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EA120118)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斌杨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道德
  • 2篇主义
  • 2篇伦理
  • 1篇道德价值
  • 1篇道德难题
  • 1篇道德危机
  • 1篇虚拟技术
  • 1篇虚拟社会
  • 1篇义务论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服务
  • 1篇源动力
  • 1篇中国古代法
  • 1篇中国古代法律
  • 1篇融通
  • 1篇自我
  • 1篇自我中心
  • 1篇自我中心主义
  • 1篇宗教
  • 1篇宗教对话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周斌
  • 1篇杨永刚

传媒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理论探索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网络技术的道德难题与虚拟社会的博弈论困境被引量:2
2014年
道德从网络技术中分离出去,是休谟难题在虚拟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网络危机因此归咎于技术本身。虚拟社会中的个体道德需要并不必然绑定道德实践。博弈论试图为虚拟社会建立新的道德规则,但这一思想实验由于先在的道德判断而陷入困境。由于人们在虚拟社会的初始状态中已然"先知",使其对于虚拟社会道德规则的有效性失去信心,而语言交流在引入博弈分析之后,也为虚拟社会规则的普遍有效性制造了巨大困难。
周斌
关键词:网络技术虚拟社会道德博弈论
“一带一路”视野下宗教对话过程中的中外语言融通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致力于中国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实现"五通三同"的共同体,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等互通新平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各种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语言是沿线国家对话、民族对话、宗教对话的重要手段。沿线国家民族众多,历史文化多样,宗教信仰各异,宗教所到之处,无不在语言中留下痕迹,要充分发挥宗教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从宗教对话层面入手,探讨中外语言融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宗教对话过程中语言融通的具体表现和策略,使其致力于"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崔丽娜杨永刚
关键词:一带一路宗教对话语言服务
中国古代法律的伦理价值体系被引量:4
2015年
依据法理学的概念范畴以及中国古代伦理型社会特质加以推演,生成中国古代法律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伦理秩序与伦理正义,这是伦理价值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意在表明,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虽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但作为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中国古代法律同样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国古代法律内在的"仁、礼、法"的法理逻辑演化,对中国古代法律所反映的伦理秩序与伦理正义施以逻辑证成,这是伦理价值体系的衍生理路。
周斌
关键词:中国古代法律伦理秩序
虚拟技术视域下道德消隐的深层原因被引量:2
2013年
虚拟技术导致的道德消隐,是指虚拟技术在传统形式上的主体与道德决定之间构筑了心理屏障,行为者的身份隐匿增强了个体的道德真空效应。从道德的含义看,虚拟技术解构了道德存在的源动力因素;从现实交往实践看,网络身份加重了网络道德危机的可能性;从个体意识看,虚拟技术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是恶的意识产生的根源。
周斌
关键词:虚拟技术道德危机自我中心主义
道德标榜与伪善: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伦理学问题被引量:2
2016年
道德标榜和伪善与道德价值相关,涉及严格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的理论分析语境。严格的义务论强调道德价值的形而上学本质,追问道德主体的行为动机,排除自我利益的感性因素,为道德标榜建立了先验基础,使独断论意义上的道德标榜成为可能。与道德标榜不同,行为是否出于善良意志不能成为伪善的认定标准。在功利主义视域中,道德标榜的理由是虚假的公共利益,伪善的外在表象既可以是公共利益的假象也可以是特定受害人的利益假象。道德标榜的认定领域,既可以是感性世界也可以是超感性世界,而伪善的认定只能限于感性世界。
周斌
关键词:伪善道德价值义务论功利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