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ZKF-201004)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任玉坤姜洪源陶冶李姗姗霍彦婷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电极
  • 2篇电极系统
  • 2篇操控
  • 1篇低频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反应
  • 1篇电渗
  • 1篇电渗流
  • 1篇转矩
  • 1篇微观形貌
  • 1篇微粒子
  • 1篇微系统
  • 1篇流体
  • 1篇化学反应
  • 1篇交流电
  • 1篇高频
  • 1篇表面微观形貌
  • 1篇场作用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任玉坤
  • 5篇姜洪源
  • 4篇陶冶
  • 3篇李姗姗
  • 2篇霍彦婷
  • 1篇侯珍秀
  • 1篇姜洪原
  • 1篇韩晓军
  • 1篇孙永军
  • 1篇于东

传媒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物理学报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6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表面镀金微球电动旋转操控
2011年
表面为良导体微球的电动旋转研究是一项对无标记生物传感器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技术,未见相关报道.采用化学镀金方法,分别在直径为15和25μm的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裹一层厚度约50 nm的金膜,并将此表面镀金微球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动旋转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频段(100 Hz^100 kHz)表面镀金聚苯乙烯微球作与电场反向的电动旋转运动,且相同条件下,对应最大旋转速度高于表面未修饰聚苯乙烯微球.以行波交流电渗及诱导电渗理论为基础,对表面镀金聚苯乙烯微球的电动旋转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纳米荧光粒子实验表征镀金微球周围的流体流动现象,验证了定性分析的合理性.推导了行波交流电渗导致的表面镀金聚苯乙烯微球的电动旋转速度公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姜洪源任玉坤韩晓军陶冶李姗姗
交流电场作用下具有导电率梯度的两相微流体驱动
2011年
为探讨微通道内多相流体驱动路径的控制方法,进行具有导电率梯度的交流电场致两相流体驱动实验,对沉积在微通道底部的指型交叉电极施加交流电信号,发现具有高导电率的流体会将低导电率流体挤出通道,并且占据整个通道,当不加电信号时,两相流体流动路径恢复初始状态.建立实验系统的二维理论模型,对两相流体交界面处由于电场与导电率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净电荷和库仑力进行了推导,分析实验机理.利用电荷守恒方程、对流扩散方程以及Navier-Stokes方程对实验进行数值分析,通过仿真求解,得出微通道内流体的瞬时以及稳态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频率对于两相流体控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制两相流体的导电率梯度,施以交流电场,能够有效控制两相微流体的流动路径,能够实现芯片在实验室系统中的多模块集成.
姜洪原任玉坤A.Ramos
点面电极系统高频流体驱动机理
2011年
为了研究交流电场作用下微流体高频驱动机理,以点面电极系统为基础,进行了高于驰豫频率范围的交流电动微流体驱动实验,发现了这一范围内的明显流体流动现象.指出电热效应是点面电极系统中产生高频微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电热效应对点面电极系统中电导率分布的影响.以点面电极系统中的电荷守恒方程、传导与扩散方程、Navier-Stokes方程以及热对流和传导方程为基础,对点面电极系统高频流体驱动过程进行耦合及数值仿真分析,给出了点面电极系统中电场、温度场以及速度场的分布曲线.分析了电压、频率等因素对于高频流体驱动速度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点面电极系统中,交流电热效应导致的点面电极之间的电导率梯度与电场的综合作用,是该系统高频流体驱动的主要因素,机理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姜洪源任玉坤于东霍彦婷陶冶Antonio Ramos
非对称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经典交流电渗理论是利用电场进行非机械式微流体驱动的基础.传统理论交流电渗理论以双电层理论为基础,通过耦合电场方程以及流场方程得到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速表达式,通常与实验流速相差较大.以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定义微电极表面粗糙度为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建立了等效双电层模型,并对传统交流电渗流速公式进行了修正.理论并仿真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于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利用非对称电极对交流电渗微流体驱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姜洪源李姗姗侯珍秀任玉坤孙永军
微系统中转矩及电渗流作用下的微粒子电动旋转操控
2011年
微粒子的电动旋转操控是表征分散系中微粒子介电特性的有效方法.低雷诺数微系统中,以Maxwell-Wagner极化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转矩作用下的微粒子电动旋转机理研究,推导了此机理作用下微粒子电动旋转峰值速度所对应的特征频率,分析了弛豫时间对粒子旋转方向的影响,对转矩作用下的微粒子电动旋转速度进行仿真;以双电层理论为基础,对电渗流导致的微粒子电动旋转机理进行定性分析,提出具有金修饰的粒子表面更适合电渗流作用下的电动旋转研究.分别以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以及表面被金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为操控对象,进行电动旋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电动旋转方向与电场相反,其速度峰值对应频率较高,转矩起主导作用;而表面被金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电动旋转方向与电场相同,其速度峰值对应频率较低,电渗流起主导作用.
姜洪源任玉坤陶冶
关键词:微系统转矩电渗流
点面电极系统低频流体驱动机理
2011年
为了弥补传统交流电动力学理论在解释微流体反向流动方面的不足,开发了一种新型三维点面电极系统并进行微流体驱动实验,分析了低频条件下电化学、交流电热等因素对微流体驱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点面电极系统中广频范围内(10~3×106Hz)的微流体流动方向均为由点电极流向面电极,这一现象与利用交流电渗理论预测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实验验证了低频条件下电化学反应在流体流动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是点面电极系统中低频条件下微流体流动现象的主要因素.
姜洪源霍彦婷任玉坤李姗姗陶冶Antonio Ramos
关键词:低频电化学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