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ABA130)
-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涛黄金莎熊念孙圣刚张振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丁基苯酞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终浓度为0.1、1、10、100μM NBP和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SH-SY5Y细胞24h后,加入终浓度为200nM的鱼藤酮处理24h建立多巴胺能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Annexin V-FITC/PI)、线粒体膜电位(JC-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DCFH-DA)。结果200nmol/L鱼藤酮处理SH-SY5Y细胞24h能够诱导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胞凋亡,NBP预处理后SH-SY5Y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随NBP浓度的增加对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增强。结论NBP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线粒体保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贾敏熊念黄金莎张振涛张昭文王涛
- 关键词:丁基苯酞鱼藤酮SH-SY5Y细胞帕金森病神经保护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参与调节鱼藤酮介导的嗜铬细胞瘤细胞损伤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在鱼藤酮介导的多巴胺能细胞损伤中的信号调节机制。方法鱼藤酮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I2)细胞株,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鱼藤酮对PCI2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鱼藤酮对磷酸化ERKl/2(p-ERK1/2)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研究p-ERKl/2蛋白表达随时问变化的趋势,并检测ERK1/2上游激酶抑制剂PD98059对鱼藤酮诱导ERK1/2磷酸化及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PCI2细胞随鱼藤酮(5Ixmol/L)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吸光度(%)出现下降,1h降至对照组的75.46±5.47,2、4、8h分别降至70.42±1.94、65.23±0.96、59.04±2.85,24h降至29.64±1.63,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014,P=0.000);与对照组(100.00±2.89)比较,q值分别为17.07、20.58、24.19、28.50、48.95,均P〈0.叭。镜下观察显示鱼藤酮处理的细胞中有明显p-ERKl/2聚集;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随鱼藤酮作用时间的增加,p-ERK1/2出现双相表达升高,30min开始升高,1—2h达高峰,4h转而降低,8h又重新升高,16h后基本消失;PD98059明显抑制鱼藤酮导致的ERK1/2磷酸化,明显减低了细胞损伤的程度。结论在鱼藤酮介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呈现ERKl/2双相活化,该过程可能在调控PD多巴胺能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王洪财张振涛王涛曹学兵孙圣刚
- 关键词:PCI2细胞鱼藤酮
- RNA干扰靶向抑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表达对鱼藤酮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能否有效抑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表达以及对鱼藤酮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针对GAPDH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进行干扰效果的鉴定;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干扰对鱼藤酮诱导的GAPDH定位和结构改变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化学合成的siRNA可有效抑制细胞内GAPDH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干扰GAPDH表达的细胞可减少鱼藤酮所致的GAPDH的聚集及核转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干扰GAPDH的表达可部分抵抗鱼藤酮所致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结论下调GAPDH的表达可以减少鱼藤酮所致的细胞内GAPDH的聚集和核转位,减少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提示GAPDH可能是鱼藤酮所致神经毒性的重要分子靶点。
- 黄金莎郝丽君熊念王涛曹学兵梁直厚孙圣刚
- 关键词: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RNA干扰线粒体膜电位
- 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及帕吉林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5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鱼藤酮处理组、依达拉奉组、帕吉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鱼藤酮、鱼藤酮+依达拉奉、鱼藤酮+帕吉林和大豆油连续皮下注射8周。造模结束后处死动物游离中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电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变化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结果:相对于对照组,鱼藤酮组大鼠中脑神经元内ROS表达上升、线粒体膜电位严重降低(P<0.01);依达拉奉处理可以减缓鱼藤酮诱导的ROS的产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并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动物也未出现明显的PD症状;帕吉林组大鼠中脑神经元内ROS产生仍较高,虽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所缓解,但大鼠仍表现出PD的行为学特征。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减少鱼藤酮诱导的ROS产生而对PD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帕吉林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虽然可部分减少中脑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但仍不足以防止PD症状的出现。
- 梁直厚科瑞王涛阿瑞斯黄金莎熊念冯媛乔娴孙圣刚
- 关键词:帕金森病依达拉奉活性氧簇凋亡
-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丰度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研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丰度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变化,观察它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浆Hcy水平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有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春暖黄金莎王涛
-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出血TIA同型半胱氨酸
-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被引量:5
- 2011年
- 线粒体病是一组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并由此引起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以需氧量较高的脑和肌肉受累为主。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PEO)、
- 陈春暖黄金莎王涛
- 关键词: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基因多系统损害
- 丁苯酞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中脑氧化应激水平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鱼藤酮立体定向注射方法制作偏侧P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按体质量丁苯酞20、40、80mg/kg3个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经丁苯酞干预前后旋转行为情况,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中脑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另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按体质量丁苯酞80mg/kg治疗组治疗后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5);(2)与对照组损毁侧相比,各治疗组损毁侧中脑GSH水平增高,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增强(P〈0.05,P〈0.01);(3)与对照组损毁侧相比,按体质量丁苯酞80mg/kg治疗组损毁侧黑质TH阳性细胞计数增多(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残存率,提示其可能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 张昭文熊念张振涛贾敏梁直厚曹学兵孙圣刚王涛
- 关键词:丁苯酞帕金森病神经保护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与帕金森病被引量:5
- 2009年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类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参与神经可塑性调节。近年来发现,体外持续ERK1/2通路活化在多巴胺神经毒素介导的损伤中起直接作用。此外,在剖检的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神经元中存在磷酸化ERK1/2积聚,提示ERK1/2与多巴胺能神经损伤有关联。本文结合近几年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简要回顾ERK1/2通路活化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 王洪财王涛
-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帕金森病氧化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