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086)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波卢学春迟小华张峰朱宏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LRP16基...
  • 2篇盐酸
  • 2篇盐酸二甲双胍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学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贫血
  • 2篇启动子
  • 2篇克隆
  • 2篇计算生物学
  • 2篇二甲双胍
  • 2篇ID4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26...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卢学春
  • 10篇杨波
  • 7篇迟小华
  • 5篇张峰
  • 4篇朱宏丽
  • 4篇于力
  • 4篇刘丽宏
  • 4篇韩为东
  • 4篇楼方定
  • 2篇蔡力力
  • 2篇李薇
  • 2篇姚善谦
  • 2篇黄玉
  • 2篇严江伟
  • 2篇刘洋
  • 1篇郭搏
  • 1篇王瑶
  • 1篇林洁
  • 1篇党艳辉
  • 1篇脱帅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rp16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系及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分析lrp16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系及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探讨lrp16基因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lrp16基因mRNA在4种白血病细胞系及11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分析lrp16基因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4种白血病细胞系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及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白血病细胞系U937。结果表明:lrp16基因在K562、HL-60、MOLT4及U9374种细胞系中均表达。lrp16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8%(16/42),其中完全缓解者表达阳性率为13%(4/30),未缓解者为100%(12/1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8%(10/26),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16%(3/18),未缓解者为87%(7/8);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6%(9/25),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20%(4/20),未缓解者为100%(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1%(7/22),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11%(2/17),未缓解者为100%(5/5)。lrp16基因表达在各种白血病亚型之间无差异,但各亚型中完全缓解者与未缓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lrp16基因是一个白血病癌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白血病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杨波迟小华卢学春韩为东于力楼方定
关键词:LRP16基因白血病白血病细胞系
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例高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常城杨波张琳朱宏丽卢学春郭搏蔡力力韩为东王瑶范辉李素霞刘洋杨洋翟冰冉海红林洁张峰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老年人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人类LRP16基因功能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LRP16基因是新发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其生物学功能还远未被阐明。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人类LRP1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RP16基因启动子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建立pGL3-Basic重组载体,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构建ORF-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HL-60、K562细胞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HL-60细胞紫外线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周期。结果:LRP16基因启动子是一个典型的Ⅱ型真核启动子,核心调控区位于-600bp以内,具有7个与细胞周期、造血调控、细胞增殖及DNA损伤修复等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LRP16基因长型编码蛋白在148~315氨基酸残基之间具有与人类组蛋白H2A1C末端相类似的同源序列hismacro、COG2110和A1pp。紫外线照射HL-60细胞后,LRP16过表达组的彗星细胞数量、慧尾长度明显小于空质粒对照组,且活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空质粒对照组。过表达LRP16基因的K562细胞的增殖速度和G2/M期、S期细胞均明显高于空质粒对照组,且提前达到平台期。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表明LRP16基因具有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及抗紫外线的DNA损伤作用。
杨波卢学春迟小华韩为东于力楼方定
关键词:LRP16基因生物信息学
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卢学春杨波迟小华蔡力力于睿莉刘洋刘丽宏李炳军吴晓雄李松威脱帅张峰脱朝伟姚善谦范利
关键词:盐酸二甲双胍白细胞
LRP16基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促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探讨超表达LRP16基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扩增人LRP16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片段,将其连接到pGEM-T质粒以构建LRP16基因ORF-pGEM-T重组载体。再将测序鉴定过的LRP16基因ORF插入pcDNA3.1+质粒以构建LRP16基因ORF-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转染K562细胞,建立稳定超表达LRP16基因的K562细胞系。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人LRP16基因ORF片段,并构建LRP16基因ORF-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超表达LRP16基因的K562细胞系;超表达LRP16基因具有促进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这种促增殖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细胞由G0期进入S期而实现的。结论:超表达LRP16基因可促进K562细胞增殖。
杨波卢学春迟小华韩为东于力楼方定
关键词:LRP16基因K562细胞细胞增殖慢性髓系白血病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相关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作为药物筛选新方法的探索被引量:12
