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ABA139)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田德英许东周健章述军张振纲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质粒pZeoSV2(+)/CpG-HBcAg(ISS)对Balb/c小鼠的免疫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ZeoSV2(+)/CpG-HBcAg(ISS)对Balb/c小鼠免疫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ZeoSV2(+)/CpG-HBcAg(ISSb,ISSc),将其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BcAb、IFN-γ、IL-2、IL-12、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 pZeoSV2(+)/CpG-HBcAg(ISSb,ISSc)重组质粒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组产生的抗-HBc效价显著增高(P<0.01),且其免疫Balb/c小鼠后能使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 pZeoSV2(+)/CpG-HBcAg(ISSb,ISSc)重组质粒对小鼠HBcAb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含CpG-HBcAg(ISSb)的重组质粒能够明显增强小鼠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 周健田德英许东陈淼章述军张振纲吴会玲
- 关键词:CPG基序乙肝核心抗原共刺激分子TH1/TH2型细胞因子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Shh和Ptch-1与Gli-2表达及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信号肽Shh、膜受体Ptch-1和核转录因子Gli-2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将44例H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制成含88个微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了Shh、Ptch-1和Gli-2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HCC组织中,Shh与Ptch-1阳性率(63.6%和45.5%)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36.4%和25.0%),P均<0.05。Gli-2在HCC中表达阳性率(68.2%)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38.6%),P<0.01;且与HCC的组织学分级以及侵袭性相关,P均<0.05;与肿瘤大小和HBV感染无关。结论:增强的Gli-2活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其所引起的Shh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可能促进HCC的发生和发展。
- 成薇婷田德英
- 关键词:SHH组织芯片
- 肝康栓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和改善肝脏病理的作用
- 2006年
- [目的]用鸭乙型肝炎(乙肝)模型研究肝康栓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改善肝脏病理的作用。[方法]用DHBV阳性血清感染1 d龄的樱桃谷雏鸭,制备鸭乙肝模型。将其中36只感染阳性鸭随机分成3组:肝康栓治疗组,0.85%氯化钠模型组和阿昔洛韦(ACV)对照组,每组12只,均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4、28 d和停药7 d时取血清,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鸭血清中DHBV DNA拷贝数。于停药7 d时,处死各组雏鸭,取肝脏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肝脏炎症情况和肝细胞变性程度。[结果]肝康栓治疗组给药14、28 d及停药7 d时鸭血清中D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均较给药前降低(均P<0.01)。肝康栓治疗组雏鸭肝脏的肝细胞肿胀率、空泡变率、嗜酸性变率均较同期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肝康栓能有效地抑制鸭体内DHBV DNA的复制,并具有改善肝脏病理的作用。
- 许东田德英李晖吴亮倪明马晓军
- 关键词:鸭乙肝病毒肝康栓聚合酶链反应
- 激动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后TGF-β1和CTGF变化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检测激动素(kinetin)对大鼠肝纤维化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用CCl4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激动素组,CCl4造模同时给予0.1%激动素溶液0.5ml/100g/d(每天每100克体重大鼠注射0.5ml0.1%激动素溶液)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治疗12周。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3组中TGF-β1和CTGF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激动素组TGF-β1为(1.339±0.244)%较模型组(1.904±0.367)%显著降低(P<0.01),CTGF为(2.689±0.534)%较模型组(4.242±1.612)%显著降低(P<0.01),上述两组TGF-β1和CTG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0.926±0.277)%和(1.608±0.644)%显著升高(P<0.01)。结论激动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 周健田德英吴会玲许东张振纲
- 关键词:肝纤维化激动素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尿酸辅助树突细胞免疫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尿酸辅助HBsAg蛋白负载的树突细胞免疫接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负载HB-sAg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经尾静脉注射接种小鼠,1次/w,共2次。分DC(树突状细胞)对照组、联合尿酸组、尿酸对照组。MTT法检测体外经HBsAg或PBS重刺激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法检测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免疫2周时,小鼠脾T细胞增殖反应及体内HBsAg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联合尿酸组明显强于各对照组。结论:尿酸可促进负载HBsAg树突细胞免疫后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HBsAg特异性CTL效应。尿酸具有增强DC疫苗免疫效应的活性,可用作研制抗HBV的治疗性疫苗的免疫佐剂。
