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195 被引量:4,015H指数:34
相关作者:邱正松赵金洲吕开河吴明录姚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石油与天然气...
  • 64篇天文地球
  • 8篇理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0篇油气
  • 34篇钻井
  • 29篇盆地
  • 24篇油田
  • 21篇钻井液
  • 15篇油藏
  • 15篇测井
  • 12篇地层
  • 12篇气藏
  • 12篇成藏
  • 12篇储层
  • 11篇勘探
  • 10篇流体
  • 9篇含油
  • 9篇含油气
  • 8篇气系统
  • 8篇储集
  • 7篇油气勘探
  • 7篇柴达木盆地
  • 6篇油气成藏

机构

  • 7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7篇中国石油大学...
  • 2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中国石油
  • 15篇西南石油大学
  • 1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江汉石油学院
  • 8篇西南石油学院
  • 6篇长江大学
  • 6篇青海石油管理...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河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新疆石油管理...
  • 3篇西北大学
  • 3篇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7篇邱正松
  • 6篇赵金洲
  • 6篇曾溅辉
  • 5篇姚军
  • 5篇吕开河
  • 5篇吴明录
  • 5篇张宝军
  • 5篇李海涛
  • 4篇金之钧
  • 4篇王延吉
  • 4篇汤良杰
  • 4篇杨正明
  • 4篇徐加放
  • 4篇王永清
  • 3篇田学民
  • 3篇何世明
  • 3篇张世军
  • 3篇张龙海
  • 3篇刘崇建
  • 3篇曹生

