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67900)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杨仕明吴南侯昭晖刘军韩维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细胞
  • 3篇耳聋
  • 2篇胆红素
  • 2篇肿瘤
  • 2篇毛细胞
  • 2篇鸡胚
  • 2篇红素
  • 2篇耳蜗
  • 2篇耳肿瘤
  • 2篇病理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胆脂瘤
  • 1篇胆脂瘤型
  • 1篇胆脂瘤型中耳...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健康
  • 1篇阳离子聚合
  • 1篇阳离子聚合物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杨仕明
  • 4篇吴南
  • 3篇申卫东
  • 3篇韩维举
  • 3篇刘军
  • 3篇邹艺辉
  • 3篇侯昭晖
  • 3篇王方园
  • 2篇赵立东
  • 2篇林昶
  • 2篇汤丽川
  • 2篇柳柯
  • 2篇韩东一
  • 1篇黄德亮
  • 1篇卿洁
  • 1篇胡鹏
  • 1篇于宁
  • 1篇张悦
  • 1篇冀飞
  • 1篇王翠翠

传媒

  • 8篇中华耳科学杂...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振动声桥与软带BAHA在双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振动声桥(VSB)与软带BAHA(骨锚式助听器)对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听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通过2例自身对照患者,比较VSB与软带BAHA使用前后,纯音测听(声场)与安静和噪声下65d BSPL言语识别率。结果 2种方式均使患者获得明显的听力改善,在纯音测定(声场)中,气导听阈在1k Hz-8k Hz,VSB助听后达到正常水平(<25d B),而软带BAHA助听在30-50d B之间,但在0.25k Hz与0.5k Hz,软带BAHA比VSB能进一步改善10-25d B。安静状态下,对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识别率,VSB比BAHA高7%-38%;但安静与噪声环境下句子识别率仅高2-10%。结论 VSB与BAHA都是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有效听力解决方案。VSB在高频(1k Hz-8k Hz)助听效果较BAHA好,但低频(0.25k Hz与0.5k Hz)反之;安静状态下对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识别率VSB更好,而在安静和噪声下对句子识别率VSB比BAHA稍高。
邹艺辉焦青山杨仕明
关键词:振动声桥
活体鸡胚操作时背景染料的选择与应用
2014年
目的寻找活体鸡胚操作时的最佳背景染料及其应用条件。方法比较不同染料对鸡胚发育的影响及背景色效果与持续时间,选择最优者,并摸索其最佳浓度与剂量。结果鸵鸟墨水注射后鸡胚存活率最高[76.9%(30/39)],背景色好,持续时间长,并且采用0.2ml/4ml浓度、≤0.3ml剂量综合效果最优。结论鸵鸟墨水用于活体鸡胚操作时的背景染料效果佳。
邹艺辉刘会占张悦汤丽川杨仕明
关键词:鸡胚
在体鸡胚听骨染色与解剖形态演变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正常鸡胚发育过程中听骨(耳小柱)解剖形态与特征的参照标准,同时探索在整体标本中清晰显示耳小柱的方法。方法发育第5-19天(E5-E19)鸡胚头部,经阿辛蓝软骨染色、甲醛水杨酸软组织透明后,显微镜下观察耳小柱及其周围软骨发育情况。结果耳小柱在E7出现,E8-E10呈分离的内、外侧2部分,E11耳小柱及周围软骨已具成熟期形态,E12形态更清晰,E13软组织内血管影出现,E14软骨开始钙化,E15后软骨形态已无明显改变,但软组织透明度降低、血管影增多。结论耳小柱均E7出现,E11时已具备成熟期形态。阿辛蓝软骨染色、甲醛水杨酸软组织透明法能在整体标本中清晰显示位置深在的耳小柱形态和结构。
邹艺辉汤丽川张锐韩东一庄洪兴杨仕明
关键词:鸡胚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小鼠耳蜗毛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耳蜗内外毛细胞中的分布特征,以及这种分布方式对毛细胞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分子Texas Red标记庆大霉素,以100mg/kg浓度将荧光标记庆大霉素复合分子给予小鼠腹腔注射,持续给药14天,以正常的未给药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给药14天以及停止给药14天(28天)检测小鼠听力水平及庆大霉素在毛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庆大霉素持续暴露14天组ABR结果显示听力阈值有明显上移,共聚焦结果显示荧光标记庆大霉素在外毛细胞中分布于外毛细胞核上区接近纤毛的颈部区域,在内毛细胞核上区及核下区均有明显分布,在内毛细胞胞浆中呈瀑布状,特别是在内毛细胞底部带状突触区域有较为集中的荧光聚集。在停止注射庆大霉素14天后检测,听力并未得到改善且庆大霉素在内外毛细胞的分布情况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且毛细胞数量及排列未发生显著差别。结论庆大霉素暴露后可被耳蜗毛细胞显著摄取,其在内毛细胞中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并且摄取的庆大霉素可在毛细胞内长时间存在,但毛细胞数量及排列未受明显影响。
吴俪媛郭瑞柳柯冀飞乔月华时晰
关键词:耳毒性听力损失
