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十一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小娇臧春艳宫诲婕李桂范于圣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油气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古近系
  • 2篇渤海海域
  • 2篇渤中坳陷
  • 2篇层序
  • 2篇层序地层
  • 2篇储层
  • 1篇地层界线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层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响应
  • 1篇东营组
  • 1篇旋回
  • 1篇盐岩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油气分布

机构

  • 7篇中海石油(中...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1篇邓津辉
  • 1篇李桂范
  • 1篇卢辉楠
  • 1篇宫诲婕
  • 1篇臧春艳
  • 1篇剧永涛
  • 1篇于圣杰
  • 1篇赵小娇

传媒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海洋石油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渤海海域湖相碳酸盐岩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3
2009年
以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为指导,根据渤海海域大量钻井资料,指出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受古地貌、古气候、物源供给、构造演化和基底特征等因素影响,具有孤立、局限分布的特点。模型正演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地震反射具强反射或丘状反射特征。实践证明,在地质模式指导下,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是可行的。该方法在渤海海域B22地区和B13地区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宋章强赖维成牛成民薛金宝沈洪涛于圣杰
关键词:地震响应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渤海海域
辽东湾地区东二段和东三段地层界线的厘定及其勘探意义
2012年
以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详细介绍了在辽东湾地区如何以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建立岩性、电性特征及其对比关系;建立古生物组合鉴别特征,总结不同古地理演化对生物地层的影响;认清研究区内各基本地层单位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在三维空间内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地层的正确对比关系,解决了东营组内部地层矛盾问题,同时探讨了地层与油气分布关系,为今后的地层研究及相关的勘探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
张若祥刘士磊刘志刚庞晓军
关键词:东营组层序地层学地层界线厘定油气分布
辽东湾海域JZ25地区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被引量:13
2009年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对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地区油气充注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经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于石英次生加大作用之前,以液态烃相包裹体为主,但丰度低、成熟度低;第二期发生于石英次生加大作用之后,有机包裹体主要分布于沿切割石英碎屑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的微裂缝面或长石颗粒的溶蚀孔隙中,且丰度高,是JZ25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距今约23~21M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超压系统、油气运移通道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储层-断层共控的油气运移模式,为JZ25地区高丰度的亿吨级油气藏的发现提供重要依据。
邓津辉黄晓波李慧勇剧永涛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超压
渤中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被引量:22
2009年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整体沉陷,为一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凹中发育3个近东西向的次隆,将青东凹陷分隔为4个次洼,由南至北,次洼的规模逐渐扩大。受构造-古地貌的控制,沙三下亚段青东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由于凹陷规模小,物源供应充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砂质沉积不同程度超覆于次隆之上,次隆地带水浅浪强,形成规模不等的砂质滩坝。发育于东部断坡带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于西部缓坡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发育于次隆地带的砂质滩坝砂体均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较好的圈闭背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李桂范李建平王根照程建春宫诲婕
关键词:古近系渤中坳陷
渤中坳陷古近系中、深部碎屑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24
2009年
碳酸盐胶结物是渤中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中最重要的胶结物。薄片分析表明,中、深部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菱铁矿、白云石、方解石、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统计显示,随着层位和深度加深,碳酸盐含量逐渐增加,含量突增段主要发生在东营组;碳酸盐含量超过10%,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由薄片分析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可知,菱铁矿多以孔隙充填和颗粒环边方式产出,主要形成于同生到早成岩早期;方解石主要以粒状或呈连生胶结方式产出,方解石相对含量与δ18O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大部分方解石形成较晚;铁方解石主要以粒状产出,以铁方解石为主的样品对应着较低的δ18O值,且沉淀温度高;白云石主要以斑块状充填粒间孔隙,其相对含量与δ18O值呈明显正相关性,且沉淀温度较低、形成较早;铁白云石主要以分散的粒状产出,其相对含量与δ18O值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沉淀温度相对较低。
王清斌臧春艳赖维成王波王雪莲赵小娇
关键词:氧同位素碳酸盐胶结物碎屑岩储层古近系渤中坳陷
渤海中部馆陶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底部界限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 782~2 917 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部界限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部界限进行了重新厘定,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张若祥李建平刘志刚刘士磊卢辉楠
关键词:馆陶组层序地层体系域基准面旋回
渤海海域盆内低凸起周边近源砂体形成条件及预测方法——以辽东湾JZ-A构造区沙一、二段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传统认为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的盆地低凸起由于面积小,不能作为有效物源,周边碎屑储层不发育。通过仔细分析JZ-A构造相邻凸起区的钻井、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该低凸起区沙二早期辫状沟道发育,可以作为有效物源区,沙二晚期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动态物源理论指导下,在精细的古地貌及古沟谷分析基础上,应用宏观地震相分析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多属性聚类分析技术预测了沙二早期辫状河三角洲展布范围。后来的勘探实践与预测结果完全吻合,并发现了中型油气田。该地区沉积储层的成功预测,在类似构造区块有一定借鉴意义。
刘志刚宋章强郭涛张中巧
关键词:渤海海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