传媒

  • 35篇石油学报
  • 19篇天然气工业
  • 13篇石油勘探与开...
  • 13篇石油大学学报...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石油机械
  • 7篇西南石油学院...
  • 5篇石油钻采工艺
  • 5篇石油钻探技术
  • 5篇江汉石油学院...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大庆石油学院...
  • 3篇测井技术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钻采工艺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24篇2007
  • 20篇2006
  • 11篇2005
  • 12篇2004
  • 22篇2003
  • 18篇2002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被引量:22
2001年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混相涌流进入石炭系 ,油气在石炭系中向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运移聚集 ,形成大型古油气藏 ,后逐渐演化成古气藏。志留系封存箱内部的天然气可在有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喜山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天然气重新大规模运移聚集 ,形成充满度很高的残余气藏。石炭系储层气驱水实验表明 ,岩石渗透率与驱替后残余水饱和度呈负相关指数关系。在一般地层压力条件下 ,天然气很难通过岩层的细小孔隙运移并排替地层水富集 ,细小孔隙中的天然气是早期聚集其中的。
蒋有录张一伟冉隆辉路中侃
关键词:油气运移成藏机理含气系统流体封存箱
火山岩储层构造裂缝的测井识别及解释被引量:100
2002年
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地区火山岩储层分布和结构构造特点 ,研究和分析了该地区不同类型火山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结合不同岩性的测井曲线特征对各种火山岩进行了划分 ,同时利用电导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等方法对火山岩储层的构造裂缝进行了识别 ,利用裂缝的测井解释成果建立了该区裂缝孔隙度地质模型 。
邓攀陈孟晋高哲荣孙爱
关键词:辽河油田火山岩油气藏测井解释裂缝孔隙度
确定注水泥与钻井过程中井内循环温度的数学模型被引量:18
2002年
井下循环温度不但直接影响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流变性等性能 ,而且与井内压力平衡、井壁稳定、井内工作液体系选择、套管和钻柱强度设计等方面有关。文章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 ,针对井内热传递特点 ,建立了井下循环温度的二维瞬态数学模型 ,并用无条件稳定的全隐式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数学模型。最后用塔里木油田的 3口井的实测井底钻井液循环温度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 ,并对理论模型和简易法计算的循环温度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模型可用于计算实际循环条件下的管内液体、管壁、环空液体与地层的温度分布 ,为水泥浆、泥浆与管柱强度设计等提供基础。
何世明尹成徐壁华迟军宋周成
关键词:石油钻井注水泥循环温度数学模型
新型随钻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渗透性漏失地层,开发出一种封堵效果好、封堵范围广的随钻堵漏剂ASK-1。ASK-1随钻堵漏剂主要由柔性粒子和聚合物复配组成,通过两者的共同作用达到快速有效封堵孔隙或微裂缝的作用。该堵漏剂对孔径较宽渗透漏层封堵作用良好。室内评价,在一定范围内,渗透率封堵率超过90%以上,封堵带强度大于8MPa。现场应用证明,可有效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且防漏及堵漏效果良好。
韩立国
关键词:随钻防漏堵漏钻井液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被引量:149
2002年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 ,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 (孔隙度、渗透率 )、流体特性 (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 )、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 ,系统地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以上各种因素对渗吸的影响程度 ,得到了一些变化规律 。
朱维耀鞠岩赵明陈权杨正明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湿润性驱替试验
涡轮钻具用四支点球轴承磨损寿命估算新方法被引量:7
2004年
涡轮钻具滚动轴承在磨料液体中工作时的寿命由磨粒磨损确定。独联体国家曾建立这类轴承寿命与转速的经验关系 ,但十分粗糙 ,而一般机械制造业中磨损公式又明显不适应。为此 ,结合涡轮钻具的具体工况条件 ,推导出涡轮钻具用多级四支点球轴承组合磨粒磨损寿命估算公式。并且 ,运用反演法确定了此类轴承元件的工况系数的经验值。实例计算表明 ,按新方法估算的 12级四支点球轴承组合磨粒磨损寿命为 178h ,与实际统计寿命 15 0~ 2 0 0h基本相符。
许福东符达良周思柱
关键词:涡轮钻具计算方法轴承轴向力
自适应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研究被引量:51
2008年
针对钻井液漏失地层非均质性强及漏失通道尺寸难以准确预知等问题,提出了自适应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该技术无须明确预知漏失地层孔喉直径,能自适应封堵岩石表面较大范围的孔喉,对较宽孔径分布的漏层具有很好的封堵作用,封堵速度快,封堵层浅,适合于油层防漏、堵漏。室内评价表明,自适应防漏堵漏钻井液能在一定范围内对不同孔径分布的漏层产生良好的封堵作用。封堵率达到90%以上,封堵带压力强度大于9MPa,封堵厚度小于1cm,切片后渗透率恢复率达90%以上。现场应用证明,自适应防漏堵漏钻井液能有效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并且有良好的防漏及堵漏效果。
吕开河邱正松魏慧明李先锋宋元森
关键词:钻井液封堵效果渗透率
柴达木震旦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
1 引言柴达木盆地地处亚洲腹地,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青藏高原的东北缘,面积约12× 10km,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一起并称为中国西北三
汤良杰金之钧张明利张兵山由福报骆静
文献传递
国内首例井下水热裂解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现场试验被引量:70
2001年
介绍了国内首次井下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合适的水热裂解催化剂 ,配合适当的注入方式 ,在蒸汽吞吐的条件下 ,可以实现井下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的目的。辽河油田稠油经处理后 ,采出稠油的粘度大大下降 ,油井产量增加 ;采出油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 ,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本项研究的成功 。
范洪富刘永建赵晓非钟立国
关键词:降粘水热裂解井下蒸气吞吐稠油开采技术
优化套管螺纹载荷分布特性的方法被引量:15
2003年
根据套管螺纹的结构和受力特点 ,建立了套管接头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计算模型 ,分析了载荷在各牙螺纹上的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套管螺纹载荷分布特性、减小应力集中的具体方法 ,并依据实用性 ,从螺纹的加工方便考虑 ,提出了外螺纹全部和内螺纹大部分保持螺距不变 ,仅对内螺纹两端 2~ 4牙螺纹变化螺距的近似优化方案。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优化方法的效果 ,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改进套管螺纹设计 。
高连新金烨张毅
关键词:套管螺纹受力分析有限元分析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