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820001)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汪振江张驰王更杨宝伟脱剑锋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征收
  • 2篇法律
  • 2篇财产
  • 2篇财产征收
  • 1篇调解
  • 1篇调解协议
  • 1篇调解制度
  • 1篇行业自律
  • 1篇征收补偿
  • 1篇征收程序
  • 1篇征信
  • 1篇征信系统
  • 1篇审视
  • 1篇实体公正
  • 1篇司法
  • 1篇司法公正
  • 1篇诉讼
  • 1篇条例
  • 1篇土地征收
  • 1篇能动司法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汪振江
  • 1篇张驰
  • 1篇脱剑锋
  • 1篇杨宝伟
  • 1篇王更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科学.经济....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财产征收程序的评价与重构被引量:2
2011年
我国现行有关财产征收的立法虽然规定了征收程序,但存在重大疏漏和严重缺陷,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审核认定、征收补偿以及救济等关键程序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对征收实践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构公正、合理、完善的财产征收程序,对于规范公权、保护私权,以及维持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至关重要。
脱剑锋杨宝伟
关键词:财产征收征收程序公共利益征收补偿救济程序
财产征收的专门与统一立法——兼论《拆迁条例》修订之局限被引量:1
2010年
土地征收和城市拆迁引发了众多拆迁悲剧和程度不同的冲突,而现行相关立法呈现滞后和制度供给不足的特征,体现在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没有形成,缺乏公共利益的明晰界定,征收的正当程序及其补偿标准、救济程序需要重构等诸多层面。本文认为,前期启动的《拆迁条例》之修订具有局限性,制定一部财产征收法是理论探索、现实需要和立法技术上的理性选择。
汪振江
关键词:财产征收土地征收城市拆迁拆迁条例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法律监管被引量:32
2014年
互联网技术进步催生了新型金融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效率、公平、广泛参与的经济学价值。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非竞争性、金融机构之间的交织复杂性、参与者的良莠不齐等因素的存在,使其风险的负外部性增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矛盾更为剧烈、凸显传统金融监管的滞后性。法治化金融监管的重点应转变为提升技术含量、分业监管上的加强合作、建立多层次的监管立法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开放的征信系统。
汪振江张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行业自律征信系统
开发区专门立法的制度创新与现实需求被引量:2
2013年
高新开发区促进产业的空间聚集,促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优化产业组织。开发区专门立法具有确定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立法目标明确,立法技术臻于成熟,统一立法条件大致具备。应重启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立法,开展立法理论和立法实践研究,尽快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本法,以满足现实的需求。
汪振江
关键词:开发区
能动司法: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平衡被引量:3
2011年
在以控辩式审判方式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背景下,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和司法新政的推行,可看做司法改革的延伸和进一步推进。回顾和考察坚持程序正义主导的审判实践,没有完全实现司法目标和满足人们的司法需求,但能动司法追求的司法目标不应是单纯的实体公正以及在此基础上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包含对程序公正的追求。本文认为,在遵从司法消极、克制性本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追求司法能动,达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平衡和契合,为能动司法的意旨所在。
汪振江王更
关键词:能动司法司法公正实体公正程序公正
法院调解高反悔率现象审视与调解制度的回归
2011年
法院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纠纷解决方式,承载诸多应有和不应有的司法功能,体现时下司法的价值取向。法院调解被推崇和兴起的同时,高反悔率现象持续涌现。问题的主因可归结于法院调解被置于不恰当的高度,进而作为法官工作考核指标,也存在当事人诉讼行为等诸多影响因素。消解高反悔率的可能出路在于回归法院调解的本质和应有地位上来,并选择有效的调解模式和进行制度创新。
汪振江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院调解调解协议
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定位被引量:6
2011年
已初步构建的案例指导制度,旨在将指导司法实践的案例上升为制度的方式,发挥指导性案例对统一法律适用的作用。此项举措是我国司法审判机关的一项制度性创新,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依据及其定位问题无以回避,成为该项制度能否得以有力推动和有效发挥实际作用的关键。本文从中西方法律统一适用的历史发展背景中还原"判例"在不同法系、典型国家和传统文化差异下的效力性及其状态,在遵从司法规律的前提下,讨论在既有制度框架和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
汪振江戴瑛
关键词:判例法律效力比较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