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08006)
-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全向春何孟常豆小敏杨志峰张艳素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因强化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介绍了基因强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对基因强化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废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全向春杨志峰何孟常
- 关键词:基因水平转移污染物降解
- AF反应器对芳香族化合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以苯、联苯和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厌氧滤池(AF)反应器在反硝化及连续运行条件下对含这几种芳香族化合物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考察了不同C/N对有机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连续流运行及反硝化条件下,AF反应器对废水中几种典型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良好地去除效果,当进水COD浓度约为1000mg/L,苯、联苯和萘总浓度为60mg/L时,出水COD去除率可达到90%,芳香族化合物的去除率可达到84%.苯比萘和联苯更易于反硝化降解.C/N在5~30范围内,苯的降解率均达到90%,C/N对苯的降解没有明显影响;COD、萘和联苯去除率受C/N影响较大,C/N为15时,COD、萘和联苯去除率最大,分别为90%、78%和82%.
- 王文燕全向春杨志峰何孟常
- 关键词:反硝化降解苯联苯
- 硝酸盐还原条件下不同碳源对萘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以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硝酸盐还原条件下萘的反硝化降解特性,考察了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戊酸盐、乳酸盐及葡萄糖作为补充碳源对萘反硝化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充碳源及初始ρ(萘)对反硝化过程硝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ρ(萘)为20 mg/L时,乙酸盐、丙酸盐、葡萄糖和丁酸盐的存在对萘的反硝化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而戊酸盐和乳酸盐的存在对其具有抑制作用.补充碳源存在下,萘的反硝化降解速率顺序为乙酸盐>丙酸盐>葡萄糖>丁酸盐>无补充碳源>戊酸盐>乳酸盐,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补充碳源与萘共基质系统中,随着初始ρ(萘)的升高,萘的去除率和硝酸盐的还原活性均有所降低.
- 全向春王文燕何孟常林春野
- 关键词:补充碳源生物降解
- 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及在活性污泥中粘附率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以4株不同菌株为对象,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对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及初始细胞表面疏水性、接触时间等因素与细菌在活性污泥中粘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以及菌株的自身特性均会对所培养菌种的表面疏水性产生影响;而初始细胞表面疏水性、接触时间与细菌在活性污泥中的粘附率密切相关.当接触时间较短时(<14h),初始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系统中菌种粘附量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某一临界值,当菌种的疏水率低于该值时,菌种粘附量相近,当菌种的疏水率高于该值时,粘附量明显增高,菌种可以迅速粘附到活性污泥中;而当接触时间足够长时(≥38h),接触时间则成为系统中菌种粘附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经预接触,外投高效菌被系统完全吸附后,营养物质的投加或供氧方式的改变均不会引起被吸附菌种的再释放.
- 孙晓莹施汉昌全向春呼丽娟
- 关键词:粘附率
- 用于除氟的羟基氧化锆粉末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6
- 2010年
-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用于除氟的羟基氧化锆吸附剂,研究碱的滴加速度、沉淀终点pH值、烘干时间和焙烧温度4个制备条件对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羟基氧化锆吸附剂的优选工艺参数为:碱的滴加速度2mL/min,沉淀终点pH值7.0,烘干时间72h和焙烧温度低于100℃.对所制备的羟基氧化锆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它是由一些小颗粒团聚而成,粒径为20~30μm左右的粉末材料,XRD和TG/DTA说明羟基氧化锆具有无定形结构,并在焙烧温度达到600℃时转化为四方相结构,同时氮气吸附脱附法测定其具有高比表面积约138.4m2/g,孔隙结构以中孔为主,平均孔径2nm左右.本研究还对羟基氧化锆的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吸附剂吸附饱和后,经过再生技术处理,可基本恢复原有除氟性能.
