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8068)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小建杨英姿郑秀梅张嘉新朱卫中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混凝土
  • 2篇电化学除氯
  • 2篇电流
  • 2篇电流密度
  • 1篇速率
  • 1篇外电场
  • 1篇外电场作用
  • 1篇微观结构
  • 1篇离子
  • 1篇氯离子
  • 1篇氯盐
  • 1篇耐久
  • 1篇耐久性
  • 1篇混凝土中
  • 1篇感器
  • 1篇钢筋
  • 1篇钢筋混凝
  • 1篇钢筋混凝土
  • 1篇
  • 1篇传感

机构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寒地...

作者

  • 3篇高小建
  • 2篇杨英姿
  • 1篇郑秀梅
  • 1篇朱卫中
  • 1篇邓宏卫
  • 1篇张嘉新

传媒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建筑技术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电化学参数对混凝土除氯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为确定氯盐污染混凝土结构的最佳电化学除氯参数,对掺3%水泥质量NaCl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进行电化学除氯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电流密度(1、2、3A/m2)和3种不同电解液(自来水、饱和Ca(OH)2溶液、Na3BO3为0.1mol/L)作用下的氯离子排出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越大,通电开始6d内混凝土的除氯速率越快;28d的总除氯量越多,钢筋附近混凝土微观结构劣化和碱性物质富集越多.因此,确定2A/m2为最佳电流密度.相同电流密度通电28d后,自来水中的除氯量大约只有其他2种电解液的50%,因此,应采用碱度较高的饱和Ca(OH)2溶液或物质的量浓度Na3BO3为0.1mol/L的电化学除氯电解液.
高小建郑秀梅杨英姿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电流密度微观结构
混凝土受氯盐侵蚀过程的实时监测技术被引量:1
2010年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是导致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通过埋入氯离子传感器对混凝土受氯盐侵蚀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新思路。论述两种埋入式氯离子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分析电极型氯离子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目前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高小建杨英姿邓宏卫
关键词:混凝土氯离子传感器
外电场作用下混凝土中离子的迁移与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饱和石灰水为电解液,对外掺3%NaCl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进行电化学除氯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电流密度(1.0 A/m2、2.0 A/m2、3.0 A/m2)作用28d后混凝土中氯离子和钾、钠离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越高时,在距离钢筋越近区域,混凝土中的残余氯离子含量越少;电流密度为2.0 A/m2和3.0A/m2时,可使混凝土中距离钢筋20mm范围内的氯离子含量均降低到水泥用量0.15%(占水泥质量)以下。在电化学除氯电场作用下,大量钾、钠离子向钢筋附近区域迁移和聚集,使混凝土试件内层钠离子含量达到最外层的4.8~17.3倍,钾离子含量达到最外层的3.8~17.5倍,从而增加了混凝土内部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的风险,并导致部分水化产物分解,使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力显著降低。
张嘉新高小建朱卫中
关键词:混凝土电化学除氯电流密度耐久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