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55204) 作品数:32 被引量:293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周顺武 王传辉 杨玮 智协飞 阎访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安徽省气象局 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核科学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利用1980—2012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确定了澳大利亚冷空气侵入南北半球低纬的关键区为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所罗门海地区,并用该区域经向风风速定义了一个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度指数。该... 陈笑晨 智协飞 赵欢 陈龙关键词:SOI 文献传递 干空气入侵对东北冷涡降水发展的影响 针对干空气入侵对东北冷涡降水发展的影响,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1年7月一次东北冷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干空气入侵对东北冷涡降水云系发展产生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密度较高的高层干冷空气下沉迫使干侵... 沈浩 陆飞 阮蔚琳关键词:东北冷涡 数值模拟 降水 文献传递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1980—2012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研究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半球夏季925 h Pa经向风超过6 m/s的频数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最高,达40 d/a。为此,确定澳大利亚冷空气侵入南北半球低纬的关键区为澳大利亚东北部所罗门海地区,并用该区域经向风风速定义了一个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度指数。该指数与越赤道气流及赤道西风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还与同期的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南方涛动指数)显著相关。当SOI偏低(高)时,关键区经向风风速偏强(弱)。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弱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位置的变化与季风槽的变化一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总数则无显著差异。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年季风槽偏强偏东,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东偏南;而弱年季风槽偏弱偏西,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西偏北。低层涡度场、水汽输送、风垂直切变以及低纬地区对流活动的分布表明,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强年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弱年偏西、偏北。 陈笑晨 智协飞 赵欢 陈龙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南方涛动 地基遥感西藏改则站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中日JICA项目2010—2011年期间的地基GPS探测逐时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分析了西藏西部改则站PWV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站PWV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高(低)值出现在6—9(12—3)月,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变化特征,同时表现出春季持续上升和秋季快速下降的特点。(2)谐波分析表明,改则站各季PWV日变化均以日循环为主,只是夏季也表现出一定的半日循环特征。(3)改则站PWV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低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的凌晨至次日上午,各季谷值普遍出现在当地时间10∶00前后;高值通常出现在当地的午后至午夜,但各季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固定;(4)改则站降水通常都发生在PWV高值期,降水发生前后PWV有明显的逐渐积累与迅速下降的变化特征,PWV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于降水。PWV对累积降水频次的影响要比累积降水量更显著。 周顺武 王烁 马思琪 王传辉 丁锋关键词:降水 大气可降水量 地基GPS 日变化 东北地区夏季干旱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1—2012年160个标准站的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了表征东北地区干旱的SPEI指数,并对该指数进行EMSD分解,研究了东北地区干旱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年际变化中具有显著的准2 a、准5 a和准7 a振荡周期;年代际变化中则具有显著的准17 a和22 a振荡周期。进一步分析发现,1975—1984年和1994—2008年为相对干旱阶段,其中1994—2008年旱情比较严重,1953—1975年、1984—1994年以及2009—2012年为相对湿润阶段。Mann-Kendal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突变发生在1975年和1994年。 孟鑫 智协飞关键词:干旱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事件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 被引量:24 2017年 基于江淮流域近53年(1961—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阈值,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为沿淮型、沿江型和江南型三种类型。选取各类型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典型个例,对环流形势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典型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850 h Pa上均存在由华南西部向长江中下游的低空西南急流,沿淮型急流强度最强、急流轴位置最北,沿江型次之,江南型最弱、急流轴位置最南;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西伸脊点异常主要通过改变急流轴位置,来影响极端强降水的落区;200 h Pa上高空西风急流均表现出强度偏强,急流带偏窄,高空急流入口的右侧与对流层低层西南急流北侧相重合。在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极端强降水发生区域上方垂直速度异常偏强,比湿异常偏大,梅雨锋位置的差异决定了极端强降水的发生区域;无论是沿淮型、沿江型还是江南型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到中国南海附近海域。 杨玮 徐敏 周顺武 罗连升关键词:江淮流域 极端强降水 环流异常 全球海表温度在不同时间尺度的主模态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1880—2009年HadISST资料,去掉百年全球变暖的信号,研究发现东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都有较强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信号,特别是赤道东太平洋南侧的年代际振荡是不容忽视的。对全球范围的海表温度资料做EOF分析发现,存在3种主要的全球尺度信号,第一模态为太平洋型、第二模态为北大西洋型以及第三模态为赤道中太平洋型。特别指出,第三模态是CP ENSO在全球模态中的表现。这3种模态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都有显著的信号,在无滤波的情况下,3种模态方差贡献之和为34%。在年代际以上时间尺度范围,3种模态方差贡献之和为61%。在各种时间尺度中,这3种信号与全球平均温度都有一定的联系,尤其第一、二模态的影响最为重要,在年代际尺度中,第一、二模态方差贡献之和达到50%。2005年以后全球并没有明显增温,可能与前2个模态同时下降有关。 刘鹏 江志红 于华英 秦怡关键词:海表温度 主模态 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层温度异常特征 利用ERA-Interm再分析资料,在分析了青藏高原(以下简称为高原)与同纬度地区高空各层温度的季节变化差异,揭示了高原对流层中上层(500-150h Pa,以下简称对流层)温度纬向偏差的分布特征,并将高原温度纬向偏差进... 贲海荣 周顺武 吴裴裴 闫梓宇 乔钰关键词:青藏高原 温度 文献传递 石家庄暴雪的天气学分型 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石家庄气象站近58年(1955—2012年)地面降雪观测资料,通过普查近58年期间出现的22次暴雪天气过程,归纳出该地区暴雪天气概念模型,并统计回流降雪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近地面维持偏东风和中低层出现西南风是石家庄暴雪天气的最主要环流特征;2石家庄暴雪的天气概念模型主要有高压—倒槽型、高压底部型、低涡冷锋型3种,其中高压-倒槽型是当地出现暴雪的主要天气类型;3高压—倒槽型属典型的回流形势,其特点是当地东北方为高压场,西南方为低压倒槽,高低气压差带来偏东风,在高空西南气流的配合下,高低海平面气压场的气压差≥4hPa,可做为预报降雪的重要预报指标。 阎访 周顺武 王传辉 王晓敏 王烁关键词:天气气候学 暴雪 安徽省最大风速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安徽省近30年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对安徽省最大风速集中度(MWSCD)和集中期(MWSCP)时空分布不均匀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影响安徽省MWSCD异常时的环流特征,结果发现:安徽省大部MWSCD多在0.06上下,其中山区MWSCD相对较低。淮北和江淮之间中东部MWSCP主要集中在18-24候之间,山区的MWSCP较晚,多集中在24-28候之间,MWSCD和MWSCP空间的差异主要是受地形分布影响的。MWSCD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高值年与低值年环流差异的对比上,高值年对流层高层,中国河套以西和以东为"+-"位势高度距平控制,同时对应一个气旋性环流和一个反气旋性环流,安徽处在气旋性环流的中心地带,对流层中层,安徽处在偏北风异常控制之下。在对流层低层,安徽省处在负异常位势高度的西南侧,在西北风的控制之下。 张脉惠 张亚 刘承晓 周建平 江春 王传辉关键词:最大风速 集中度 集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