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1213112)

作品数:14 被引量:253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洪玲朱红蕊刘赫男姚玉璧尹嫦姣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气候中心佳木斯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灾害
  • 5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旱灾
  • 3篇干旱
  • 3篇干旱灾害
  • 3篇脆弱性
  • 2篇玉米
  • 2篇人口
  • 2篇石羊河流域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流域
  • 2篇空气质量
  • 2篇涝灾
  • 2篇河流域
  • 2篇洪涝
  • 2篇洪涝灾害
  • 2篇风险评估
  • 2篇暴雨
  • 2篇暴雨洪涝

机构

  • 8篇黑龙江省气候...
  • 5篇中国气象局兰...
  • 5篇佳木斯市气象...
  • 3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水利部南京水...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7篇朱红蕊
  • 7篇张洪玲
  • 6篇刘赫男
  • 5篇姚玉璧
  • 4篇尹嫦姣
  • 3篇李耀辉
  • 2篇于宏敏
  • 2篇孙爽
  • 2篇王莺
  • 2篇姚俊英
  • 2篇王劲松
  • 1篇於琍
  • 1篇王润元
  • 1篇金有杰
  • 1篇张永香
  • 1篇徐影
  • 1篇潘华盛
  • 1篇王春华
  • 1篇王春丽
  • 1篇魏磊

