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72138)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樊瑜波蒋文涛郑庭辉晏菲陈君楷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药物洗脱
  • 7篇药物洗脱支架
  • 7篇洗脱支架
  • 5篇动脉
  • 5篇药物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药物浓度
  • 3篇硬化斑块
  • 3篇粥样硬化斑块
  • 3篇斑块
  • 2篇血管
  • 2篇浓度场
  • 2篇切应力
  • 2篇流场
  • 2篇计算流体动力...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8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9篇蒋文涛
  • 7篇樊瑜波
  • 6篇郑庭辉
  • 6篇晏菲
  • 2篇董瑞琪
  • 2篇郭萌
  • 2篇陈君楷
  • 2篇陈宇
  • 1篇吴昊
  • 1篇刘展
  • 1篇徐智
  • 1篇邓小燕
  • 1篇陈曦

传媒

  • 4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药物洗脱支架连接筋对流场和浓度场影响的血流动力学数值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连接筋对药物洗脱支架(DES)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药物洗脱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具有3连接筋和6连接筋的两个药物洗脱支架模型植入弯曲冠脉中的力学差异。对壁面切应力和药物浓度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6连接筋模型(模型B)的低壁面切应力区域面积比3连接筋模型(模型A)大2.62%,但其低药物浓度区域面积则低4.27%;且模型B的网丝分布更加均匀,在作为药物释放的载体时要优于模型A;此外,模型B中再狭窄萌发的高危险区域——低切应力低药物浓度的"双低"区域明显要少于模型A。结论研究表明,连接筋有助于药物在血管壁附近的沉积,抑制支架内的内膜增生,因此6连接筋模型要优于3连接筋模型。
陈曦蒋文涛樊瑜波陈宇郑庭辉郭萌陈君楷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浓度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扩散系数对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扩散影响的数值分析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当其斑块(atterosclerotic plaque)发展到阻塞动脉腔时,将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缺血或坏死。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是治疗动脉...
晏菲蒋文涛郑庭辉樊瑜波
文献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不同支架间距对药物沉积量影响的数值分析
<正>早期对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影响局部药代动力学,同时,由于斑块的组织成分与正常血管壁有显著差异,使得斑块中的药物扩散能力与血管壁有所不同,说明针对斑块对药物吸收和扩散的影响进行研究十分必要。考虑...
董瑞琪蒋文涛
文献传递
药物洗脱支架在弯曲动脉中药物沉积量的数值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弯曲动脉中药物洗脱支架间距和药物释放位置对血管壁内药物沉积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维弯曲血管和支架模型,对单一支架筋不同表面载药和不同支架间距(1、3和7倍支架筋宽)下血管壁内药物沉积量进行数值研究,并将计算结果与直管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药物从单一支架筋4个不同表面所产生的药物沉积量有较大差异,与直管相比,顶面的绝对优势在弯管中被减弱,近端的弱势在弯管中有大幅提高,远端变化不大。随着支架筋间距的增大,沉积量平均值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如直管中剧烈。弯管内外侧形成沉积量差,外侧比内侧小很多。结论局部流场的改变,药物从支架筋表面洗脱的位置以及多个支架筋的间距对弯曲血管中的药物沉积量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结果与直管中明显不同。
董瑞琪蒋文涛郑庭辉晏菲樊瑜波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流场血液动力学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弯曲冠状动脉血管后药物浓度场及壁面切应力分布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支架置入的后期再狭窄问题开始制约支架的进一步发展。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弯曲冠脉血管后的药物浓度场及壁面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及药物洗脱支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3种药物释放率情况,采用数值方法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弯曲冠脉后的药物浓度场和壁面切应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血管的弯曲和支架的置入对药物扩散的浓度场有较大影响。药物释放速率的改变对浓度分布规律没有影响。由于流场分布的不均匀,弯曲冠脉血管内侧的药物浓度高于外侧,下游的浓度高于上游。外侧支架附近的血管壁上出现低切应力区,加上低的药物浓度分布,使得这些位置(特别是上游区域)成为再狭窄萌发的高危险区。结果提示,如果根据置入支架所处位置的流场分布特点,有意识的对支架表面载药量的分配分布进行合理的优化,适当增加上游和外侧药物涂层的浓度,减少下游和内侧涂层的浓度;增加径向连接筋的载药量,减少连接筋数目,充分利用流动带来的上游药物浓度,使得血管壁附近的药物浓度分布更加均匀合理,这将既节省药量,又有利于抑制内膜增生。
