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033004)

作品数:80 被引量:1,835H指数:20
相关作者:黄国勤赵其国谭宏伟周柳强谢如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土壤
  • 16篇玉米
  • 13篇可持续发展
  • 13篇红壤
  • 9篇生态
  • 9篇微生物
  • 8篇施肥
  • 8篇农业
  • 8篇酶活性
  • 8篇间作
  • 7篇旱地
  • 6篇氮肥
  • 6篇施氮
  • 6篇土壤微生物
  • 6篇灌溉
  • 5篇性状
  • 5篇养分
  • 5篇农业可持续发...
  • 4篇有机碳
  • 4篇植被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
  • 40篇江西农业大学
  • 21篇广西农业科学...
  • 20篇广西大学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广西作物遗传...
  • 2篇广西康华农业...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9篇黄国勤
  • 34篇赵其国
  • 17篇谭宏伟
  • 16篇周柳强
  • 13篇谢如林
  • 13篇黄金生
  • 12篇黄美福
  • 9篇李伏生
  • 8篇熊柳梅
  • 8篇曾艳
  • 7篇刘永贤
  • 7篇张向前
  • 6篇杨尚东
  • 6篇卞新民
  • 6篇杜虎
  • 6篇吴俊
  • 6篇宋同清
  • 6篇彭晚霞
  • 6篇曾馥平
  • 6篇农梦玲

