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21002)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全宏俊邓柏昌黄江徐杰林果果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电离层
  • 3篇TEC
  • 1篇单种群
  • 1篇地磁
  • 1篇地磁感应电流
  • 1篇地磁指数
  • 1篇电离层TEC
  • 1篇电离层闪烁
  • 1篇电流
  • 1篇电子含量
  • 1篇短波
  • 1篇短波通信
  • 1篇掩星
  • 1篇遗传算法
  • 1篇异常区
  • 1篇台站
  • 1篇台站观测
  • 1篇通信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统计特征

机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广州气象卫星...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国家空间天气...
  • 1篇空军空降兵学...

作者

  • 4篇黄江
  • 4篇邓柏昌
  • 4篇全宏俊
  • 2篇张效信
  • 2篇徐杰
  • 2篇林果果
  • 1篇王楚钦
  • 1篇黄林峰
  • 1篇孔德宝
  • 1篇蒋勇
  • 1篇蔡超军
  • 1篇唐文
  • 1篇杜丹
  • 1篇吴雷
  • 1篇杨晶晶
  • 1篇赵明现
  • 1篇杜丹

传媒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1和2012年华南地区TEC耗空统计特征分析
2015年
利用赤道异常北驼峰区深圳站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监测到的GPS-TEC数据,统计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TEC耗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EC耗空随时间、地理经纬度位置等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前半夜和在赤道异常北驼峰区域,深度在20 TECU左右的耗空明显和强闪烁(S4≥0.5)相关,在后半夜或在赤道异常北驼峰外边缘区域,存在一些深度小于10 TECU的耗空对应着无闪烁现象发生.统计结果还表明:TEC耗空呈现出季节变化规律,2011和2012年TEC耗空主要出现在春秋分期间,TEC耗空深度主要分布为1~20TECU,持续时间集中在16~30 min,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2:30-15:30UT(20:30-23:30LT),午夜之后TEC耗空活动呈逐渐减弱趋势.
孔德宝黄江邓柏昌徐杰万德焕林果果全宏俊
关键词:统计分析
电离层/地磁监测及其效应评估总体技术研究进展
<正>空间天气是指由太阳活动导致的日地空间、地球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地球磁场与辐射环境等系统变化。空间天气灾害是指由于空间天气因素造成天基或地基技术系统功能下降或者报废、宇航员等人员健康受到损害,从而导致国民经济蒙受损失...
杜丹张效信
关键词:短波通信地磁感应电流
文献传递
华南地区TEC耗尽及增强与电离层闪烁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子午工程"布设在赤道异常区深圳站的监测仪获得的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的电离层闪烁和总电子含量(TEC)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南地区夜间TEC耗尽事件与电离层闪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晚间多次观测到TEC耗尽和电离层闪烁同时发生的现象,强闪烁(振幅闪烁指数S4>0.6)和TEC耗尽同时发生的比例高于弱闪烁(0.2
全宏俊林果果邓柏昌黄江
关键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IRI-2007预测TEC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广州站(23.2°N,113.3°E)GPS双频接收机监测的电离层TEC数据和IRI-2007模型不同电离层输入参数计算得到的TEC预测值,对比分析了太阳活动低年(2008年)广州地区TE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EC观测值周日变化在16:00 LT左右达到最大值,而IRI-TEC最大值出现时间较GPS-TEC提前1 h左右.TEC季节变化在春秋分较高,两至季节较低,表现出明显的半年特性和季节依赖性,并出现冬季异常现象.IRITEC与GPS-TEC在白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夜间偏差较大.不同电离层输入参数得到的TEC预测值也相差较大,选用顶部电子密度参数NeQuick、底部厚度参数B0 Table并用URSI系数计算F2层峰值参数时,能较好地反映TEC观测值的变化特征.在对磁暴的响应上,预测值无明显变化,观测值则有比较明显的表现.通过对比,初步分析了利用IRI-2007模型预测TEC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并给出了合理的参数选择方案.
蔡超军黄江邓柏昌徐杰黄林峰全宏俊
关键词:电离层TEC
基于FY-3C掩星数据偶发E层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FY-3C极轨卫星提供的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GPS无线电掩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全球范围内抽样频率为50 Hz的C/A码SNR扰动情况,进而对偶发E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发E层在夏季半球中纬地区的扰动强度远远大于冬季半球同一纬度地区的扰动强度,偶发E层在纬度40°附近扰动明显增强;在E层100 km高度附近,Es层在10:00 LT和22:00 LT达到峰值;Es层在夏季半球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冬季半球;FY-3C卫星的掩星观测结果与COSMIC系统的观测结果较一致,可以利用FY-3C卫星的掩星数据研究电离层偶发E层等的变化.
杨晶晶黄江徐杰邓柏昌全宏俊
关键词:COSMIC无线电掩星
基于多台站观测的中国区域地磁指数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中国14个地磁台站和全球23个地磁台站的H分量分钟值数据,分析单台站小时幅度指数r_H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台站之间r_H指数的相似度度量(残差指数Ra),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中国14个地磁台站划分为7个区域,根据加权法计算各区域的区域指数Rr.结果表明,r_H指数具有27天太阳自转周变化,季节变化不显著,但仍存在春秋季大而冬夏季小的特征;在空间变化上,r_H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并且在磁暴期间r_H指数的幅值和形态均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差异,随地方时呈现晨-昏不对称现象;与Dst指数、SYM-H指数、Kp指数及各区域内台站的H分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区域指数Rr能有效反映区域地磁扰动.
王楚钦杜丹张效信赵明现蒋勇
关键词:K均值聚类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段Chen系统的参数估计
2015年
对比研究了单种群遗传算法和多种群遗传算法在分段Chen系统参数估计中的应用,通过构造一个合适的适应度函数,将Chen系统的多参数估计问题转化成一个多参数的寻优问题,利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性对其进行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采用单种群遗传算法估计分段Chen系统参数,多种群遗传算法在准确性、鲁棒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唐文吴雷
关键词:多种群遗传算法遗传算法参数估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