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6B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6B01)

作品数:36 被引量:415H指数:13
相关作者:林慧龙侯扶江韩国栋毛培胜任继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草地
  • 10篇草原
  • 9篇土壤
  • 6篇种子
  • 6篇放牧
  • 5篇农牧
  • 4篇典型草原
  • 4篇荒漠
  • 4篇荒漠草原
  • 4篇黄土高原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农牧交错带
  • 3篇人工草地
  • 3篇种子萌发
  • 3篇物种
  • 3篇萌发
  • 3篇家畜
  • 3篇践踏强度
  • 3篇交错带
  • 2篇多样性

机构

  • 17篇中国农业大学
  • 13篇兰州大学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包头师范学院
  • 2篇河北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北京市畜牧兽...
  • 1篇环县草原工作...

作者

  • 8篇林慧龙
  • 7篇侯扶江
  • 5篇韩建国
  • 5篇韩国栋
  • 4篇毛培胜
  • 3篇李子忠
  • 3篇邓波
  • 3篇任继周
  • 3篇赵萌莉
  • 3篇红梅
  • 3篇常生华
  • 3篇王皓
  • 2篇刘桂霞
  • 2篇李飞
  • 2篇李志刚
  • 2篇王苗苗
  • 2篇张英俊
  • 2篇王佺珍
  • 2篇林立军
  • 2篇柳小妮

传媒

  • 9篇草业科学
  • 6篇草业学报
  • 5篇草地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国草学会青...
  • 1篇中国草学会青...
  • 1篇第五届中国青...

