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60)
- 作品数:46 被引量:276H指数:9
- 相关作者:周红宁郭晓芳龚正达王剑王丕玉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大理学院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云南省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Toti病毒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对云南省蚊虫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明确其分类地位。方法采用C6/36细胞对病毒分离物ML-13做病毒扩增,使用多种虫媒病毒基因扩增引物进行病毒基因扩增和基因序列测定。采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用Mega5.0软件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 ML-13病毒可以在蚊虫细胞增殖,用OMRV和ToV-TJ病毒特异引物扩增出目的产物,序列分析显示,ML-13病毒与OMRV-AK4、ToV-TJ、OMRV-Y61、DTV、AsTV病毒衣壳蛋白和RNA依赖RNA聚合酶基因株相似性最高,分别为76%、75%、72%、67%和67%;与Toti病毒科中的DTV、ToV-TJ病毒和OMR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云南省三带喙库蚊中分离的ML-13病毒为Toti病毒,这是我国首次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Toti病毒。
- 郭晓芳卢云兰曾旭灿陶娅琳周红宁张久松
- 关键词:虫媒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
-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确定2007-2009年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采集蚊虫中分离的13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型及其E基因序列特征。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E蛋白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MegAlign程序完成核苷酸相似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用ClustalX1.83软件进行碱基配对后采用Mega5.0软件做进化树分析。结果 13株JEVE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0%~10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8%~100%,与我国乙脑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6.1%~86.9%,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2%;进化树分析发现,13株JEV均属于基因Ⅰ型。结论 2007-2009年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采集蚊虫中分离的13株病毒属于JEV基因Ⅰ型。
- 郭晓芳王丕玉曾旭灿赵秋敏周传玲龚道方李佳王海波董利民周红宁张久松
-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山东省乙型脑炎流行状况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0年
- 山东省曾是我国乙型脑炎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广泛开展疫苗接种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本文就山东省乙型脑炎的流行现状、蚊虫媒介及疫苗接种等情况进行了综述。
- 周传玲周红宁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 西藏自治区蚊虫分类与区系研究Ⅷ.杵蚊属及两物种在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的蚊类区系。方法 2017年8-9月,对藏东南地区各类型孳生地的幼蚊进行调查取样、标本制作和分类鉴定。结果在西藏墨脱县采获1批杵蚊属(Genus Tripteriodes)标本,经鉴定,其中发现有蛛形杵蚊〔Tripteriodes(Rac.)aranoides (Theobald,1901)〕和似同杵蚊〔Tr.(Tri.)similis (Leicester,1908)〕2个蚊种。这是该属及种首次在西藏地区发现,为当地蚊类的新纪录。该文将杵蚊属和2个蚊种的重要形态特征、分布区、孳生环境及其雄蚊尾器结构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简述和报道。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有杵蚊属2亚属2种。
- 德吉多吉卓玛卓玛央金永建扎西卓玛杨晓东杨贵荣王剑周红宁龚正达
- 西藏自治区蚊虫分类与区系研究Ⅶ.伊蚊属伊蚊亚属和物种在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的蚊类区系。方法 2017年8-9月,对藏东南地区各类型孳生地的幼蚊进行调查取样、标本制作和分类鉴定。结果在墨脱县采获1批伊蚊属标本,经鉴定,其中发现有伊蚊亚属(Subgenus Aedes)及那坡伊蚊〔Aedes(Aed.)mubiensis Luh et Shih,1958〕。该亚属和物种首次在西藏地区发现,为当地亚属和蚊种新纪录。那坡伊蚊既往仅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和四川省,它与分布于东北地区的北海道伊蚊〔Aedes(Aed.)esoensis〕很相似,但两者可根据雄蚊抱肢基节端部的形状、中部内缘的长鬃数量多少和背基内缘皱纹区的宽窄等特征予以区分。该文将伊蚊亚属和蚊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区、孳生环境及其雄蚊尾器结构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简述和报道。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有伊蚊属17种。
- 李海东多吉卓玛卓玛央金扎西卓玛张睿杨晓东杨贵荣王剑周红宁龚正达
- 西藏自治区蚊虫分类与区系研究Ⅱ.巨蚊属、尤蚊属和直脚蚊属及其物种在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的蚊类区系。方法 2017年8-9月对藏东南地区各类型孳生地的蚊幼虫进行调查取样。结果首次在西藏发现巨蚊属(Toxorhynchites)、尤蚊属(Udaya)和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3属及紫腹巨蚊(T. gravely)、银尾尤蚊(U. argyrurus)和拟按直脚蚊(O. anopheloides)3个物种,均为西藏地区蚊类属和种新纪录。该文将这3属及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区、孳生环境及其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雄蚊尾器结构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述和报道。结论由于藏东南地区海拔相对较低、雨量充沛和气候环境复杂多样,蚊类属及种类都较为丰富。随着区系调查的深入,蚊类属和种的丰富度无疑还会进一步增加。
