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065)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石亚伟肖虹袁静明王丽丽贾原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构域
  • 3篇蛋白
  • 3篇PDZ结构域
  • 3篇BAR结构域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酸性
  • 2篇相互作用
  • 2篇激酶
  • 2篇光谱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蛋白激酶CΑ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蛋白...
  • 1篇蛋白质相互作...
  • 1篇多聚
  • 1篇药物
  • 1篇脂质
  • 1篇脂质体

机构

  • 7篇山西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石亚伟
  • 5篇肖虹
  • 2篇王丽丽
  • 2篇贾原
  • 1篇刘晓琴
  • 1篇袁静明
  • 1篇黄玉民
  • 1篇杨廷
  • 1篇刘俊林
  • 1篇张蕾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Chemic...
  • 1篇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丝氨酸与丝氨酸消旋酶
2013年
D-丝氨酸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前脑,海马区和纹状体,作为胶质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NMDA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受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信号的传导。在突触可塑性,学习和记忆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丝氨酸消旋酶是一种磷酸吡多醛依赖酶,在ATP和Mg2+的辅助下,通过消旋作用将L型丝氨酸转变为D型丝氨酸。对于神经及精神性疾病,丝氨酸消旋酶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本文从D-丝氨酸和丝氨酸消旋酶的结构性质,作用机理,功能,调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冯延琼肖虹石亚伟
关键词:D-丝氨酸
PICK1中N端酸性区域对其PDZ结构域脂质结合能力的调节被引量:1
2012年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αkinase 1,PICK1)是衔接膜上受体和蛋白激酶Cα的重要蛋白.利用荧光光谱结合定点突变技术、蛋白与脂质覆盖法等方法,分析了PICK1蛋白N末端区域几个酸性氨基酸残基对PDZ结构域与膜脂结合的影响,以及钙离子结合N末端酸性区域对PDZ脂结合能力的调节.结果显示,带有上游酸性区域的PDZ结构域(NPDZ)的脂质结合能力仅相当PDZ结构域的15%,相比单独的PDZ结构域与脂质的解离常数Kd(PDZ)为1.58×103μg.L-1,NPDZ与脂质解离常数Kd(NPDZ)为3.3×104μg.L-1,其中在N末端酸性残基中D8与D12两个天冬氨酸是影响脂质结合能力减弱的关键残基,若将二者分别突变为丙氨酸后,NPDZ与脂质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d(D8/A)=4.42×103μg.L-1;Kd(D12/A)=1.73×103μg.L-1接近于PDZ结构域与脂质结合能力;钙离子会增强NPDZ脂结合能力,当钙离子浓度达到30μmol/L时,NPDZ的脂结合能力提高2.3倍,但只相当于PDZ的50%的结合能力.
杨廷贾原肖虹石亚伟
关键词:PDZ结构域脂质体荧光光谱CA2+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Between Domains of PDZ and BAR from PICK1被引量:4
2007年
Two DNA fragments encoding PDZ domain(21-110 residues) and BAR domain(150-360 residues) from PICK1(1-416 residu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then introduced into vectors, pET-32M and pMAL-c2X respectively to generate recombinant plasmids, pE-pdz and pM-bar. Having been separately transferred into the hosts E.coli BL21 and E.coli JM109, these two strains can express fusion proteins: His-tagged PDZ(PDZ domain) and maltose binding protein-BAR(MBP-BAR domain) respectively, as confirmed by both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domains is dose-dependence, as identified by a pull-down test. Moreover, it has been shown from the ELISA analysis that the actual amount of PDZ bound to MBP-BAR-amylose beads reaches (16±0.5)%, as calculated by the molar ratio of PDZ to MBP-BAR.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AR(bait) and PDZ(prey) in vivo was also examined with a yeast two-hybrid system.