胆红素对离体培养大鼠耳蜗基底膜的药理效应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胆红素对离体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器官的损伤效应。方法健康新生3日龄SD大鼠18只,雌雄不限,分离其双侧的内耳共得到耳蜗器官组织36个,体外培养,12h后换液。选择贴壁、存活良好的组织30个入选实验,并随机分为两组(15个/组):实验组于贴壁第二天开始进行胆红素处理,对照组加入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后24h,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终止培养,并对其进行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计数,统计对比。结果胆红素组离体培养的耳蜗器官中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纤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减少,内外毛细胞形态完整,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耳蜗器官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对胆红素的毒性敏感,而内外毛细胞对其毒性相对不敏感。
魏晓泉赵立东丛涛柳柯杨仕明林昶
关键词:耳蜗离体培养胆红素毛细胞螺旋神经节
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者Taperin基因突变筛查研究
2014年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联合DNA测序法对134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进行静纤毛表达的Taperin基因的突变检测,分析该基因在中国人遗传性聋患者中的突变率及类型特点。方法:采集134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和100例听力正常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排除常见的4个致聋基因突变患者,对未携带或仅带有单个杂合GJB2或SLC26A4突变的患者应用PCR-DNA测序法对Taperin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有无突变。结果:在134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组中,基因芯片方法排除出19个患者携带常见致聋基因突变;剩下115例患者应用DNA测序法对Taperin基因进一步检测,结果在2例患者中发现A187S杂合突变。经同源性分析,A187S发生在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在家族成员中也检出携带了上述突变的杂合子。此外,在患者和对照组中发现2种多态157C>T和318C>T。结论:在中国人非综合征聋患者中发现Taperin基因1种新突变A187S,可能与耳聋有关。还在中国人中发现Tapetin基因的2种多态157C>T和318C>T。在中国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Taperin基因的突变携带率约为1.74%。
汪芹聂智樱丁艳卿洁赖若沙谢鼎华胡鹏
关键词:基因突变耳聋遗传性
攻克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难题的基础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内耳感觉细胞的损伤会导致永久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等替代治疗方法不能重建受损的听觉生理结构并最终恢复正常的听觉生理功能。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根本方法,是内耳感觉细胞的修复或再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取得诸多令人可喜的进展。已有多种方式通过对听觉系统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进行操作,获得了内耳感觉细胞的保护、增殖和分化,并进一步实现了听功能的部分恢复。本篇述评将结合国际最新研究动态,集中介绍杨仕明课题组近10年为攻克感音神经聋治疗难题的基础研究工作。首先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重点项目支持下,建立了耳聋动物新模型,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为耳聋干预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平台;第二,在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资助下,探索了内耳基因治疗的可能性,为了最终临床应用正在解决诸多技术瓶颈,如高效安全的内耳递送技术,尤其是生物活性分子的递送载体;第三,在国家973听觉干细胞项目以及973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资助下,基于耳聋干细胞治疗基础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突破。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基因操作、基因治疗、分子治疗还是干细胞治疗,有效干预策略的建立都需要充分阐述内耳分子病理的发病机制,从而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和最佳的干预时间窗。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将倾向于多元素联合和个体化干预模式,并成为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最前沿领域。
杨仕明吴南
关键词:耳聋分子病理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