年份

  • 1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放牧制度对老芒麦人工草地和羔羊体重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在河北省沽源县苏鲁滩牧场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人工草地上,研究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对草地和当年公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利用均可降低再生老芒麦植株的高度,放牧时间的长短对于老芒麦再生植株的高度具有不同影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老芒麦草地植株密度下降明显,但放牧利用可以促进植株的分蘖和植株密度的提高。老芒麦草地产草量年际间变化较小,放牧利用后再生草产量有限。划区轮牧后羔羊体重均低于自由放牧,而且羔羊增重幅度差异显著(P<0.05)。在老芒麦人工草地的放牧利用中难以体现划区轮牧的优越性。
毛培胜韩亮亮王新国张洪波
关键词:老芒麦放牧制度人工草地羔羊体重
NaCl胁迫下苞片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对去苞片和带苞片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在不同的盐浓度下进行处理,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去苞片的。在NaCl浓度为70,140,210,280和420 mmol/L时,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去苞片的(P<0.05),分别为90.00%,89.00%,79.75%,69.25%,53.75%和78.50%,81.50%,74.00%,62.25%和39.25%。用蒸馏水和490 mmol/L的NaCl溶液对带苞片和去苞片的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处理12 h,带苞片种子吸水率均低于去苞片的,苞片延缓了种子的吸水率。490 mmol/L NaCl处理华北驼绒藜种子1,3和7 d后,苞片中Na+含量显著增加(P<0.05)。说明华北驼绒藜种子的苞片可以吸附一部分Na+,减少对胚的伤害。苞片对华北驼绒藜在荒漠盐渍环境中的定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薛建国韩建国柳小妮邓波王显国张铁军
关键词:华北驼绒藜NACL胁迫苞片
农牧交错带老芒麦的优化灌溉及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定量研究关键生育期灌溉和冬灌对老芒麦生产的作用,该文通过2005.10~2007.10在河北坝上地区田间定位实测的土壤水分、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不灌溉、冬灌、关键生育期灌溉和冬灌结合关键生育期灌溉4个处理对老芒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老芒麦的再生草生长缓慢,灌溉主要是影响了头茬草的生长。关键生育期灌溉能显著促进头茬草的生长发育,头茬草产量达4500kg/hm2以上,2a试验期间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04%和391%;冬灌使老芒麦返青期提前1周左右,使头茬草的产量分别提高53%和87%;而共同采用此两种灌溉的处理与单独关键生育期灌溉处理相比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农牧交错地区,关键生育期灌溉是值得推荐的灌溉制度。另外,该文结果表明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植株高度呈线性增加,为老芒麦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提供了依据。
王皓李子忠
关键词:老芒麦
粮食作物AM真菌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综述了近年来粮食作物根际AM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包括粮食作物根际AM真菌资源及种类,AM真菌对粮食作物的侵染及影响因素;以及AM真菌对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矿质营养吸收、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粮食作物AM真菌的应用前景。
李桂贞张德罡杨富裕
关键词:粮食作物AM真菌多样性
环县草畜产业现状被引量:9
2009年
以黄土高原北部的环县为例,分析了当地草畜产业的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认为当地草畜产业化初露端倪,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群众观念落后、技术和设备缺乏是制约当地草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生产过程中技术规范等措施,方可保障区域生态和经济安全,在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区通过发展草地农业,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道路。
张富忠侯桂凤
关键词: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农业
荒漠草原土壤健康评价被引量:10
2009年
文中以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东部的荒漠草原棕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从与土壤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土壤健康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退化程度荒漠草原土壤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植被数据的分析结果把研究区划分为未退化、轻度、中度、重度四个退化等级;2)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对放牧较敏感的8个荒漠草原土壤健康评价的指标;3)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荒漠草原土壤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未退化区土壤差异性健康综合系数为1,轻度退化区为0.9079,中度退化区为0.6789,重度退化区为0.5949。健康土壤评价系数为(l-0.90),亚健康土壤评价系数为(0.89-0.65)和不健康土壤评价系数为(0.64-0)。未退化区、轻度退化区土壤为健康土壤,中度退化区土壤为亚健康土壤,而重度退化区土壤为不健康土壤。
红梅敖登高娃李金霞韩国栋赵萌莉
关键词:棕钙土荒漠草原土壤健康
单宁对草食家畜甲烷排放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草食畜牧业中甲烷的排放、控制、单宁对草食家畜的主要影响进行阐述,接着重点阐述了单宁减少甲烷排放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利用单宁来控制草食畜牧业中甲烷排放的具体建议,旨在为发展低碳草食畜牧业提供一些新思路。
张美艳韩建国
关键词:甲烷草食家畜
文献传递
管理方式与地形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测定了放牧、封育两种管理方式和坡度、坡向两种不同地形草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地形条件下,封育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大于放牧草地,说明放牧可以抑制草地土壤碳的排放。管理方式和坡度相同,东北坡向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大于西南坡向草地,放牧草地增幅大于封育草地。管理方式和坡向相同,土壤呼吸速率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同一管理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生物量呈现抛物线变化(P<0.01),当地下生物量超过某一值时,土壤呼吸速率增幅减缓甚至下降。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极显著的指数关系(P<0.01),封育草地土壤呼吸基础值大于放牧草地,但放牧草地较封育草地具较大的Q10值,说明放牧草地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坡度、坡向和管理方式是影响土壤呼吸重要的3个因素,三者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大小次序依次为:坡度>管理方式>坡向。
李志刚侯扶江
关键词:草地土壤呼吸地形黄土高原
临泽盐渍化草地空间格局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临泽盐渍化草地群落取样资料的分析表明,草地空间格局的分布对样地尺度变化和划区方案选择均存在敏感性。样地面积在12500m2以下时,尺度增聚效应表现非常明显。在同一取样面积单元下不同的划区方案对草地的空间分布都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区划方案的影响也是减少的。因此在研究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时,要力求寻找一个最佳的区划方案和取样尺度,使得面积单元内的差异最小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广侯扶江黄高宝
家畜践踏对环县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在甘肃环县典型草原6年的轮牧试验表明:不同践踏强度下各样地0~20 cm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层的90%以上,随着放牧践踏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根量先增长后降低,其中以中度践踏(80次羊践踏/m^2·期)最高,约为对照(0次羊践踏/m^2·期)和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的1.7倍,10~20 cm土层以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最高,2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2;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对0~10 cm、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的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和寻优分析,确定出环县典型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是3.5~5羊单位/hm^2。
林慧龙侯扶江李飞
关键词:地下生物量践踏强度放牧管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