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40005)

作品数:16 被引量:189H指数:8
相关作者:郭星华任建通石任昊刘蔚邢朝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7篇社会学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纠纷
  • 4篇法社会学
  • 3篇社会
  • 3篇法律
  • 3篇法治
  • 2篇调解
  • 2篇社会治理
  • 2篇文化
  • 2篇现代法治
  • 2篇纠纷解决
  • 2篇互动
  • 2篇法社会学分析
  • 2篇法治建设
  • 2篇差异化
  • 1篇信息互动
  • 1篇刑满释放
  • 1篇刑满释放人员
  • 1篇刑释人员
  • 1篇性别
  • 1篇虚拟社会

机构

  • 14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央司法警官...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爱知大学

作者

  • 14篇郭星华
  • 3篇刘蔚
  • 3篇任建通
  • 3篇石任昊
  • 2篇李飞
  • 2篇邢朝国
  • 1篇张晓红
  • 1篇冯景
  • 1篇周延东

传媒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中州学刊
  • 2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理论导刊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规范:多元、冲突与互动被引量:14
2014年
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社会规范可以统称为"法"。伴随着现代化的浪潮,我国法治的发展水平与立法体系的完备并不呈正比例关系,多元社会规范的冲突越发明显,从而造成了"越轨泛化"。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国家法"与"民间法"二元结构划分的偏颇,运用法律多元理论和位阶概念,我国现阶段社会规范的多元化可以界定为"国家法""团体法""民间法"的三元结构框架。这三种社会规范形成了四种互构关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与互动、国家法与团体法的冲突与互动、民间法与团体法的冲突与互动,以及国家法、团体法、民间法三者之间的冲突与互动。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根植于社会内部的传统性与移植于社会外部的现代性之间的兼容关系十分脆弱,规范冲突的实质是社会权力的变异、法律权威的弱化。因此,建构合理的社会规范体系需要在"国家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寻求内在的平衡,进而强调多元社会规范之间的契合与交融。
郭星华石任昊
关键词:社会规范互动
孝文化的法律表达:亲亲相犯的差异化处置——对两起故意杀人案件的法社会学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两起故意杀人案件中亲子相犯的差异化处置,追溯我国传统法律在涉及故意杀人罪中对孝道文化价值的维系,结合现代部分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在该罪中对家庭伦理的彰显。我们认为,刑法应当对量刑实践中亲子相犯时的差异化判罚给予合法性和正当性,彰显孝道价值。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治建设更应符合中国自身情况,观照中国的法律传统,符合广大民众所认可的普遍道德原则,体现法治自信。
郭星华刘蔚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
基层纠纷社会治理的探索——从“枫桥经验”引发的思考被引量:49
2015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以往的"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在转型社会中如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纠纷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枫桥经验"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以社会治理为视角,借鉴"枫桥经验"的优良传统,分析和探讨了乡土精英参与地方自治的基层治理模式,结果表明,诉讼与调解相融合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关系和谐与秩序维系应是治理向度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郭星华任建通
关键词:社会治理纠纷解决
网络立法与虚拟社会的法律治理被引量:10
2013年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迁,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适时的回应,其中法律是一种更理性、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的回应方式。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网络社会属于复杂型社会,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缺少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此状况下,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是网络社会秩序维系的一个重要且可行的途径。当下有关虚拟社会的法律治理的争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负责网络监管的政府部门的疑虑和不信任,因此,如何规范网络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行为,消除民众对网络监管部门的不信任,是网络立法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邢朝国郭星华
关键词:网络社会法律治理网络立法
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社区矫正本土化面临的困境被引量:16
2013年
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实施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绩,适应了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监禁人道化的国际趋势。但是,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作为移植的制度,社区矫正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与中国本土资源适应与冲突的问题。以社会环境为切入点,从社区环境、民间组织、人文环境和体制设置等方面对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在运行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本土化的社区矫正制度,既要顺应国际趋势,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本土语境,不能矫枉过正,一味强调其教育、帮扶的一面,而忽视了惩罚的本质。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一对概念,相反可以看做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不能简单地反对制度移植,而是要对制度移植过程中的冲突、困境有充分的应对和变通措施,从而完成被移植制度的本土适应过程,实现被移植制度与现有环境的耦合。
郭星华李飞
关键词:社区矫正本土化
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适应的法社会学研究——主体间性的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我们以主体间性为视角,从刑释人员的"主体"需要出发来研究刑释人员社会适应问题,试图解释他们社会适应的困境。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使得非专业的个体在尚未涉及到的领域就需要专业人士协助去完成,即需要"专家指导系统"的帮助和指引。尤其是对于刑释人员而言,由于他们长时间的监禁生活,已与现代社会脱节。当他们重返社会时,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因为缺失专家指导而陷入了适应的困境。为了促进刑释人员顺利实现社会适应,需要对他们在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家指导,建立双重专家指导系统,即刑释前的恢复型专家指导和刑释后的发展型专家指导,以便于其顺利回归社会,降低重操旧业的可能性。
郭星华任建通
关键词:刑释人员社会适应主体间性
全息: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启示被引量:21
2014年
熟人社会有大量的初级关系,也就会有初级纠纷产生。如果初级纠纷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就有可能演变成次级纠纷,继而形成新的紧张和激烈程度更高的次级纠纷。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法治基本只关注"此时此地"的次级纠纷,但有时并未使这些纠纷得到彻底的解决,也随之埋下了将来发生更大纠纷的隐患。然而,反观传统社会在处理纠纷时所遵循的还原纠纷"全息"的过程,在修补初级关系的同时,尽可能防止发生新的次级纠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社会的纠纷解决方式无疑对现代社会有一个很好的启示作用。
郭星华李飞
关键词:全息调解
无讼、厌讼与抑讼——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法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无讼"是古代国家精英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中国传统社会存在非制度化、制度化和半制度化等三种抑制诉讼的途径。非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国家精英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道德感化、劝民息讼的同时,也努力营造"为讼有害"的社会舆论,以增加诉讼的道德成本。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的诉讼制度通过限制诉讼主体和诉讼时限以增加民众提起诉讼的难度,使诉讼不是人人、时时、事事都可采用的手段。半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以乡里调处、宗族调处为代表的民间调处在明清时期已形成系统规范,并被纳入国家司法体系之中,在纠纷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历史上抑讼力度有大小之差别,但"抑讼"仍然是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主要特征。
郭星华
关键词:诉讼文化无讼厌讼
从摒弃到尊重:现代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被引量:31
2012年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中。在此分类范畴中,西方文化代表着现代、全新、开放、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认为是滞后的、沉重的、狭隘的,因而是需要变革的。作为这种认知方式的实践,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法律改革总体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大规模移植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深嵌了东方主义逻辑。在法律移植的路径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项,并且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被批判、摒弃。当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习惯于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层面来寻找原因,如中国人的观念、习惯等。但司法实践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因此,法治建设需要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它、摧毁它。
邢朝国郭星华
关键词:传统文化法治建设文化自觉
无赖生存的社会环境——关于社会风气的一种法社会学探究被引量:1
2013年
"无赖"不仅指向一种行为主体,更是一种社会风气,从主体的"耍无赖"到"无赖之风",需要一种适合"无赖生存"的社会环境。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混乱造成了文化控制的弱化、关系松散破坏了社会互动中的"人情法则"、规范真空使得越轨成本与越轨收益发生"异化",这三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适合"无赖生存"的社会条件,进而对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郭星华石任昊
关键词:无赖社会风气社会秩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