2010年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检索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并对此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显著性检验后筛选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3 000种药物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筛选与SAA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特征相反者。结果表明,在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到1个满足条件的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库GSE3807。与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一共有515个(表达水平变化超过2倍),其中上调者202个,下调者313个。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别属于核酸代谢、泛素依赖的蛋白降解通路、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高尔基体蛋白运输以及蛋白质磷酸化等通路。SAA发病相关基因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发现,羟基喜树碱、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治疗SAA的作用。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疾病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有可能成为SAA治疗药物筛选的新方法。
卢学春迟小华杨波朱宏丽刘丽宏张峰严江伟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羟喜树碱盐酸二甲双胍
人ID4基因表达调控启动子及其亚克隆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的构建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旨在克隆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序列,并构建一系列启动子亚克隆-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以探讨ID4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与结果:以ID4基因cDNA全长作为探针,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并下载ID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侧翼区约2242bp及下游5′非翻译区212bp的基因组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进行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元件的特征分析,据此设计PCR引物,采用分段扩增法,获得了2条长度分别为1 829bp和784bp的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继之先后应用KpnI/NheI、KpnI/EcoRI对获得的2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载体进行双酶切,用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成功构建了人ID4基因启动子-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经KpnI/Nhe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了与GenBank相应序列一致、长度为2 459bp的目的片段;以此片段为模板,相隔400bp左右设计了5对3′端平齐、5′端不同的PCR引物,进行半巢式PCR扩增,获得5条长度分别为2 112bp、1 703bp、1 290bp、784bp和496bp片段,回收纯化后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继之用KpnI/NheI对获得的5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载体双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经KpnI/Nhe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论:成功克隆了长度为2.5kb的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表达调控序列,构建了一系列ID4启动子亚克隆-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
李薇黄玉杨波迟小华刘丽宏张峰严江伟卢学春
关键词:ID4基因启动子聚合酶链式反应
靶向上调ID4基因表达药物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初步验证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筛选具有靶向上调ID4基因表达的药物。方法钓取ID4基因5’侧翼区3000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开放阅读框(ORF);利用启动子分析软件在人类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存在的顺式结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影响ID4基因表达的相关药物,并做药物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分析。将筛选出的活性药物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共培养,RT—PCR方法检测IIM基因在药物作用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ID4基因具有Ⅱ型启动子,在5’非翻译区的-45bp处有一个典型的TATA盒。在长度为1300bp的ID4启动子区,存在多个顺式结构,其中转录因子Sp1、c-Myb、环磷腺苷、糖皮质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Wilms瘤基因(WT1)和早期生长反应基因2(EGR2)可能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环磷腺苷与ID4基因对人类基因表达谱的调控具有相似性。浓度为0.1mmol/L的二丁酰环磷腺苷具有诱导MOLT4细胞表达ID4基因的作用。结论启动子调控序列预测、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和文献检索相结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法有助于寻找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药物。二丁酰环磷腺苷具有诱导ID4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作用。
杨波卢学春刘丽宏朱宏丽迟小华姚善谦楼方定于力
关键词:白血病计算生物学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与多发孤立性浆细胞瘤被引量:5
2011年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与多发孤立性浆细胞瘤(multiple solitary plasmacytoma,MSP)均为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其组织病理特征一致,但两者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不同。2009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提出了浆细胞瘤的诊断和处理指南。本文结合最近研究进展,对SPB与MS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提高对两者的认识和鉴别。
张文英杨波卢学春朱宏丽
人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顺式表达调控元件的克隆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克隆人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顺式调控元件,并对其结构及调控元件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NCBI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ID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侧翼区约2242bp及下游5′非翻译区212bp的基因组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分析软件进行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元件的特征分析。设计PCR引物,采用分段扩增法,获得长度分别为1811bp和650bp的两条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埃希菌,筛选阳性克隆。先后应用KpnⅠ/NheⅠ、KpnⅠ/EcoRⅠ对获得的两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进行双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埃希菌,筛选阳性克隆,最后测序鉴定。结果获得长度为2461bp的ID4基因启动子DNA序列,经测序证实与人类基因组序列一致。ID4基因具有Ⅱ型启动子特征,有2个非常显著的上游元件(TATA盒和GC盒),GC含量占总碱基含量的65.9%。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00bp与下游212bp之间分别存在多个可能具有正向和负向调控作用的顺式元件。结论成功克隆了人ID4基因启动子及其顺式调控元件,并证明ID4基因具有典型的Ⅱ型启动子结构。筛选出3个最有可能对ID4表达起调控作用的顺式元件,分别为糖皮质激素受体、单磷酸腺苷(cAMP)结合蛋白受体及雌激素受体。
黄玉李薇迟小华刘丽宏张峰党艳辉杨波卢学春
关键词:转录启动子计算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