传媒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冰川冻土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10℃积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积温是作物种植界限的重要参考依据,分析其变化特征可为农业气候区划、合理种植农作物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多种气候统计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近54年来黑龙江省≥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黑龙江省≥10℃积温初日明显提前,终日显著推迟,持续日数增加,≥10℃积温显著上升,在1994年发生突变;≥10℃积温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低于1 900℃积温区域所占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 700℃以上积温区域所占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黑龙江省积温的增加,积温带明显向北、向东移动,第一和第二积温带面积显著增加,第六积温带面积显著缩小.
朱红蕊尹嫦姣张洪玲裴宇航孙爽
关键词:积温带
黑龙江七星河湿地面积锐减原因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历史资料和气候监测资料,通过分析七星河湿地周边的政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气候变化等,研究了湿地面积锐减的原因。结果表明:与湿地接壤的宝清县农耕面积逐年扩大,使得七星河湿地不断被开垦,面积锐减;1957年至今,湿地面积减少了约16156 hm2,缩小了约45%;人口增加、湿地农田化是湿地面积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湿地水资源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降水减少、径流锐减、断流天数增多等。但同时,气候变暖,低温冷害明显减少、活动积温增加,有利于湿地周边政区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增加。
于宏敏刘赫男潘华盛姚俊英朱海霞
关键词:湿地土地利用人口气候变化
1956—2011年黑龙江省龙卷风气候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富士达—皮尔森强度分类法对1956—2011年黑龙江省229个龙卷风样本进行分类,分析龙卷风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典型龙卷风个例的环流背景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56—2011年黑龙江省龙卷风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60—80年代龙卷风活动频繁,90年代龙卷风发生频次最少,2001—2011年龙卷风发生频次略增加。龙卷风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以7月发生最多,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对龙卷风空间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是龙卷风多发区,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大气环流特征有关。不稳定的形势场是龙卷风产生的基础,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冷暖空气的强对流运动为龙卷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朱红蕊张洪玲孙爽王春丽姚俊英
关键词:龙卷风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8
2013年
利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加密观测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玉米穗干重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试验区逐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较其他年代为最少。降水量序列3a、8a的周期变化特征明显。试验区逐年气温为上升趋势,逐年气温序列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325℃/10a。逐年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显著上升,逐年干燥指数序列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051/10a,进入20世纪70年代,试验区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气候变暖使玉米拔节一成熟期提前(5-6)d/10a,全生育期缩短。玉米穗干重在播种102d后,从缓慢生长期转为迅速生长期,在播种129d后,又从迅速生长期转为缓慢生长期,玉米穗的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在播后115d左右。气候变暖使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可利用热量资源充裕,玉米产量形成对抽雄-开花期气温变化十分敏感,大部分时段气温对玉米产量形成呈负效应。气温变化的影响函数与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函数表现为反相位特征。在玉米成熟期,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其余生育期降水的影响为正效应,玉米产量形成对三叶-拔节期降水变化十分敏感。灌浆-成熟期光照对玉米产量形成呈显著的正效应。
姚玉璧王瑞君王润元杨金虎张谋草肖国举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玉米生育
近25 a中国暴雨及其引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0
2018年
采用全国气象部门收集的县(区)域行政单元灾情普查资料,结合全国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1984—2008年中国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的时空演变特点及灾害损失情况,揭示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变化趋势和演变特点,以及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近25 a来中国暴雨日数总体上稍有增加,暴雨强度和暴雨天数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东部高于西部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中国暴雨高发期。研究时段内,中国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但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经济损失约为573亿元人民币,损失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县域年平均损失超过2 000万元的县约占15%,其中有34个县超过亿元。受灾人口呈增加趋势,但因灾死亡人口呈下降趋势;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的影响均呈微弱上升趋势,年平均作物受灾面积近9.00×106hm2,作物绝收面积为1.27×106hm2。
於琍徐影张永香
关键词:暴雨暴雨洪涝灾害灾害影响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26
2014年
利用石羊河流域区1960-2011年气候要素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合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等指标进行基于 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1960-2011年,石羊河流域春旱发生频率在21.2%~67.3%之间。春季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大于中上游区域。初夏干旱发生频率在13.5%~61.5%之间。初夏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也大于中上游区域。伏旱发生频率在21.2%~86.5%之间。伏期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亦大于中上游区域。石羊河流域干旱综合风险高风险区为民勤县和金川区大部、凉州区中北部、永昌县东部,位于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区域。就各县区而言,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最大的区域为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金川区次之,天祝县风险低。
姚玉璧李耀辉石界王莺王劲松丁文魁杨金虎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石羊河流域
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省采暖耗能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节约黑龙江省采暖期能源消耗,实现气候对采暖耗能影响的定量化评估,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黑龙江省6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倾向率、累计距平法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采暖期采暖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黑龙江省采暖期采暖初日数呈推迟趋势,采暖终日数明显提前,采暖期长度和采暖度日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采暖度日平均减少了498.4℃·d;从空间分布看,黑龙江省采暖度日基本上呈由北向南递减分布,纬向分布比较明显。各地均呈减小趋势变化,变化速率在-50^-169(℃·d)/10 a之间;黑龙江省采暖度日在198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采暖度日明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黑龙江省采暖期气温显著上升使得各地采暖强度有所降低,从而降低了供热成本,节约了能源。利用度日与气温之间的统计模型,可估算出气温每升高1℃,采暖耗能量大概降低3.9%。
朱红蕊刘赫男张洪玲尹嫦姣王春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
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被引量:23
2019年
利用哈尔滨市2014—2016年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及与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 a间,哈尔滨空气质量为良级别的天数最多,占47%,达到污染级别的天数占31%,2016年空气质量最佳,优良级别的天数达到284 d,占全年78%;春夏季AQI指数较低,秋冬季AQI指数明显偏高,9月空气质量全年最佳,1月空气质量最差; PM_(2. 5)是造成哈尔滨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物,其次是PM_(10)、NO_2和臭氧8 h(O3-8 h); AQI与气压之间以正相关为主,秋冬季最为显著;与风速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冬季尤为显著;与气温的关系受到采暖的干扰差异较大,年尺度及秋冬季呈负相关,月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冬季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而5—9月为负相关。
朱红蕊刘赫男张洪玲尹嫦姣
关键词:PM2.5空气质量气象要素
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预估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的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
朱红蕊刘赫男张洪玲于宏敏
关键词:玉米低温冷害危险性
2008—2018年黑龙江省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2008—2018年黑龙江省33个观测站的定时观测气象资料,按照国标《大气自净能力等级》(GB/T34299—2017),分析了黑龙江省大气自净能力时间、空间的变化特征,并以省会城市哈尔滨为例,结合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了大气自净能力与AQI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8年黑龙江省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为12.6×10^4 km·a^-1,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以来大气自净能力明显增强。春季大气自净能力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空间分布大致呈北低南高分布,包含二、三级两个级别,春季全省各地均处于第二级别,有利于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冬季漠河处于第五级别,不利于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哈尔滨市冬季AQI与大气自净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考虑了通风量和雨洗作用的大气自净能力与AQI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着空气质量状况。
朱红蕊刘赫男张洪玲尹嫦姣
关键词:空气质量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