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2ZA030)

作品数:5 被引量:106H指数:3
相关作者:俞静静吕圭源楼招欢陈素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首乌
  • 2篇种属
  • 2篇蒽醌
  • 2篇蒽醌类
  • 2篇醌类
  • 2篇何首乌
  • 1篇毒副作用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游离蒽醌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分离
  • 1篇山柰
  • 1篇山柰酚
  • 1篇碳谱
  • 1篇特效
  • 1篇特效药
  • 1篇皮素
  • 1篇总蒽醌

机构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吕圭源
  • 5篇俞静静
  • 3篇楼招欢
  • 2篇陈素红

传媒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HPLC测定不同产地马尾松等松叶中莽草酸的含量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建立松叶中莽草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松叶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同时对不同产地马尾松等松叶中莽草酸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Ultimate X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2∶98)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13 nm。通过优化参数(溶剂体积、浸泡时间、提取次数)确定莽草酸含量测定前处理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不同产地马尾松及同一产地不同种属松叶中莽草酸的含量。结果:莽草酸的含量测定前处理方法为加水60 m L超声提取50 min;松叶莽草酸在0.094-1.8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8%(RSD=0.56%);方法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不同种属松叶中莽草酸的含量为2.62%-0.07%,其中红松、马尾松较高,落叶松最低;在所测的不同产地马尾松中莽草酸的含量为4.28%-2.00%,其中广西马尾松中莽草酸含量最高,河南产马尾松含量最低。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松叶药材中莽草酸的含量测定;不同种属松叶中,马尾松含量较高;不同产地马尾松中莽草酸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广西、四川、浙江、江苏产马尾松中莽草酸含量较高。
俞静静李风华陈素红吕圭源
关键词:达菲莽草酸
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马尾松和不同种属松叶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建立松叶中槲皮素、山柰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松叶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同时对不同产地、不同种属松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5%磷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9 min,25%B→30%B;9~19 min,30%B;19~20 min,30%B→25%B;20~40 min,25%B),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80 nm,柱温30℃。通过优化参数(脱色、脱色溶剂、甲醇预提、盐酸水溶液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确定槲皮素、山柰酚含量测定预处理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不同产地马尾松及同一产地不同种属松叶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结果: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测定预处理方法为:石油醚(30~60℃)脱色,甲醇-盐酸水溶液(5.0→10)(4∶1)50 mL,回流提取110 min;松叶中槲皮素进样量在0.13~2.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6%);山柰酚进样量在0.20~1.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2.4%);两者方法精密度及重复性均良好。在所测的不同产地马尾松中槲皮素、山柰酚总含量为0.715%~0.371%,其中广西产马尾松最高,江苏产马尾松含量最低;在吉林产不同种属松叶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为0.846%~0.515%,以红松最高,樟子松最低。结论:本方法经过方法学考察证明可用于松叶药材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马尾松和不同种属松叶中槲皮素、山柰酚含量有一定差异。
俞静静李风华陈素红吕圭源
关键词:槲皮素山柰酚
首乌苷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用两种方法测定首乌苷(SWG)中蒽醌的含量,并比较两者之间差异,以评价用HPLC法和UV-VIS法测定SWG中蒽醌含量的合理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0∶20∶0.1);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UV-VIS法测定蒽醌含量,用2.5 mol/L硫酸水解前后经氯仿萃取,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显色,用紫外-可见风光光度法于509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用HPLC法测定首乌苷水解前大黄素的含量为0.0050%,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为0.002 4%;水解后大黄素的含量为0.062 6%,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为0.003 0%,以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之和含量计算游离蒽醌为0.007 4%,总蒽醌为0.065 6%。用UV-VIS法测定首乌苷药液中游离蒽醌的含量为0.008 2%,总蒽醌含量为0.0958%,结合蒽醌含量为0.087 6%。结论:测定总蒽醌可以用UV-VIS法评价,但能结合HPLC法将更合理;SWG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极少。
俞静静楼招欢吕圭源
关键词:HPLC法游离蒽醌总蒽醌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何首乌粗提物中蒽醌类化合物及组分结构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法)对何首乌粗提物中蒽醌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分配系数,选择分离的溶剂体系;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3∶2)为溶剂系统,流动相的流速为2.0 m L·min-1,主机转速为900 r·min-1,检测波长254 nm,对何首乌粗提物中蒽醌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HPLC法测定化合物的纯度;利用ESI-MS、1H-NMR和13C-NMR及参照文献报道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何首乌粗提物中分离鉴定得到了大黄素、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羟基大黄素,其纯度分别为96.55%、96.33%、21.69%、71.57%。结论:应用HSCCC法,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3∶2)为溶剂系统,可以有效地从何首乌粗提物中分离出蒽醌类化合物。
俞静静李瀚元楼招欢吕圭源
关键词:何首乌蒽醌碳谱大黄素
何首乌成分、药理及毒副作用相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9
2014年
[目的]总结何首乌在成分、药理和毒副作用方面的研究情况。[方法]查阅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何首乌的研究文献,按成分、药理和毒副作用研究3个方面进行分类、汇总。[结果]①相关成分研究:何首乌主要含有二苯乙烯类、卵磷脂、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微量元素等成分,二苯乙烯苷TSG及蒽醌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时间及炮制工艺对成分含量有影响,其中炮制工艺尚能影响何首乌的成分组成及功效;大孔树脂分离法是目前何首乌中TSG及蒽醌类成分富集分离的主要方法。②相关药理及毒副作用研究:何首乌及其TSG等成分具有降脂保肝、抗氧化、抗骨质疏松、降血糖、抗抑郁、抗菌抗肿瘤等作用,降脂保肝是其主要作用。长期大量摄入何首乌可致可逆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胆汁代谢紊乱等;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可能物质为鞣质及蒽醌类成分,其中蒽醌类成分为何首乌中具有毒效双重性的成分,实际应用应慎重。[结论]降脂保肝是何首乌主要的药理作用,二苯乙烯苷为保肝降脂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成分为何首乌中具有毒效双重性的成分,应根据用药目的,谨慎使用。作为临床常用保肝中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作为何首乌的新研究点之一;生何首乌及其不同炮制品之间的降脂保肝作用的比较及其成分-药效间的相关性等,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楼招欢吕圭源俞静静
关键词:何首乌药理作用肝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