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SH033)

作品数:7 被引量:152H指数:3
相关作者:苏振华韩志明黄外斌李放韩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动员
  • 2篇舆情
  • 2篇政府
  • 2篇政府回应
  • 2篇政治
  • 2篇社会运动
  • 2篇网络舆情
  • 2篇回应
  • 1篇动员结构
  • 1篇政府行为
  • 1篇政府行为分析
  • 1篇政治机会
  • 1篇政治机会结构
  • 1篇政治信任
  • 1篇制度化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社会认同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吕梁学院

作者

  • 3篇韩志明
  • 3篇苏振华
  • 1篇施一丹
  • 1篇韩阳
  • 1篇卜晓珊
  • 1篇李放
  • 1篇陈帆
  • 1篇冯霞
  • 1篇黄外斌

传媒

  • 2篇阴山学刊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广州公共管理...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互联网使用对政治信任与价值观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5
2015年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环境意识会越强,更强调政府责任,更能宽容、平等对待他人的行为等等。自我表达价值观增强是互联网使用降低政治信任的中间机制,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增强降低了政治信任。
苏振华黄外斌
关键词:政治信任互联网使用
互联网对社会运动的影响机制阐释被引量:1
2013年
互联网业已成为群体行动的舆论平台和发生渠道,通过资源动员、政治机会结构的供给与共识解读及建构,促使网络社会运动的专业化与草根化并行的发展趋势。围绕国家——社会关系的核心逻辑,以资源动员、政治过程和框架建构等理论范式为研究框架,分析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政治机会结构与群体行动的互动与平衡,剖析网络社会运动的发生机理,并探索促使其有效发生的制度性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路径。
冯霞卜晓珊
关键词:动员结构政治机会结构制度化
政府回应中的多重悖论——应对网络舆情的政府行为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政府回应是民主治理的重要基础。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政府回应表现出大量的悖论情形,其中主要包括政府回应的价值取向与官僚制的秉性之间存在冲突,回应技术选择和应用中存在矛盾性,回应制度化及其诉求存在着陷阱和难题,回应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悖论既揭示了政府回应的复杂性,又对理解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韩志明韩阳
关键词:政府政府回应网络舆情网络问政悖论
从微观机制到社会结构——集体行动理论的跨学科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对集体行动的解释是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囚徒困境、公地悲剧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等机制的发现,揭示了自发地形成集体行动将会面临的困境。心理学家分析了个体及群体心理状态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发现参与者之间认同的缺乏或存在认同差异将导致自发性集体行动的失败。政治社会学对社会运动的研究发现,社会结构是影响集体行动形成以及参与者心理的重要原因。社会结构性质的差异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及其对群体的心理认同,进而作用于个体的行为选择。这也就回答了何以某个群体能够形成社会认同,而另一个群体不能够形成社会认同的问题。
施一丹苏振华
关键词:集体行动社会认同社会运动社会结构
社会运动理论的演变理路:国家视角的再出发被引量:3
2013年
现代社会运动本质上是民众为影响日益扩大的国家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局部利益或影响一定社会变迁的一种集体行动。因而国家视角对于整体性把握社会运动理论意义重大,故以国家视角对社会运动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来梳理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并给出对国家视角兴起、衰落和回归历程的可能解释。在此基础上,社会运动研究对于中国国家转型的意义将不言自明。
苏振华陈帆
政府回应中的紧张性及其解析——以网络公共事件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59
2014年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频发的网络公共事件已经成为促动政府回应的重要引擎。笔者主要从政府及其官员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政府回应网络公共事件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政府回应主要包括话语性回应、行动性回应和制度性回应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网络公共事件所形成的舆情环境中,政府回应将遭遇到价值、技术、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紧张状态。政府回应说到底是一个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主要涉及信息不对称、权力与控制、利益的错位和双边信任等方面的问题。
李放韩志明
关键词:政府回应紧张性网络舆情互动
“闹大”的现象描述与理论解释——从公民抗争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闹大”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的重要逻辑。本文首先提出了“闹大”的问题,界定了“闹大”的含义,概括了“闹大”演变发展的基本过程,进而从现象描述和理论解释两个方面对“闹大”进行了研究。从现象上描述,“闹大”主要是一个公民主导的利益表达、资源动员和议程设置的过程。此起彼伏的“闹大”反映了治理体系的碎片化问题,其中包括了公民的原子化、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断裂以及政府的碎片化三个维度。这不仅规定了“闹大”演变的逻辑,而且也是理解和分析“闹大”现象的重要语境。
韩志明
关键词:资源动员碎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