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生态与健康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侯建军张清顺何力杨明生熊邦喜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师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梨形环棱螺
  • 3篇毒理效应
  • 3篇毒性
  • 3篇氧化胁迫
  • 3篇胁迫
  • 3篇抗氧化
  • 3篇过氧
  • 3篇过氧化
  • 2篇脂质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温度
  • 2篇污染
  • 2篇五氯酚钠
  • 2篇六氯苯
  • 2篇抗氧化系统
  • 2篇急性毒性
  • 2篇过氧化氢酶
  • 2篇DNA损伤
  • 2篇丙二醛
  • 1篇单链

机构

  • 7篇湖北师范学院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湖北工程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侯建军
  • 4篇张清顺
  • 2篇何力
  • 2篇熊邦喜
  • 2篇李家园
  • 2篇夏晓芬
  • 2篇王元川
  • 2篇黄俊
  • 2篇杨明生
  • 2篇朱祎
  • 1篇秦洁芳
  • 1篇苏胜齐
  • 1篇朱志强
  • 1篇刘绍平
  • 1篇谢从新
  • 1篇肖汉兵
  • 1篇蔡文贵
  • 1篇贾晓平
  • 1篇甘金华
  • 1篇陈海刚

传媒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3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湖水环境质量与水生生物状况
2006年
对长湖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物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湖水质污染属有机污染型,总体评价属V类或劣V类水质,长湖属极富营养型湖泊。藻类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其中,夏季长湖蓝藻为优势类群;磷是长湖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明显高于冬春季;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为沉水植物主要群落类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占全湖面积的80%~90%,春季生物量较高;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何力陈大庆张斌刘绍平段新斌谢从新
关键词:水环境水生生物
环棱螺抗氧化系统对五氯酚钠毒性暴露的响应研究
2012年
在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ol,PCP-Na)对环棱螺(Ballamya sp.)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五氯酚钠的4个浓度(0.00、0.02、0.04、0.10 mg L-1)在连续96h的毒性胁迫下,对环棱螺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组SOD和CAT在0~48h内酶活性总体先被抑制,48h之后均受诱导。0.02 mg L-1和0.04 mg L-1剂量组的GSH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0.10 mg L-1剂量组肝脏中GSH含量在0~24h内表现为极显著升高(P<0.01),24~72h内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72h之后GSH含量逐渐上升并最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剂量组MDA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提示,上述生物标志物在五氯酚钠对环棱螺进行毒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指示五氯酚钠对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范智权侯建军夏晓芬梅芳芳王元川李杰东
关键词:五氯酚钠急性毒性实验生物标志物氧化胁迫
温度、光照和pH对阿根廷蜈蚣草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单因子设计,研究水温、光照和pH对阿根廷蜈蚣草顶枝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水温10~35℃时,水温与阿根廷蜈蚣草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的值均呈曲线形相关,阿根廷蜈蚣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2)在(0.03~6.04)×104lx的照度范围内,光照强度与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均呈曲线型相关,当照度为4.82×104lx时,阿根廷蜈蚣草的产氧能力最强;(3)pH为5~11时,阿根廷蜈蚣草顶枝的净产氧量、毛产氧量与pH均呈线性负相关,表明阿根廷蜈蚣草生长喜欢中性偏酸的环境。
周一鸣朱志强王伟韩雪慧苏胜齐姚维志
关键词:温度光照PH
澴河短颌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2022年
2021年6月上旬至2022年5月底,在湖北省孝感市澴河下游河段,共采集210尾短颌鲚,对其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澴河中的短颌鲚群体主要由1~5龄个体组成,最早1龄可达到性成熟,为一次性产卵类型;繁殖期主要为4—7月,高峰期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3—8月间成熟系数为0.82%~15.94%。绝对繁殖力平均为18849.78±8109.30粒,最大值为28868.40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1493.11±771.82粒/g,最大值为2501.59粒/g。206尾标本中雌雄性比为1.641,雌性占比较高,说明在澴河中短颌鲚群体繁殖潜力比较大。
邹佳琪裴伊雯杨明生
关键词:短颌鲚繁殖力
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2011年4~5月,研究了温度对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早期仔鱼的发育、初次摄食时间、群体摄食率及不可逆点(PNR)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斑副沙鳅仔鱼出膜后2 d已开始摄食;初次群体摄食率最高值出现在卵黄囊耗尽后的1~2 d,花斑副沙鳅仔鱼的摄食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仔鱼抵达PNR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2℃时,仔鱼的PNR出现在出膜后的8.0~9.0 d;26℃时,PNR为7.0 d;28℃时,PNR为5.5 d;30℃时,PNR为5.0 d。最大初次摄食率至PNR之间为不可逆饥饿期,22℃时为3.5 d,30℃时仅为1.5 d,说明温度越高,仔鱼耐受饥饿的能力越差,越不利于仔鱼的存活。研究认为,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较大;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根据温度确定投饵时间,适时投饵对仔鱼的成活显得尤其重要。
杨明生肖汉兵曾令兵李建华黄孝湘
关键词:仔鱼温度摄食率不可逆点
梨形环棱螺抗氧化系统对六氯苯的毒性响应