- 马晓军田德英许东杨道锋朱慧芬梁智辉张振纲
- 关键词:树突细胞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小鼠
- 尿酸对HBV表位肽S_(28-39)负载DC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尿酸对由HBV表面抗原表位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负载肽S28-39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联合尿酸(uric acid,UA)尾静脉注射接种小鼠,每周1次,共2次。分为DC对照组,联合尿酸组,尿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特异性CTL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结果体内S28-39特异性CTL,以联合尿酸接种组杀伤活性最强;联合尿酸接种组脾细胞IFN-γ分泌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尿酸能够增强乙肝表位肽负载的树突细胞诱导的S28-39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能促进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尿酸具有增强负载S28-39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免疫效应的活性。
- 马晓军田德英贺杰峰许东梁智辉李晖
- 关键词:尿酸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应用组织芯片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Hh通路在HCC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制成含88个微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了Hh信号通路中Shh、Ihh、Ptch-1和Gli-2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结果:在HCC组织中Shh、Ptch-1和Gli-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45·5%和68·2%,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在不同分化组和转移组中,Gli-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组织芯片技术可高效、平行地进行肿瘤分子病理研究;Hh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参与了HCC的发生,可能成为HCC治疗的潜在新靶标。
- 成薇婷田德英许东
- 关键词:肝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
- 插入CpG序列的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2008年
- 目的构建pZeoSV2(+)/CpG-HBcAg(IS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在引物中引入分别针对人、鼠敏感的CpG片段和不含CpG的片段,用PCR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DNA中扩增出乙肝核心抗原基因片段,将扩增的产物与真核表达质粒pZeoSV2(+)连接,构建重组体pZeoSV2(+)/CpG-HBcAg(ISS),进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结果乙肝核心抗原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为530bp。所构建的pZeoSV2(+)/CpG-HBcAg(ISS)重组体经双酶切及PCR鉴定,与预期片段的大小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HBcAg全长序列一致,表明pZeoSV2(+)/CpG-HBcAg(IS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ZeoSV2(+)/CpG-HBcAg(ISS),为CpG的功能研究和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 周健田德英章述军许东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心抗原CPG基序TOLL受体
- 重组质粒pZeoSV2(+)/CpG-HBcAg(ISS)对BALB/c小鼠的免疫作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ZeoSV2(+)/CpG-HBcAg(ISS)对BALB/c小鼠免疫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ZeoSV2(+)/CpG-HBcAg(ISSb,c),将其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2、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组免疫BALB/c小鼠后能使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含CpG-HBcAg(ISSb)的重组质粒能够明显诱导小鼠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 吴会玲田德英周健许东陈淼章述军
- 关键词:CPG基序乙肝核心抗原
- 含CpG-HBcAg(ISS)基因重组质粒诱导BALB/c小鼠产生HBcAb的作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pZeoSV2(+)/CpG-HBcAg(ISS)重组质粒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共30只,分为6组,每组5只,为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低,中,高剂量组(2.5μg/只,10μg/只,20μg/只),pZeoSV2(+)/CpG-HBcAg(ISSc)重组质粒组(20μg/只),pZeoSV2(+)质粒组(20μg/只)及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20μg/只)。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3次(第0,2,6周),ELISA法检测每次注射2周后小鼠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的滴度。结果: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和pZeoSV2(+)/CpG-HBcAg(ISSc)重组质粒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且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质粒组产生的抗-HBc效价显著增高(P<0.01)。结论: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对小鼠HBcAb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周健田德英章述军许东
- 关键词:CPG乙肝核心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