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2101)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牟玲罗恩杰史俊岩王斯郑兰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市传染病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汉坦病毒
  • 5篇病毒
  • 3篇抗汉坦病毒
  • 3篇抗体
  • 3篇SCFV
  • 2篇单链
  • 2篇单链抗体
  • 2篇衣壳
  • 2篇衣壳蛋白
  • 2篇基因
  • 2篇夹心法
  • 2篇汉坦病毒感染
  • 2篇核衣壳
  • 2篇核衣壳蛋白
  • 2篇病毒感染
  • 1篇单链抗体基因
  • 1篇蛋白
  • 1篇引物
  • 1篇引物设计
  • 1篇杂交法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沈阳市传染病...

作者

  • 6篇罗恩杰
  • 6篇牟玲
  • 5篇刘兵
  • 5篇王美莲
  • 5篇郑兰艳
  • 5篇王斯
  • 5篇史俊岩
  • 4篇王舰
  • 1篇孙颖
  • 1篇刘红艳
  • 1篇姜晶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单链抗体夹心法诊断汉坦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制备检测汉坦病毒感染的双单链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并予以评价。方法以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包被反应板,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抗NP抗原单链抗体,并制成双单链抗体夹心诊断试剂,检测56份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及66份非HFRS对照血清。结果56份HFRS患者血清中,检测出29例阳性,阳性率为51.8%,对照组66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研制的试剂特异性好,价格低廉。
刘兵史俊岩王舰王美莲王斯郑兰艳牟玲罗恩杰
关键词:汉坦病毒试剂
酶斑点杂交法与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汉坦病毒感染的比较
2009年
目的将酶标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应用于酶斑点杂交法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探索价格低廉早期HFRS诊断试剂。方法以戊二醛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制备酶标单链抗体,并应用于酶斑点杂交法和双抗体夹心法中,检测56份早期HFRS患者血清及66份阴性对照血清。结果56份HFRS患者血清中,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出29例阳性,阳性率为51.79%,酶斑点杂交法检测出28例阳性,阳性率为50.00%,两方法检测66例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两方法差异不显著。结论以酶标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制备的酶斑点杂交和双抗体夹心诊断试剂,均为稳定性好、假阳性率低、造价低廉、诊断可靠的诊断试剂。
刘兵史俊岩王舰王美莲王斯郑兰艳牟玲罗恩杰
关键词:汉坦病毒SCFV双抗体夹心法
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2009年
目的将已筛选出的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scFv。方法提取含抗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T7噬菌体DNA,此为模板,PCR扩增单链抗体基因,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经连接酶与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重组DNA转化入宿主菌E.coliBL-21(DE3),琼脂糖凝胶电泳初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并用PCR法、双酶切法及DNA测序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GEX-6P-1-scFv经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5 000 bp和750 bp,与预期值一致;重组质粒PCR产物大小为750 bp,与预期值一致;测定重组质粒序列,并与scFv序列比较,结果相一致。抗NP单链抗体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cFv。
刘兵史俊岩王舰王美莲王斯郑兰艳牟玲罗恩杰
关键词:汉坦病毒单链抗体克隆
人源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T7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被引量:5
2007年
构建人源T7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库筛选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NP)抗体。从肾综合征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PCR分别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经重叠延伸拼接(SOE)PCR组成scFv基因,并将其与T7噬菌体载体的2个臂相连接。体外包装后,在宿主菌BLT5403中,扩增重组噬菌体抗体库。以基因工程表达NP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酶免疫实验检测抗体活性。所建抗体库库容为1.35×107,扩增后初级库滴度为2.12×1010pfu/mL。以NP抗原筛选后抗体出现特异性富集,经酶免疫实验鉴定,得到2株与NP抗原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结果表明,研究成功构建了人源抗NP蛋白T7噬菌体抗体库。
刘兵王美莲王斯史俊岩郑兰艳牟玲罗恩杰
关键词:汉坦病毒SCFV
抗汉坦病毒NP scFv基因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2009年
诱导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6P-1-scFv原核表达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单链抗体,并用酶免疫实验检测单链抗体生物活性。用IPTG诱导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cFv表达抗汉坦病毒NP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并应用SDS-PAGE电泳检测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应用酶免疫实验检测抗NP单链抗体生物学活性。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原核重组质粒pGEX-6P-1-scFv已表达分子量约为56ku的单链抗体融合蛋白;酶免疫实验检测显示,单链抗体具有与汉坦病毒NP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已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6P-1-scFv,能够成功表达具有与汉坦病毒NP抗原特异性结合生物学活性的单链抗体。
刘兵史俊岩王舰王美莲王斯郑兰艳牟玲罗恩杰
关键词:汉坦病毒SCFV
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引物设计方法的改良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抗体胚系基因数据库的数据不断更新和完善,为获得人全部免疫球蛋白(Ig)重链可变区基因,改进引物设计方法,自主设计针对可变区基因高度保守的框架区1(FR1)和框架区4(FR4)的引物,提取未经免疫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扩增重链可变区基因。其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和IMGT/V-QUEST软件比对,序列分析符合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基本框架结构,为胚系基因重排产生的序列。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对比分析显示了良好的多样性。获得的重链序列为研制基因工程抗体及构建噬菌体抗体库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扩增其他物种Ig可变区基因的引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姜晶孙颖刘红艳牟玲罗恩杰
关键词:重链可变区引物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