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5YFJMJC02000)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肖志坚郝玉书张美荣张悦杨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异常综合征
  • 6篇增生
  • 6篇增生异常综合...
  • 6篇综合征
  • 6篇骨髓
  • 6篇骨髓增生
  • 6篇骨髓增生异常
  • 6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髓系
  • 5篇髓系白血病
  • 5篇急性
  • 5篇急性髓系
  • 5篇急性髓系白血...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3篇细胞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肖志坚
  • 4篇张悦
  • 4篇张美荣
  • 3篇郝玉书
  • 3篇杨琳
  • 2篇刘旭平
  • 1篇徐世荣
  • 1篇杨栋林
  • 1篇杨琳
  • 1篇郑以州
  • 1篇邹煦
  • 1篇温树鹏
  • 1篇薛永权
  • 1篇董作仁
  • 1篇邵英起
  • 1篇徐泽锋
  • 1篇王一
  • 1篇张学军
  • 1篇潘崚
  • 1篇罗建民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髓系白血病82例患者VEGF与MMP-2、MMP-9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相互关系及二者在AML中的意义,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ML患者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MP-2mRNA、MMP-9mRNA、VEGF mRNA的表达,用明胶酶谱的方法测定原代MNC和HL-60细胞分泌的MMP-2、MMP-9的活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AML患者血清中VEGF蛋白的水平,分析VEGF和MMP-2、MMP-9mRN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ML患者MMP-2mRNA、MMP-9mRNA与VEGF mRNA的表达和VEGF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无相关性;VEGF阳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阴性组;VEGF上调HL-60细胞中bcl-2的表达。结论:AML患者中MMP-2,MMP-9的表达和VEGF具有正相关性,VEGF可以上调部分AML患者中MMP-2,MMP-9的表达,VEGF可能与MMP-2,MMP-9共同参与了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发生。
杨琳董作仁温树鹏潘崚张学军罗建民徐世荣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VEGFMMP-2MMP-9
伴有t(3;5)(q25;q34)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变患者的分子特征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t(3;5)(q25;q34)的分子特征。方法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涂染分析确定t(3;5)(q25;q34)存在。RT-PCR法检测患者NPM-MLF1融合基因、MLF1基因表达。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NPM基因突变。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PCR)检测Evi-1,MDS1/Evi-1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确定MLF1和NPM-MLF1蛋白细胞定位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涂染分析均证实存在染色体t(3;5)(q25;q34),NPM-MLF1融合基因阳性,经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转为阴性。患者白血病细胞仅表达MLF1基因非编码蛋白剪接体,不表达Evi-1基因,弱表达MDS1/Evi-1。无NPM基因突变,未检出bcl-2蛋白表达。MLF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而NPM-MLF1则主要定位于胞核。结论t(3;5)(q25;q34)是髓系肿瘤的一种少见的染色体易位,该染色体易位导致形成NPM-MLF1融合基因是其发病的分子学基础。
张悦邵英起薛永权王一张美荣刘旭平郑以州肖志坚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白血病髓系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生及其染色体异常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索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和XRCC3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及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6例AML患者、52例MDS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RAD51、XRCC3、NQ01基因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F1和GSTM1基因型。结果AML患者RAD51G135CG/C基因型比例(35.3%)与正常对照组(2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RAD51cmcG/C基因型患AML的相对风险性(OR值)为1.441(95%CI:1.052~1.973)。inV(16)和(或)t(16;16)/CBFB-MYH11(+)患者,XRCC3G241T,杂合子基因型的比例(4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P=0.000),XRCC3C241T,杂合子基因型患inv(16)和(或)t(16;16)AML的OR值为6.133(95%CI:2.227—16.887,P=0.000);且不同基因之间有显著的协同效应,XRCC3C241T,和RAD51G135C同时为变异基因型,0R值增高至8.697,在此基础上同时GSTM1为缺失型,OR值增至12.656,同时NQ01C609-为变异基因型,0R值增至17.091。MDS患者RAD51cⅢc和XRCC3。㈨,各基因型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RCC3C241T,基因型与inv(16)和(或)t(16;16)/CBFB—MYH11(+)AML发生高度相关,此相关性与XRCC3C241T,和RAD51C135C之间,及与GSTM1和NQ01C509-基因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与MDS发生及MDS染色体异常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
张美荣张悦徐世才刘旭平肖志坚
关键词: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D51XRCC3
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老年初治、难治、复发和继发于MDS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AG方案治疗MDS9例和AML23例,完成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治疗失败患者则退出观察,有效者继续接受1个疗程治疗。结果:9例MDS临床均有效,其中完全缓解4例(44.4%)。部分缓解3例(33.3%),血液学进步伴骨髓缓解1例(11.1%),骨髓缓解1例(11.1%)。AML临床总有效13例(56.5%),其中完全缓解9例(39.1%),部分缓解4例(17.4%)。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可以耐受的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CAG治疗中、高危MDS和预后差的AML安全有效,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王世宏徐泽锋杨栋林张莉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髓细胞性急性CAG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NPM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 NPM 基因突变。方法染色体核型正常的 AML 患者40例(初治28例,首次完全缓解期12例),MDS 患者33例,用基因组 DNA PCR 法扩增 NPM 基因第12外显子,PCR 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患者,将 PCR 产物克隆至 pUCm-T 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DH5α,至少挑选5个以上重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后进行测序。结果共发现 NPM 突变患者6例(AML 4例,MDS 2例),A 型突变4例,B 型突变1例,新发现突变1例(命名为 R 型)。结论新发现了一个 NPM 突变类型,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MDS 患者也存在 NPM 基因突变,为进一步研究 NPM 突变与 AML 及 MDS 发生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张悦张悦杨琳张美荣
关键词: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PMDNA突变分析
四例t(1;3)(p36;q2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t(1;3)(p36;q2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受累基因的表达。方法报告4例t(1;3)(p36;q21)MDS患者。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正常胎儿组织、2 名健康正常人和3例t(1;3)(p36;q21)MDS患者骨髓细胞MEL1(MDS1/EVI1-like gene)基因两种转录形式(全长的MEL1和短型MEL1s)的表达水平。结果t(1;3)(p36;q21)MDS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乏力等贫血症状为主,为大细胞性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骨髓细胞形态有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三系发育异常改变,以巨核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主,患者预后差。正常人骨髓细胞和正常胎儿组织主要表达全长的MEL1,而t(1;3)(p36;q21)MDS患者骨髓以MEL1s表达为主,或仅表达MEL1s。结论t(1;3)(p36;q21)MDS可能为一个独立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MEL1s的过表达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张美荣刘旭平张悦杨琳周学慧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GSTT1、GSTM1基因分布频率和NQO1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T1、M1(GSTT1、GSTM1)和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O1C609T)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易感性及MDS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2例MDS患者和241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GSTT1和GSTM1基因型,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NQO1C609T基因型。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MDS患者GSTT1和GSTM1无效型(null)比例明显增高(P值均<0.01),其比值比(OR)分别为2.873(95%可信区间1.491~5.537)和3.591(95%可信区间1.717~7.508)。染色体核型正常的MDS患者GSTT1无效型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OR=5.336,P<0.01),而GSTM1无效型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DS患者GSTM1无效型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OR=3.740,P<0.01),而GSTT1无效型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的NQO1C609T各基因型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STT1和GSTM1基因无效型可能与MDS发生相关,对判断MDS患者是否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有一定意义。
杨琳邹煦张美荣张悦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谷胱甘肽S转移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