传媒

  • 25篇生态学报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井冈山干...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农学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蔬菜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节水灌溉
  • 2篇Asian ...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大众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35篇2014
  • 17篇2013
  • 16篇2012
  • 9篇201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菌草对Cu、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被引量:50
2014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土著植物金黄狗尾草、香根草、海州香薷、巨菌草分别与0.21%石灰联合对Cu、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石灰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Cu、Cd含量。4种植物在与石灰联合后均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且表现为巨菌草>海州香薷>香根草>金黄狗尾草;修复潜力方面表现出与生产潜力相同的趋势。
徐磊周静梁家妮崔红标陶美娟陶志慧祝振球黄林
关键词:石灰土壤重金属污染
沟灌方式和施肥水平对玉米产量及氮钾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沟灌方式和N、K肥水平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N、K含量的影响,找出最佳水肥供应模式.[方法]大田试验设4个沟灌方式:单行交替隔沟灌(DAFI)、单行固定隔沟灌(DFFI)、双行固定沟灌(SFFI)和单行常规沟灌(CF),CF处理第1次灌水量为270.0 m3/ha,第2~4次为227.0m3/ha,其余处理每次灌水量均为CF处理的60%;两个N、K肥水平分别为施用180和270 kg/haN及等量K2O.[结果]与CF处理相比,低N、K肥水平下,DAFI和SFFI处理鲜穗产量略有下降,但总干物质质量分别增加47.6%和25.7%,DAFI处理地上部和根系K含量分别增加20.3%和12.0%;高N、K肥水平下,DAFI和SFFI处理玉米鲜穗产量和总干物质质量与CF处理相当,DAFI处理地上部N含量增加10.4%.与低N、K肥水平相比,高N、K肥水平下SFFI和DAFI处理玉米鲜穗产量分别增加24.0%和18.6%.[结论]高N、K肥水平结合双行固定沟灌或单行交替隔沟灌是较好的玉米水肥供应模式.
农梦玲贝晓晓李伏生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平
黑麦草浸提液对水稻、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进一步了解黑麦草还田对后茬作物可能的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黑麦草浸提液(0%、5%、7.5%和10%)对水稻、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子发芽率来看,5%和7.5%浸提液促进水稻发芽,10%浸提液抑制水稻发芽,3种质量分数的黑麦草浸提液均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大豆和玉米的发芽率;从幼苗根长来看,5%的浸提液对水稻幼苗根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5%和10%的浸提液对水稻幼苗根长显著的抑制效果,黑麦草浸提液均一定程度抑制了大豆和玉米幼苗根的生长。从作物幼苗苗高来看,7.5%的浸提液对玉米幼苗苗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浸提液则表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从幼苗干质量来看,5%浸提液对水稻、大豆干物质的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5%和10%浸提液对大豆和水稻干物质累积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黑麦草浸提液浓度上升对玉米干物质累积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5%浸提液处理与7.5%和10%浸提液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黑麦草浸提液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对水稻和玉米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现象,10%的黑麦草浸提液抑制了水稻、大豆和玉米的幼苗生长。农田冬季种植黑麦草作为绿肥还田需要根据后茬作物的种类进行不同比例的还田量,以利于后茬作物的生长,维持作物高产。
王晓维杨文亭王淑彬黄国勤赵其国
关键词:浸提液发芽率幼苗化感作用
间作和低施氮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在江西红壤旱地,设置大豆、花生间作玉米大田试验,观测分析间作及低施氮(50 kg/hm2)条件下玉米植株性状、根干重、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和施肥可以增加玉米的株高、节间长和节间粗,其中施肥对玉米株高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玉米单株干物重和根干重也明显受到间作和施肥的影响,但间作的效果没有施肥显著;间作和施肥可以增加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但施肥的效果更明显;间作和施肥在提高和改善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施肥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
张向前黄国勤卞新民赵其国
关键词:玉米间作叶面积指数叶绿素
间作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2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间作的优势机理,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单作、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籽粒品质、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产量及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油分和赖氨酸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淀粉和赖氨酸含量,但对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却影响不显著;间作在提高玉米籽粒淀粉、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方面的效果没有该施氮水平(50kg/km2)显著。间作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及其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在不施肥和施肥条件下产量分别比单作增加了3.7%、9.7%、19.0%和18.6%,但间作在增加产量方面的效果没有该施氮水平显著。间作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的数量,且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显著受到间作的影响,在不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和单作土壤中的转化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施肥条件下间作和单作土壤中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种微生物数量和4种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玉米籽粒品质、产量及单株生物产量除与转化酶及磷酸酶活性部分相关不显著外,与土壤中的其它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张向前黄国勤卞新民江学海赵其国
关键词:间作土壤微生物籽粒品质酶活性
甘蔗种植体系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田间监测方法,研究了甘蔗种植体系中不同施肥模式下地表径流引起的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广西旱地平原区缓坡地种植甘蔗的条件下,降雨后产生的径流系数为10%左右。甘蔗叶覆盖地面处理很少发生地表径流,表明地表覆盖是影响地表径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径流量的大小与甘蔗生长的茂密程度有关,空白处理的甘蔗生长最差,其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也高于各施肥处理,表明甘蔗生长封行后,叶片阻断了雨水对土面的冲刷,也能有效减轻地表径流。在种植甘蔗的模式下,每年的泥沙流失量为2700—3000kg·hm-2左右。施肥后通过地表径流流失的N、P比率均很低,氮肥的流失系数平均为0.778%~1.328%。磷肥的流失系数平均为1.104%-1.428%。增施N、P肥均可提高径流水的N、P含量,绝对量增加50%,流失系数略有增加。
谢如林谭宏伟周柳强黄金生黄美福黄献华董文斌王磊
关键词:甘蔗氮肥磷肥
沟灌方式和施肥水平对甜糯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在补充灌溉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沟灌方式和施肥水平对甜糯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广西地区甜糯玉米节水节肥模式,从而提高其水肥利用效率和保持土壤质量。试验设3种沟灌方式,即常规灌溉(CF),交替沟灌(AF)和固定沟灌(FF),和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F1,N 150kg/hm2和P2O575kg/hm2),中肥(F2,N 180kg/hm2和P2O590kg/hm2)和高肥(F3,N 210kg/hm2和P2O5105kg/hm2)。结果表明:与CF相比,AF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鲜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但是明显增加两个时期土壤脲酶活性,开花期转化酶活性以及F2时开花期和F3时成熟期过氧化氢酶活性;FF处理增加开花期土壤转化酶活性和F3时成熟期过氧化氢酶活性。与F1相比,AF时,F2和F3时玉米鲜产量略有增加,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以及2个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FF时,F2和F3比F1显著增加成熟期土壤转化酶和开花期脲酶活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交替沟灌和中肥水平处理是较理想的水肥组合模式。
张潇潇钱慧慧吴祥颖李伏生
关键词:甜糯玉米交替沟灌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
红壤旱地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效应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为深入了解间作豆科作物的边行效应,研究了低施氮肥条件下(50 kg·hm-2)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叶绿素、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瘤、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高于其单作,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不同生育时期边1行和边2行的叶面积指数,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且间作的效果小于该施氮水平。不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4.7%和2.8%,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6.5%和3.1%;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1.3%和1.3%,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3.5%和4.6%,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无明显变化,且该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成熟期的单株根瘤数和根瘤重,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而该施氮水平对根瘤数和根瘤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氮肥和间作可以改善大豆和花生的农艺性状,以施氮肥条件下边1行优势最为明显。不施氮肥和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及行产量皆高于相应单作,并以边1行为最高,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且施氮肥在改善大豆和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产量方面的效果大于间作。因此本试验得出间作边行优势效应为边1行>边2行>边3行(单作),且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边行效应。
张向前黄国勤卞新民赵其国
关键词:玉米豆科作物间作边行效应叶面积指数根干重
供钾水平对香蕉苗期生长和钾素吸收积累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16种供钾水平对香蕉营养生长和钾素营养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在225 mg/L以下时,香蕉的干物质积累量、含钾量及吸钾量随着供钾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在225~520 mg/L之间时,随着供钾水平的增加,香蕉的干物质积累量、含钾量及吸钾量的增加不显著;当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达到600 mg/L时,香蕉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钾量出现下降。香蕉干物质相对产量与溶液中的供钾浓度的响应方程为:y=-0.000 401 x2+0.307 6x+45.676(R2=0.881**)。计算得到香蕉缺钾临界值为228 mg/L,适宜的供钾浓度为228~539 mg/L。
谢如林余小兰黄金生黄美福周柳强谭宏伟
关键词:香蕉钾浓度钾吸收
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被引量:47
2011年
植物和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该文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7种代表性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9个植被因子和15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7种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不一一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全体模式中的位置也并不完全一致,退耕种植任豆+桂牧1号的植被效应和退耕种植香椿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退耕5年后各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还不十分理想,除香椿和撂荒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时期外,其他退耕模式均还处于失调衰退和过度发展时期,耦合协调度模型只有桂牧1号和撂荒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应同步提高植物生长抚育和土壤管理水平。
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王克林杜虎鹿士杨
关键词:植被土壤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峰丛洼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