- 卓玛央金杨晓东多吉卓玛徐慧梅李海东扎西卓玛王剑杨贵荣周红宁龚正达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登革病毒2型109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登革病毒2型(dengue virus type2,DENV-2)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制订当地登革热有效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DENV-2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生物化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感染DENV-2患者发热比例为100.0%,全身疼痛为97.2%,皮疹为32.1%,出血为11.0%;白细胞计数减少为80.7%,血小板计数减少为89.0%,凝血功能异常为78.9%,肝功能异常为79.8%,心肌酶谱异常为45.9%,。肾功能异常为4.6%。109例患者中重症13例(11.9%),其余为普通登革热患者。结论2015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ENV-2流行出现重症病例倾向比例较高,且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肝损伤、心肌损伤多见,提示一旦登革热患者出现上述指征时,医疗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重症或死亡发生。
- 崔新国李丽华周红宁单西云白春海
- 关键词:登革病毒2型生化指标
- 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云南省是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区,且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本文综述了云南省该病的发病与分布、媒介蚊种及中间宿主等研究情况,探讨了防治对策,并提出了建议。
- 李佳周红宁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 2009-2014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9
- 2015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9-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9-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登革热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RT-PCR检测登革病毒血清型和采用蚊虫幼虫采集法调查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的分布。结果 2009-2014年云南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 040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 579例,输入病例461例;在输入病例中,缅甸和老挝输入病例比例最高(占79.83%);全年均有病例报告,8~11月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于云南边境地区的西双版纳州(1 382例,占67.75%)和德宏州(562例,占27.55%);男女比例为1.05∶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病例1 538例(占75.39%),职业以商业服务、家务及待业、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为523例(占25.64%)、224例(占10.98%)214例(占10.49)和200例(占9.80%)。对景洪市307份血清用RT-PCR和NS1抗原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吻合率在70%以上,NS1抗原检测方法敏感度为86.39%,特异度为57.76%;对瑞丽市73份血清用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检测进行复核,NS1抗原检测方法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1.67%;4个登革病毒血清型在云南均有发现,其中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以登革病毒血清型Ⅲ型为主(99.50%),德宏州瑞丽市以Ⅰ型为主(72.00%);白纹伊蚊广泛分布,埃及伊蚊分布区扩大到9个边境县市。结论云南省登革热流行势态较为严峻,周边缅甸和老挝输入病例数逐年增加,媒介埃及伊蚊分布区域不断扩大,建议进一步加强云南边境地区登革热监测和媒介控制工作。
- 杨明东姜进勇郭晓芳吴超周红宁
-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埃及伊蚊
- 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血清学调查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籍血清标本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740)和5.7%(42/740),两种抗体同为阳性的阳性率为0.81%(6/740);缅甸籍学生这两种登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13/104)和2.9%(3/104)。登革IgG/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民族、不同国籍学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务农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农人群(P<0.05);盈江县IgG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人群广泛存在登革病毒的既往和新近隐性感染,建议加强对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的登革热疫情监测,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提高当地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 郭晓芳吴超王丕玉毛祥华周红宁杨捷董书华蔺应学高世强
- 关键词:登革热血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