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1034)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诠林范宇鹏邹婧张晓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艺术
  • 3篇海外华文
  • 2篇台港澳
  • 2篇台湾文学
  • 2篇文化创意
  • 2篇文化创意产业
  • 2篇华文文学
  • 2篇汉学
  • 2篇港澳
  • 2篇创意产业
  • 1篇独立品格
  • 1篇杜运燮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家园
  • 1篇修辞
  • 1篇艺术构建
  • 1篇艺术身份
  • 1篇译史
  • 1篇原乡

机构

  • 1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作者

  • 10篇李诠林
  • 2篇范宇鹏
  • 1篇张晓婉
  • 1篇邹婧

传媒

  • 2篇华文文学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装饰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文学与文化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向世界之路——20年来当代台湾原住民族文学进入西方世界的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可以分为口传文学(民间故事传说)和作家文学两部分.在多年的台湾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西方世界也对当代台湾原住民族文学的发展予以了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编译和研究两部分,总结出四个特点,力求较为全面地呈现20年来西方世界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关注状况.
范宇鹏李诠林
写在舞步里的诗意和文化梦想——论台湾作家林怀民及其“云门舞集”的艺术表达形式被引量:3
2016年
林怀民创办的"云门舞集",引领了台湾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云门舞蹈"把中西舞蹈技艺、文学、音乐、美术、舞台设计、服饰艺术、中国书法和中华武术等多种艺术门类、创意文化和媒介融会贯通,将诗意情绪编入舞蹈,力图充分发挥艺术共通性,以富有诗意的艺术表现形式阐释和传达中华民族文化意涵。"艺术飞地"的踏勘和文化资源的开掘、"文字伤舞"与"舞近于诗"的悖论和张力则体现了其寻找艺术转型路径的努力及其民族文化梦想。
李诠林
关键词:林怀民云门舞集文化阐释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被引量:4
2012年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存在偏于单向发展的问题。互补共赢,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福建省应发挥地域和人文优势,除引进台资与台商外,还应进入台湾市场,充分利用闽台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改变两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偏于单向发展的格局,实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质性对接。
李诠林
关键词:区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
以两岸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个文化产业的视角
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建构文明社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成熟的文明社会的必备条件。中国大陆和台湾合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大陆方面可以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
李诠林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文献传递
鸡笼生与台湾日据时期的漫画艺术
2012年
台湾的漫画艺术创作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鸡笼生的漫画善于细致观察生活习俗,并以俏皮幽默的图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同情底层民众。作为漫画与文学形式结合的通俗文艺样类,鸡笼生漫画及其配图散文皆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鸡笼生和叶宏甲等在日据时期起步的台湾漫画家,引领了台湾漫画界走出日本漫画充斥市场的阴影,发展中国本土原创漫画的风潮,在台湾漫画发展史上有着拓荒之功。
李诠林
关键词:漫画艺术日据时期
具象修辞、符号象征与消费文化——1980年以降台湾流行绘本艺术文体解析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一个文学和美术结合的艺术种类,台湾绘本文体具有借助图画进行具象表达的文学修辞手段,其文本通过线条、色彩与语言结合的符号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了意义象征,其中的配图文字具有超逸于说明文字的文学功能。自1980年以降,当代台湾绘本艺术已成为一种流行娱乐文化,此种台湾绘本文化现象具有消费文化的特征,是消费社会里适合大众审美心理和现代社会文化传播及市场运营机制的成功创意范例。
李诠林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新视野:散点透视下的锐利观察——李诠林《漂泊的汉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论》的集结性思考
2014年
华文文学学科自其学科的原始形态——台港文学研究发轫,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学科边际与学科对象不断拓展。学科如何在确立自己的自足性与排他性中获得继续的发展,李诠林先生基于自己多年来对学科建设冷静严肃的思考,以其广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为读者呈现了新的可能。
范宇鹏
关键词:漂泊
王德威的台湾文学研究释读
2013年
王德威将台湾文学置于华语语系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的整体观坐标系中,以此"想象"台湾文学的独特风貌。其"后遗民"论述在与现实主义对话的基础上有意开掘"幻魅现实"主义的叙事学,其"后遗民"想象和"抒情传统"想象开掘出的"第三空间",为深受身份问题困扰的文学者提供了归属的另一种可能,也为整个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王德威的文学批评具有探索、无结论、不确定的随笔精神,对其台湾文学研究,应基于福柯式的后现代历史观,做出深入的辨析与对话。
李诠林张晓婉
关键词:台湾文学抒情传统现代性想象
美国汉学家台湾文学翻译的历史、风格与传播路径被引量:1
2016年
美国汉学家针对台湾文学展开的翻译活动呈现了一个文学翻译史的脉络。从刘绍铭等出于编写教材动机的全面性选择,张诵圣等的归类选集,到葛浩文的市场化原则和"等效翻译",再到高克毅的翻译团队和陶忘机的随机随性翻译,美国汉学家的台湾文学翻译逐渐实现了个人翻译风格的养成。而知名刊物发表译作与评论、发行专门杂志、出版翻译选集和译著专论单行本、由翻译带动教学和研究等高效传播路径,使台湾文学在美国社会得到广泛接受与认可。
李诠林
关键词:美国汉学家台湾文学翻译史翻译风格
建构华文文学学科独立品格和主体性的方法论实践——评李诠林《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
2015年
李诠林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从学科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结构全篇,将其十余年的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的经验进行梳理、整合后试图建构一个颇具理论规模的系统化论述。该著作可视为作者对建构华文文学学科的独立品格和主体性的一次方法论实践,书中体现出的自觉的理论意识、方法论视角和建构学科理论系统的先导性尝试对这门学科的主体性建设与成熟具有一定的奠基意义。
邹婧
关键词:华文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