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LY-2002-3)
- 作品数:17 被引量:176H指数:10
- 相关作者:苏建平曹伊凡张同作连新明唐利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曲靖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用于食草动物粪便显微组织分析的临时装片新技术被引量:22
- 2006年
- 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是研究食草动物食性的主要方法,其常规装片技术需要使用Hoyer’s装片介质对植物碎片进行封片,而Hoyer’s封片液的粘性易导致植物碎片在装片过程中发生卷曲和重叠,影响植物碎片的识别效果。本文提出的新装片技术采用没有粘性的饱和NaCl溶液代替Hoyer’s装片介质,结合特定的定量取样方法和装片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植物碎片的卷曲率和重叠率。对比试验显示,新装片技术可使植物碎片卷曲率从10.4%下降至3.8%,重叠率从25%下降至8.1%,说明新装片技术在减少植物碎片卷曲和重叠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装片方法。
- 曹伊凡苏建平
- 关键词:显微组织分析
- 基于3S探讨可可西里地区藏羚迁徙路线
-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羊亚科、藏羚属,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濒危物种、CITES公约附录Ⅰ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印度拉达克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藏羚分布区的海拔大部分...
- 崔庆虎苏建平蒋志刚
- 文献传递
- 高原鼠兔ISSR引物反应体系的优化与筛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筛选和优化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适宜的ISSR反应体系,以在对高原鼠兔进行ISSR分析时获得清晰和多态性好的扩增结果。[方法]以高原鼠兔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体系中的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用量、引物用量、退火温度进行探讨。[结果]结果表明,高原鼠兔ISSR-PCR扩增的最佳条件为:25μl PCR反应体系,其中4lμDNA模板,1.5 mmol/LMgCl2,0.2 mmol/L dNTPs,1.25 UTaq聚合酶,1.5μmol/L引物,复性温度4560℃(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确定)。用11条引物进行了PCR扩增,筛选出效果较好的6条引物。[结论]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鼠兔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葛艳丽慈海鑫唐利洲林恭华苏建平
- 关键词:高原鼠兔ISSR
- 夏季雌性藏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被引量:37
- 2007年
- 2003至2005年的6~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7.3%、19.4%、13.0%和1.3%。觅食消耗的时间最多,是藏羚的常见行为,卧息、移动和警戒次之,而“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觅食、警戒、卧息和移动的累计时间在不同时段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觅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8:00~19.00;警戒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08:00~09:00,在15:00~16:00以及17:00~18:00也分别出现小的高峰,但不明显;卧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为11:00~12:00和16:00~17:00。移动行为也表现为双峰,出现在08:00~09:00和15:00~16:00;“其他”行为在各时段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 连新明张同作曹伊凡蔡振媛苏建平
- 关键词:藏羚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活动节律
-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的食性分析
-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藏羚羊的新鲜粪样各为33份和55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的食物构成及其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变化...
- 曹伊凡苏建平连新明张同作崔庆虎
- 文献传递
-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的食性分析被引量:25
- 2008年
-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藏羚羊的新鲜粪样各33份和55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该地区藏羚羊的食物构成及其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藏羚羊粪便中镜检到的可识别植物碎片为15科24种(属)植物,其食物谱构成主要包括禾本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禾本科是藏羚羊全年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60.5%;莎草科、豆科、菊科、柽柳科及玄参科植物是藏羚羊全年都取食的主要食物,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9.2%、6.4%、4.9%及0.9%。藏羚羊在冷季和暖季的食物构成有显著变化,莎草科和柽柳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7.7%和0.8%,而禾本科、豆科和玄参科在冷季所占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70.4%、12.6%和2.4%。
- 曹伊凡苏建平连新明张同作崔庆虎
- 关键词:食性藏羚羊
- 柯氏鼠兔胃肠道线虫的调查
- 2008年
- 2007年10~11月,应用蠕虫学完全剖解法对13只柯氏鼠兔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柯氏鼠兔感染的线虫有四川曲殖线虫、Ohbayashinema erbaevae和Eugenurissp.,其感染率分别为46.14%、38.50%和7.60%;平均感染强度为33.33、5.80和1.00。柯氏鼠兔是这些线虫的新宿主,而Ohbayashine—maerbaevae线虫为中国新记录。四川曲殖线虫是Graphidiella olsoni线虫的同种异名。
- 曹伊凡苏建平马睿麟
- 基于ISSR标记和线粒体Cytb基因分析高原鼠兔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被引量:10
- 2009年
-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关键种。本实验应用ISSR分子标记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序列分析了雅鲁藏布江两岸高原鼠兔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显示,两种标记所得到的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并以Cytb基因为指标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种群间体现出较大差异。在ISSR标记中,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13.50%,种群分化较低且UPGMA聚类时江北岸与南岸的种群有交叉;而在Cytb基因中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占79.24%,种群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且江北岸和南岸的两个种群分别聚为一类。研究结果表明,mtDNA基因在反映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上较ISSR分子标记相对具有优势。
- 葛艳丽林恭华慈海鑫张同作唐利洲苏建平
- 关键词:高原鼠兔ISSR细胞色素B基因遗传分化
- 高原鼢鼠线粒体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6
- 2007年
- 高原鼢鼠是一类地下独居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之一。为研究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本文测定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3个地理种群8个小种群共37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变异。在长度为627bp的序列中,共发现5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6种单倍型。该物种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n)较低。谱系分析得到3个稳定的分支,分别与采集的地理种群相吻合:同一地理种群内单倍型之间遗传差异小,而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之间存在较大区别。距离隔离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AMOVA分析同样表明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理种群间变异占遗传变异的80.45%。高原鼢鼠的这种遗传结构特点可能主要是由于第四纪气候变迁、该物种稳定的地下生活环境和有限的迁移能力造成的。
- 蔡振媛张同作慈海鑫唐利洲连新明刘建全苏建平
- 关键词:高原鼢鼠线粒体控制区
- 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雌性子代雄性化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本文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雌性子代雄性化的效应。母体捕食应激使雌性子代在鼻端探究、生殖区探究、试图探究和爬跨及尾随等性行为中花费的时间最多,阴道开口时间显著延迟,生殖器与肛门间距离显著增大,而母体食物限制和断乳应激子代则未明显呈现上述特征。母体捕食应激使其雌性子代显著地降低对雄性个体的性吸引力。因此,母体捕食应激使雌性子代在性行为、形态特征及性吸引力方面呈现雄性化效应,主要归结于捕食应激引起母体内分泌的改变所致;此效应仅产生于胚胎性分化的特定关键时期。全文结果检验了田鼠类母体捕食应激对其雌性子代性分化有显著影响的假设。
- 边疆晖吴雁刘季科
- 关键词:根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