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08ZCZDSF03100)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沈中阳朱志军蒋文涛魏林淮明生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移植
  • 4篇活体
  • 4篇活体肝
  • 4篇活体肝移植
  • 2篇活体供者
  • 2篇供者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并发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动脉血栓形成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检...
  • 1篇血管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右半肝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5篇蒋文涛
  • 5篇朱志军
  • 5篇沈中阳
  • 4篇魏林
  • 3篇张建军
  • 3篇淮明生
  • 3篇曾志贵
  • 2篇张雅敏
  • 2篇潘澄
  • 2篇邓永林
  • 2篇高伟
  • 1篇张骊
  • 1篇李俊杰
  • 1篇郑虹
  • 1篇唐缨
  • 1篇朱理玮
  • 1篇孙丽莹
  • 1篇张玮晔
  • 1篇崔子林
  • 1篇王浩

传媒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肝脏血管解剖与活体肝移植供者选择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研究肝脏血管解剖对选择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312名健康成年人接受活体供肝移植供者评估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8名,女性34名,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29.3岁。所有受评估者均接受CT强化检查,并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肝脏血管走行,从而归纳出血管解剖对活体肝移植供者选择的影响,并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312名受评估者中,肝中动脉起源于肝左动脉的有218名(占69.9%),起源于肝右动脉的有89名(占28.5%),直接起源于肝总动脉的有5名(占1.6%)。受评估者具有变异动脉的共有78名(占25%),其中具有副肝左动脉29名,具有副肝右动脉10名,具有替代肝左动脉29名,具有替代肝右动脉38人,其中多人同时具有两支变异动脉。门静脉的分型依据京都大学分型标准,门静脉Ⅰ型有265名(占84.9%),Ⅱ型有25名(占8%),Ⅲ型有16名(占5.1%),Ⅳ型有6名(占2%),未发现门静脉Ⅴ型者。Ⅳ段肝静脉汇人肝巾静脉的有88名(占28.2%),汇人肝左静脉的为7名(占2.2%),汇人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的共有217名(占69.6%)。共有221名受评估者具有右下静脉(占71).8%),其中89例具有两支及两支以上右下静脉。最终有194名受评估者作为肝移植供者接受了手术。结论肝动脉具有较高的变异率;有Ⅰ-Ⅲ型门静脉者均可作为活体肝移植供者的选择条件;准确了解供肝血管解剖及正确的手术设计是保证活体肝移植供、受者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朱志军李俊杰张建军淮明生张玮晔蒋文涛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血管
活体右半肝供肝切取的经验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对活体右半肝供肝切取手术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单一外科小组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连续实施右半肝切取的76例供者资料。术前综合考虑移植物大小、残肝比例、有无脂肪肝、肝中静脉类型及受体术前门静脉高压情况,以确定是否带肝中静脉。术中以缺血线确定肝切平面,以术中B超了解肝中静脉的走向及分支,肝切线在肝中静脉左或右侧紧贴肝中静脉。行术中胆道造影,了解胆道结构及变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ALT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6例供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3±1.3)h,术中失血量(325±127)ml,术中均未输血。总胆红素、INR和ALT水平于术后第12天恢复正常。本组供体术后住院期间最常见并发症是伤口感染(共5例),胆汁郁积4例,断面漏胆4例;11例患者于术后4~7d出现不同程度的胃排空障碍;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术后住院9~21d,中位时间14d。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以及精准的术中操作能够保证供肝的顺利切取并有利于供体的术后恢复。
蒋文涛张骊曾志贵魏林朱志军郑虹潘澄邓永林沈中阳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手术经验围手术期
活体肝移植中IQQA法与手工描记法对供肝体积评估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评估IQQA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活体肝移植术前评估供者肝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间共有123例活体供者接受供肝手术,供肝均为右半肝,其中56例含肝中静脉。首先采用16层螺旋CT对供者肝脏进行扫描,然后分别采用MSCT手工描记法和IQQA法测量肝脏体积,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量供肝体积的耗时,并以术中实际测量的供肝重量作为参照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行IQQA法和MSCT手工描记法测量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分析,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IQQA法和MSCT手工描记法测量供肝的体积分别为(856.76±162.18)cm^3和(87().64±172.54)cm^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耗时分别为(16.9±1.4)min和(39.3±2.1)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实际测量的供肝体积为(632.59±131.73)cm^3,两种术前评估方法均与实测肝重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6和0.921,P〈0.01);回归方程:术中实测重量=-150.303+1.025×IQQA法测得值,术中实测重量=-94.397+0.955×MSCT手工描记法测得值。结论与临床常用的MSCT手工描记法相比较,IQQA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评估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测量耗时明显缩短;IQQA系统提供的三维血管重建和模拟肝脏切割功能能够更好的促进临床医生对供者肝脏解剖结构的了解。
魏林蒋文涛高伟杨涛曾志贵王浩沈中阳朱志军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器官测量
体外劈离式肝移植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总结22例体外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间22例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第一阶段(2006年6月至2(D7年2月)移植10例,第二阶段(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移植12例.共对11例供肝进行劈离,获得22个移植物,其中超右半肝8个,左外侧叶肝8个,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3个,不含肝中静脉的左半肝3个.观察术后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情况、血管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受者的存活率.结果 22例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1.7个月(0.5~43个月),术后1年和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2%和63.7%.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1%,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2例受者中有5例死亡,其中2例的死亡原因与外科技术并发症相关,但均为第一阶段移植的受者.结论 随着供肝劈离技术和部分肝移植技术的进步,体外劈离式肝移植的受者和移植肝的存活率与全肝移植相近.应在我国推广此技术,从而增加供肝数量.缩短受者等待移植的时间.
朱志军朱理玮淮明生蒋文涛孙丽莹张建军高伟张雅敏魏林潘澄邓永林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单一外科组共实施110例活体肝移植,移植术后7d内每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肝动脉血流,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行肝动脉造影或腹部CT检查,确诊者予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该组3例术后5~6d发生肝动脉血栓,肝动脉血栓发生率2.7%(3/110)。其中1例再次手术行肝动脉取栓,术后血流正常;2例行介入治疗,放置支架,术后1例再次血栓形成,1例血流流速偏低,2例均发生胆道并发症,但肝功能正常。3例均存活。结论术后早期用彩超监测对肝动脉血栓的诊断至关重要,及时手术取栓或介入放置支架效果良好。
曾志贵朱志军蒋文涛张雅敏张建军淮明生魏林崔子林唐缨沈中阳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肝动脉血栓胆道并发症多普勒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