的形成,且其含量的改变,可有效地调控方解石表面孔隙的孔径大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球霰石(vaterite)的生长和稳定;而PC在溶液表面形成的膜脂层,则通过静电力与双甘氨肽相互作用,有效调控膜脂层下矿物的形成。
- 倪杰周根陶曲晓飞
- 关键词:碳酸钙生物矿化
- 水非晶碳酸钙形成及生物矿化意义
- <正>生物体在形成矿物的过程中,普遍采取的策略是先沉积非晶态的前驱体相,然后这些非晶态前躯体相再转变成某种结晶态的矿物。生物非晶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ACC)是一类最为广泛研究的...
- 周根陶官叶斌姚奇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