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60129)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万江吴芳王萍杜燕李蕾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四川大学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结核
  • 3篇基因
  • 3篇杆菌
  • 2篇结核分枝杆菌
  • 2篇基因组
  • 2篇基因组DNA
  • 2篇分枝杆菌
  • 1篇多耐药
  • 1篇抑制性
  • 1篇抑制性消减杂...
  • 1篇抑制性消减杂...
  • 1篇异基因
  • 1篇杂交技术
  • 1篇鼠腹腔巨噬细...
  • 1篇重组大肠杆菌
  • 1篇细胞
  • 1篇消减杂交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腹腔
  • 1篇小鼠腹腔巨噬...

机构

  • 4篇石河子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作者

  • 4篇张万江
  • 3篇吴芳
  • 2篇吴江东
  • 2篇李蕾
  • 2篇杜燕
  • 2篇王萍
  • 2篇黄春
  • 1篇曹旭东
  • 1篇王晓樱
  • 1篇赵海军
  • 1篇邓喜玲
  • 1篇鲍朗
  • 1篇李润琴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效应的初步研究
2009年
为了比较研究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结核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作用,用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卡介苗菌和生理盐水分别皮内注射小鼠第30、60d后,分别采用Griess法、化学法、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H2O2以及IL-12、TNF-α的表达.研究结果,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皮内接种小鼠后能显著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表达IL-12和TNF-α,卡介苗菌基因组DNA组和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介苗菌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皮内接种小鼠后也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H2O2,卡介苗菌基因组DNA组和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未免疫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卡介苗菌基因组DNA皮内接种小鼠后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并产生较强的激活效应,且该效应于卡介苗菌无明显差异.
赵海军张万江吴芳王萍吴江东黄春李蕾杜燕
关键词:基因组DNA巨噬细胞
多耐药临床分离株结核杆菌rpsL基因重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穿梭质粒pMV261/rpsL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多耐药临床分离株结核杆菌rpsL基因重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穿梭质粒pMV261/rpsL及其功能鉴定。方法:制备临床分离株多耐药结核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该株结核杆菌rpsL基因,构建及鉴定该株结核杆菌rpsL基因重组穿梭质粒PMV261/rpsL,重组穿梭质粒PMV261/rpsL电转化结核杆菌H37Rv株及其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穿梭质粒PMV261/rpsL;重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穿梭质粒PMV261/rpsL电转化结核杆菌H37Rv株获得成功,并且重组质粒PMV261/rpsL电转化后的结核杆菌H37Rv株对链霉素耐药。结论:该临床分离株多耐药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耐药的机制仅仅是由于rpsL基因的93bp、94bp处碱基突变所致,耐药性是一个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单基因型。
张万江鲍朗邓喜玲吴芳曹旭东王晓樱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结核分枝杆菌差异基因
2009年
目的筛选新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H37Rv之间的差异基因,初步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方法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通过两轮两相杂交,驱赶相同基因富集差异基因。结果正相抑制性消减杂交一共获得6条新疆地区临床分离株中存在的差异基因,虽然这些基因在H37Rv基因组中不存在,但与国际标准临床株CDC1551以及复合群国际标准株KMS中的对应基因高度同源,分别与编码多萜醇磷酸甘露糖基转移酶Ⅱ、单加氧酶黄素结合蛋白、酰基转移酶蛋白、染色体复制起始密码子、脂酰基载体蛋白以及5’-磷酸吡哆胺氧化酶的基因有关。结论新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H37Rv之间存在差异基因,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可能与已知同源基因的功能相似:增强细菌胞壁蛋白的吸附能力、抵抗氮氧合酶消化、提高乙酰基辅酶A的合成能力、调控复制起始密码子、合成胞壁脂酰基载脂蛋白和促进5'-磷酸吡哆胺氧化酶代谢。
黄春李润琴张万江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差异基因
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抗结核免疫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小鼠皮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是否被激活以及激活后氮氧化物的产生、抗结核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和卡介苗菌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结核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效应。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卡介苗菌和生理盐水分别皮内注射小鼠第30d、60d后,分别采用Griess法、化学法、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H2O2以及IL-12、TNF-α的表达。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皮内接种小鼠后能显著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表达IL-12和TNF-α,与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皮内接种小鼠后也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H2O2,与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未免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小鼠皮内接种后,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并产生较强的抗结核免疫效应,且该效应与卡介苗菌无明显差异。
张万江吴芳王萍吴江东李蕾杜燕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基因组DNA抗结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