外耳道罕见恶性肿瘤的诊疗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外耳道罕见恶性肿瘤患者相关的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去除常见的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患者,共收集8例外耳道罕见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分期、手术方法、辅助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共有基底细胞癌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肌上皮癌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中有3例患者被长期误诊,4例T1期患者仅通过完整切除肿物即达到良好预后,1例T2期患者行单纯切除术后2年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辅以放疗,现肿瘤得以控制;黏液表皮样癌患者均被误诊为外耳道良性肿瘤而行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1例鼻咽部及咽旁间隙转移,给予同步放化疗,随访5年,肿瘤控制佳,另1例腮腺受侵,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1例T4期腮腺肌上皮癌转移至外耳道患者行颞骨部分切除术,术后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外耳道罕见恶性肿瘤因发病率极低,发病位置隐蔽,常被误诊。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减少误诊的发生率。早期肿瘤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晚期可考虑辅以放化疗。
王方园吴南侯昭晖刘军申卫东韩维举杨仕明
关键词:耳道耳肿瘤肌上皮癌
并发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迷路瘘管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迷路瘘管的相关临床特征,了解不同类型瘘管术前诊断、术中处理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1-2014-11期间收治的42例(43耳)迷路瘘管病例,收集其术前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测结果、影像学数据、术中所见及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术中所见确诊的42例(43耳)患者中,有39例(40耳)的迷路瘘管发生在外半规管,1例发生在后半规管,1例在上半规管,1例同时伴有外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瘘。术前24耳(55.8%)表现有眩晕症状,14耳(32.6%)出现了骨导听力受损。根据Dornhoffer分型标准,结合术中所见,确诊为Ⅰ型瘘管22例(23耳),Ⅱ型瘘管9例,Ⅲ型瘘管11例。比较3组间术前听力损失分型、眩晕发生率、CT诊断阳性率、面神经骨管受损率、术后骨导听力变化率、术后眩晕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临床症状、听力及CT等客观检查并不能完全准确诊断迷路瘘管的发生,其确诊需要依靠术中所见,手术处理方式需依据病变情况个体化处理,不同类型迷路瘘管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王方园吴南侯昭晖刘军申卫东韩维举杨仕明
关键词:迷路瘘管胆脂瘤型中耳炎
并发于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的内淋巴囊肿瘤VHL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并发于y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 综合征)的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患者家庭成员VHL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调查2例伴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的ELST患者及家系资料,将获得的家系成员血样提取DNA,针对VHL基因的3个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测序.将所得突变类型与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进行核对.结果 例1家系的6人(患者及其父母和兄弟姐妹)接受了VHL基因检测,测序结果显示,例1及其妹妹和母亲VHL基因第一外显子上发现c.C194G(p.S65W)突变,其妹5年前曾在外院行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玻璃体切割手术,其母亲在随后的体检中发现小脑的血管母细胞瘤及双肾脏的实性占位.例2是独生女,对其及父母3人进行了VHL基因检测,在例2及其母亲VHL基因第三外显子发现c.C499T(p.R167W)突变,但其母亲拒绝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结论 VHL基因检测可确诊并发于VHL综合征的内淋巴囊肿瘤,对先证者家系成员的VHL基因检测可早期发现无症状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为VHL综合征家庭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支持.
苏钰申卫东王翠翠韩维举刘军侯昭晖宋志刚黄德亮韩东一杨仕明
关键词:内淋巴囊耳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