郭萌蒋文涛樊瑜波郑庭辉陈君楷晏菲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内膜增生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扩散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血管壁内的分布情况,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扩散系数对血管壁组织中药物扩散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考虑5种不同药物扩散系数的斑块,研究血管壁组织和斑块中药物浓度的分布。结果随着斑块药物扩散系数的增加,血管壁中药物含量也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趋于平缓。结论当斑块扩散系数小于组织时,斑块对血管壁中药物扩散起抑制作用,反之起促进作用。特别是当斑块中的药物扩散系数远大于血管壁时,其不再影响药物在血管壁中的扩散。在今后的研究中考虑斑块的影响是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对药物洗脱支架的优化设计。
晏菲蒋文涛郑庭辉樊瑜波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洗脱支架计算流体动力学
管径比对全阻塞动脉旁路移植流场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管径比对全阻塞动脉旁路移植流场的影响,为指导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减少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值方法研究5种不同移植管与主血管的管径比对全阻塞情况下动脉旁路移植流场的影响,分析速度、二次流、壁面切应力和壁面切应力梯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分布及其随管径比增大的改变。同时,为表明本文所采用模型的合理性,针对目前常使用的两类模型,比较在管径比1.0情况下全阻塞完整模型(Model A)、全阻塞局部模型(Model B)和75%狭窄完整模型(Model C)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Model A和Model C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是完全不同的;移植管顶部截面内的速度分布对下游吻合处的主血管底部壁面切应力的影响是显著的,最大相差达79%。大管径比时,主血管底部的壁面低切应力区较大,但壁面切应力分布均匀,壁面切应力梯度较小。而小管径比时,主血管底部的壁面低切应力区较小,但壁面切应力梯度较大。结论采用整体模型单独研究全阻塞情况下的管径比对流场的影响是有必要的。管径比对全阻塞动脉旁路移植的流场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大管径比进行动脉旁路移植将有助于缓解吻合口处由于再狭窄而产生的阻塞。
徐智蒋文涛樊瑜波郑庭辉邓小燕
关键词:动脉旁路移植再狭窄切应力血流动力学
两类药物洗脱支架药物释放曲线对血管壁内药物浓度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两类药物释放曲线对血管壁中药物浓度分布的影响,为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三维支架—血管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两种药物释放曲线下血管壁中药物的浓度分布;初始药物释放率的增大会导致初始血管壁内药物浓度的增大,但随着时间的增加,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均趋于平稳。两种药物释放曲线下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均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增加后减少的,相比来说,雷帕霉素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要比紫杉醇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平稳,并且雷帕霉素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分布要比紫杉醇中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分布均匀。血管壁中药物浓度变化趋势的平稳性以及药物浓度分布的均匀性表明,雷帕霉素药物释放曲线要优于紫杉醇药物释放曲线。
吴昊蒋文涛晏菲陈宇樊瑜波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浓度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高度对药物浓度和壁面切应力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突起高度对药物释放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DES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和药物释放动力学进行耦合分析,考虑3种不同突起高度支架,研究血管壁组织中药物含量和壁面切应力的分布。结果支架突起高度的增加将有利于药物的沉积,但将增加低切应力区长度。比较而言,血管壁中药物含量随着突起高度增加的幅度远小于低切应力区长度的增加。结论综合考虑药物浓度和壁面切应力两种因素,建议适当降低支架的突起高度,以便更有效地降低再狭窄产生的几率。
晏菲蒋文涛郑庭辉樊瑜波刘展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浓度切应力计算流体动力学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