XIAO Hong SHI Ya-wei WANG Li-li YUAN Jing-ming
关键词:PDZ结构域BAR结构域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Α
PICK1蛋白C端酸性区域对其功能的调节被引量:1
2010年
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kinase1,PICK1)是调节AMPA(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数量与分布,引起LTP与LTD现象的重要蛋白.本文利用基因克隆、荧光光谱以及免疫分析等方法,分析了PICK1蛋白C末端酸性区对BAR结构域与膜脂结合能力以及PICK1分子内BAR(Bin/amphiphysin/RVS)结构域与PDZ结构域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了钙离子结合C末端酸性区后对上述相互作用的调节.结果显示,C末端酸性区的存在使BAR结构域与膜脂的结合能力减弱大约10倍,但PICK1分子内的BAR与PDZ结构域的相互作用与不含C末端的酸性区相比增强了大约4倍.另一方面,C末端酸性区的存在,伴随钙离子浓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BAR与膜脂的结合,却削弱了PDZ和BAR结构域的作用.当钙离子浓度增加到500μmol/L时,BARC的脂质结合能力以及和PDZ的亲和力与不含酸性区相当.
贾原黄玉民刘俊林石亚伟
关键词:BAR结构域
蛋白质与脂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2006年
蛋白质与脂质的相互作用是细胞内多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之一,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相互作用的机制都是当前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介绍两者相互作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王丽丽肖虹石亚伟
关键词:蛋白质脂质
重组PICK1蛋白的多聚形式及其与Ca^(2+)和Mg^(2+)的结合被引量:3
2007年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是从线虫到人的所有生物中非常保守的一类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膜结合蛋白,在蛋白质转运,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PICK1及其截短的N-PDZ(1~110残基)和BAR-C(128~416残基)重组蛋白,结合变性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分子排阻层析,表明溶液中的PICK1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利用荧光光谱分析PICK1与金属离子Ca2+和Mg2+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在0.02 mol/L Hepes,pH 7.2,随着2种金属离子的不断滴加,PICK1在338 nm处的最大荧光强度逐渐降低,PICK1与Ca2+结合常数为Ka1=(2.34±0.20)×106L.mol-1,Ka2=(7.75±0.62)×105L.mol-1,而Mg2+结合常数为Ka=(5.00±0.40)×106L.mol-1.另外,对PICK1的N端区域N-PDZ和C端区域BAR-C的重组片段与金属离子Ca2+和Mg2+结合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Ca2+既能与PICK1的N端N-PDZ结合,又可与C端BAR-C结合,而Mg2+只结合在PICK1的N-PDZ区域.比较Ca2+或Mg2+对PICK1结合脂质的影响,显示Ca2+能明显增强蛋白和脂质的结合.
石亚伟张蕾肖虹王丽丽
关键词:二聚体钙离子镁离子荧光光谱
蛋白激酶Ca相互作用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被引量:4
2006年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proteininteractingwithCαkinase,PICK1)是蛋白激酶Cα(proteinkinaseCα,PKCα)的靶蛋白之一,也是在PKCα和突触后膜受体蛋白间起重要作用的衔接蛋白。PICK1分别由PDZ结构域、BAR结构域以及卷曲螺旋区和酸性氨基酸区组成。PICK1中的PDZ结构域和受体蛋白、转运蛋白、衔接蛋白的相互作用报道较多,BAR结构域则与支架蛋白、质膜等相互作用。PICK1在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传递、外周神经感觉、细胞生长和黏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PICK1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
肖虹袁静明石亚伟
关键词:PDZ结构域BAR结构域
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新靶位--丙氨酸消旋酶被引量:5
2010年
丙氨酸消旋酶是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催化L-丙氨酸与D-丙氨酸相互转化的一种酶,它广泛分布在低等生物,而不存在于人类等高等真核生物中.来自不同物种的丙氨酸消旋酶一级结构同源性较高,其大多功能单位为同源二聚体,拥有2个相同的活性中心,每个活性中心均是由来自不同亚基的2个保守残基共同组成.丙氨酸消旋酶催化生成的产物D-丙氨酸是合成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重要成分,也是调节细菌孢子萌芽的关键因子.因而丙氨酸消旋酶与由细菌引起的肺结核、炭疽热、中耳炎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丙氨酸消旋酶已成为设计抗菌药物的又一理想靶位.本文从丙氨酸消旋酶的结构、功能、作用机理、抑制剂以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刘晓琴石亚伟
关键词: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