2013年
梨形环棱螺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淡水腹足类动物,由于它能蓄积并耐受一定水平的污染物,所以常用作评价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指示生物。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六氯苯(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的影响,目的是为研究简单、有效的检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HCB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CAT、SOD、GST和GSH均有明显影响。肝脏和鳃组织中的SOD活性总体上表现出暴露初期受诱导而上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CAT、GSH和GST在暴露前10天内总体上表现出受诱导的趋势,到第14天时,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现象。
黄俊李家园朱祎张清顺侯建军
关键词:六氯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氧化系统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
二价镉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为评价Cd^2+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镉(Cd^2+分别为0、0.05、0.10、0.20和0.5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 d)下对梨形环棱螺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螺肝脏和鳃组织中DNA单链断裂程度随暴露的剂量增加而增加;肝脏在暴露的前4 d内,DNA完整性(F比值)一直下降,鳃组织在暴露的第1天时,DNA损伤显著或极显著,随后F值上升,显示断裂的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然后DNA单链断裂程度继续加重,F值持续下降,直至第14天。结论:低浓度的Cd^2+暴露可引发梨形环棱螺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上述指标对Cd^2+污染敏感,可以作为Cd^2+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侯建军张清顺熊邦喜邹桂伟
关键词:氧化胁迫DNA损伤毒理效应梨形环棱螺
铜锈环棱螺对汉江中下游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以汉江中下游代表性淡水贝类-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Hg、As、Pb、Cd、Cu、Zn 6种重金属元素在螺体内的积累和空间分布情况。结合对照水样以及采样点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分析了铜锈环棱螺作为该地区重金属指示性生物的可行性。
高宝峰何力张征甘金华贺刚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铜锈环棱螺重金属生物累积生物指示
六氯苯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以及DNA单链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B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和DNA断裂均有明显影响。肝脏和鳃的MDA含量在HCB暴露过程中波动升高,直到在第4天或第7天达到峰值,然后MDA含量持续下降,到第14天时,除了16.0mg/L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剂量组MDA仍处于显著被诱导状态。ROS水平随暴露时间和剂量增加而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并且高剂量组较中低剂量组更早达到峰值,随着暴露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各剂量组ROS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实验结束时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剂量组DNA在HCB暴露起始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单链断裂现象,即F值迅速降低,随后F值有所上升,在第4天时F值达到最高点,显示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效应。接着F值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并且高剂量组的DNA单链断裂明显,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结果提示,上述生物标志物在六氯苯对梨形环棱螺进行毒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指示六氯苯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朱祎李家园黄俊张清顺周宇江侯建军
关键词:六氯苯梨形环棱螺丙二醛活性氧自由基DNA单链断裂
低浓度铜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氧化胁迫及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铜(Cu2+分别为0.00、0.005、0.01、0.02、0.05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肝脏和鳃组织线粒体的活性氧(ROS)含量、肝脏和鳃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和DNA单链断裂程度的影响,探讨Cu2+对梨形环棱螺的氧化胁迫和DNA损伤及MT防御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Cu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线粒体ROS水平、肝脏和鳃组织DNA损伤和MT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ROS含量在实验开始时持续上升,肝脏和鳃线粒体ROS分别在第7天(除0.005mg/L剂量组外)和第4天达到最高点,随后下降,但直到第10天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和鳃组织DNA单链断裂程度随Cu2+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而显著增加。暴露于Cu2+后,F值迅速降低,随后,F值开始上升,在第2天时的F值达到峰值;随后DNA单链断裂程度继续加重,第5天后F值持续下降,至第10~14天时达到稳定水平。第10~14天时,肝脏组织0.005、0.01、0.02和0.05mg/L剂量组间的F值没有显著差异。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0.01mg/L剂量组肝脏的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被极显著地诱导(P<0.01),0.01mg/L剂量组的鳃组织MT除第10天外也被极显著诱导(P<0.01)。在暴露至第14天时,除0.05mg/L剂量组的肝脏MT外,其余均处于极显著诱导状态(P<0.01)。
张清顺熊邦喜侯建军
关键词:CU^2+DNA损伤氧化胁迫梨形环棱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