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162002)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马骥张林范颖乔铁林庶茹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紫癜
  • 7篇血小板
  • 6篇血小板减少
  • 6篇血小板减少性...
  • 5篇特发性
  • 5篇特发性血小板...
  • 5篇特发性血小板...
  • 5篇小鼠
  • 3篇紫癜方
  • 3篇紫癜颗粒
  • 3篇白介素
  • 2篇证论治
  • 2篇鼠骨
  • 2篇中医
  • 2篇细胞
  • 2篇小鼠骨髓
  • 2篇模型小鼠
  • 2篇骨髓
  • 2篇ITP
  • 2篇ITP模型

机构

  • 8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马骥
  • 5篇范颖
  • 5篇张林
  • 3篇乔铁
  • 3篇林庶茹
  • 2篇林淑茹
  • 1篇曲道炜

传媒

  • 2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紫癜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外周血白介素-11、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白介素-11(IL-1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的变化,探讨IL-11,TGF-β1含量变化与ITP发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TP模型小鼠外周血IL-11,TGF-β1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IL-11,TGF-β1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巨核细胞的正性作用因子IL-11与负性作用因子TGF-β1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紫癜颗粒通过调控外周血IL-11,TGF-β1的含量变化而达到有效治疗ITP的目的。
乔铁范颖林庶茹马骥
关键词:紫癜颗粒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介素-11转化生长因子-Β1
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因子IL-3 TPO的影响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白介素-3(IL-3)、血小板生成素(TPO)含量的变化,探讨IL-3、TPO含量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IL-3、TPO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IL-3明显降低、TPO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巨核细胞的正性作用因IL-3与正性作用因子TPO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紫癜颗粒通过调控骨髓细胞IL-3、TPO的含量变化而达到有效治疗ITP的目的。
乔铁范颖林庶茹马骥
关键词:紫癜颗粒血小板生成素
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对ITP模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法建立ITP模型,设立正常组(C)、模型组(M)、醋酸泼尼松组(DC)、血美安组(X)、紫癜水提组(S)和紫癜工艺组(G),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1、TPO、和TGF-β1的含量。结果 M组、X组和S组小鼠血清IL-11和TGF-β1含量明显高于C组,DC组和G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C组;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血清IL-11含量明显低于M组;G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M组;X组和S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较M组有下降趋势;G组小鼠血清IL-11含量明显低于S组,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S组。M组小鼠血清TPO含量较C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其它各组小鼠血清TPO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紫癜方治疗ITP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变血清中IL-11和TGF-β1的含量而发挥的,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差异。
张林马骥范颖林淑茹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方细胞因子
紫癜方对ITP模型小鼠TGF-β_1和TLR_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两种制备方法获取的紫癜方提取物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TGF-β1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法建立ITP模型,设立正常组(C)、模型组(M)、醋酸泼尼松组(DC)、血美安组(X)、紫癜水提组(S)和紫癜醇提加水提组(G),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脾TGF-β1和TLR4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DC组、X组、S组和G组脾TGF-β1和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与DC组比较,S组和G组脾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G组脾TL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X组比较,S组和G组脾TGF-β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治疗ITP可能与上调脾组织TGF-β1和TLR4的表达有关。
张林马骥范颖林庶茹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方
紫癜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白介素-6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白介素-6(IL-6)含量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IL-6含量及其蛋白表达变化与ITP发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IL-6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细胞IL-6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IL-6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巨核细胞的作用因子IL-6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紫癜颗粒通过调控骨髓细胞IL-6含量变化而达到有效治疗ITP的目的 。
乔铁范颖马骥
关键词:紫癜颗粒白介素-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治规律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血小板破坏增多为发病特点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常表现为皮肤与黏膜的自发性出血,可并发严重出血症状如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血汗”、“肌衄”、“血证”和“发斑”等范畴。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多的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临床上治疗本病的方剂中其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规律性,
张林马骥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疗法辨证论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病因病机是热迫血妄行,瘀血阻滞,外邪侵袭,气血亏虚。依据病机归纳其治疗原则规律是止血凉血活血、补益气血和祛除邪气。
张林马骥曲道炜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治疗ITP模型小鼠的药效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对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法建立ITP模型,设立正常组(C)、模型组(M)、醋酸泼尼松组(DC)、血美安组(X)、紫癜水提组(S)和紫癜工艺组(G),利用全自动多物种五分类动物血液分析仪于实验前和实验第14天检测各组小鼠血小板数,实验前、第7天和14天分别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实验结束记录各组小鼠皮下出血程度。[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7天,M组小鼠体重低于C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体重高于M组,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其它各组小鼠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14天,M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C组,较C组出现明显瘀斑,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体重均低于C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C组;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M组,DC组、S组和G组小鼠皮肤瘀斑较M组明显减轻,X组小鼠皮肤瘀斑与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组、S组和G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DC组;S组和G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X组;其它各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紫癜方的两种制备方法对其治疗ITP的药效作用无影响。
张林马骥林淑茹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方药效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