- 杨硕豆小敏梁文艳王毅力林微
- 关键词:氟
- UASB反应器对芳香族化合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以苯、联苯和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反硝化连续流运行条件下对含上述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考察了COD/NO3^--N(简称C/N)比对有机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约为900mg/L,苯、联苯和萘总浓度约为60mg/L,NO3^--N为20~60mg/L时,UASB反应器能够在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稳定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其中COD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5%,苯、萘和联苯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1%和71%。3种芳香烃反硝化降解速率顺序为苯〉萘〉联苯。C/N比对苯的降解影响不十分显著,在C/N为5~30范围内,苯的去除率稳定在87%~92%;萘和联苯去除率受C/N影响较大,在C/N比为15时萘和联苯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2%和77%。
- 全向春王文燕杨志峰何孟常
- 关键词:反硝化UASB反应器降解联苯
- 零价铁/炭去除水中的As(Ⅴ)被引量:3
- 2010年
- 将零价铁(ZVI)分别与活性炭,石墨,碳纤维和碳纳米管按照质量比10∶1组成电偶腐蚀体系用于水中As(V)去除,结果显示零价铁/活性炭组合的去除效果略高于其它组合.XRD测试表明,组合体系中零价铁腐蚀的主要反应产物为纤铁矿,磁铁矿/磁赤铁矿.对零价铁阳极/活性炭阴极不同质量比例的研究表明,1∶1时效果最佳.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As(V)去除效率增大,在0.03mol.l-1NaCl电解质条件下,初始As(V)为5mg.l-1时,零价铁/活性炭组合与As(V)反应2.5h后,As(V)的去除率达到100%.SO24-,NO3-,CO32-,SiO44-,PO43-等共存阴离子,以及腐殖酸对零价铁/活性炭组合去除As(V)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CO32-,PO43-和腐殖酸对As(V)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SiO44-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反,SO42-和NO3-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 李蕊豆小敏韩海荣赵蓓
- 关键词:零价铁砷电偶腐蚀
- 反应条件对零价铁去除As(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考察了摇床转速、Fe0粒径、溶液pH、溶解氧以及背景电解质等条件对Fe0去除As(Ⅲ)速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转速高于100 r·min-1时,Fe0腐蚀速率明显加快,As(Ⅲ)去除速率提高,在50 r·min-1时,Fe0腐蚀速率和As(Ⅲ)去除速率接近静止状态;Fe0粒径显著地影响As(Ⅲ)去除速率,粒径减小,速率增大.随着pH升高,As(Ⅲ)去除速率降低;低的pH能加速Fe0腐蚀,同时导致更多的具有吸附活性的新生态铁氧化物生成;空气环境可以显著促进Fe0的腐蚀从而加速As(Ⅲ)的去除速率.CaSO4作为背景电解质时,Fe0的腐蚀行为更接近其在天然水体中的腐蚀行为.
- 于新豆小敏张艳素伦小秀梁文艳吕佳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质粒pJP4水平转移介导生物膜系统强化降解2,4-D效应被引量:4
- 2009年
- 以携带质粒pJP4[其上含编码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降解功能的基因簇(tfd)]的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 SM1443::gfp2x(pJP4::dsRed)为供体菌,以生物膜系统为对象,通过半连续流实验研究了质粒pJP4水平转移介导基因强化降解2,4-D效应,考察了目标基因在系统中存在状况及基因强化对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4-D(初始浓度为170 mg/L±10 mg/L)为唯一碳源,向生物膜系统加入携pJP4质粒的基因工程菌对2,4-D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运行初期,促进作用较弱,随着半连续流反应的进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基因强化系统较对照系统对2,4-D的平均降解速率之差达13.3 mg/(L.h).通过对基因强化系统功能基因片段tfdB基因及报告基因gfp的跟踪检测,证实了在pJP4质粒介导下生物膜系统基因水平转移的发生.PCR-DGGE结果表明基因强化的生物膜系统较对照系统在受到2,4-D冲击条件下保持了相对更加稳定的菌群结构.
- 全向春汤华呼丽娟王然张宁
- 关键词:基因水平转移生物膜
- 不同系统pJP4质粒介导基因强化降解2,4-D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以携带pJP4质粒的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 SM1443∷gfp2x(pJP4∷dsRed)为供体菌,考察了pJP4质粒在4种纯菌中的转移效应;并分别针对活性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和河流沉积物系统,通过实验室小试实验考察了该基因工程菌对不同系统目标污染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强化降解效应.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中的pJP4质粒能够以广泛的微生物细胞为受体菌发生水平转移;向活性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和河流沉积物系统加入一定量的基因工程菌,对2,4-D的降解都能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活性污泥系统(2,4-D初始浓度为450mg/L),强化与对照系统反应143.5h时2,4-D去除率分别为66%和54%;对于生物膜系统(2,4-D初始浓度为180mg/L),强化与对照系统在反应113h时对其去除率分别为99%和61%;对于颗粒污泥系统(2,4-D初始浓度为160mg/L),强化系统2,4-D在62h接近完全去除,而对照系统66h去除率仅为26%;对于沉积物系统(2,4-D初始浓度为2mg/L),强化与对照系统344h去除率分别为93%和69%.激光共聚集扫描显微(CLSM)分析揭示并证实了不同基因强化系统接合子的形成与存在.
- 全向春汤华王育来何孟常
- 关键词:2,4-D生物降解基因水平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