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095)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肖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美学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主体性美学
  • 2篇伽达默尔
  • 1篇审美主义
  • 1篇视觉
  • 1篇视觉文化
  • 1篇视域融合
  • 1篇图像
  • 1篇庞蒂
  • 1篇倾听
  • 1篇主体间性理论
  • 1篇主体性
  • 1篇现代性意义
  • 1篇现代性转型
  • 1篇梅洛-庞蒂
  • 1篇间性理论

机构

  • 3篇广州大学

作者

  • 3篇肖建华

传媒

  • 1篇文艺研究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伽达默尔对主体性美学的批判
2014年
近代西方的主体性美学转向对人的美感和审美意识的探究,相比于古代的那种专注于美本质研究的客体性美学,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主体性美学在现代遭遇了巨大的理论困境,因为它仍然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何以可能"和"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在现代西方,以伽达默尔等为代表的美学家们对主体性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在对解释学对话、视域融合、艺术游戏等一系列概念的阐述中,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转向了一种主体间性的美学思路,实现了从主体性美学向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转向。
肖建华
关键词:主体性伽达默尔视域融合主体间性
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审美现代性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西方哲学完成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同样,在美学上,也有一个从"主体性美学"向"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转向。"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洛-庞蒂等。该理论主张人与世界的主体间性关系只能在审美中才能得以实现。其审美现代性批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现代性和工具理性的批判、对主体性美学的批判、对艺术和审美维度的高度张扬。中国当代美学要获得现代性转型,必须批判主体性实践美学,转向"审美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
肖建华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审美主义现代性意义主体性美学梅洛-庞蒂现代性转型
倾听:视觉文化之后被引量:11
2014年
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文化,它以感性的张扬对西方理性主义文化进行造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视觉文化过分执著于视觉中心主义,产生如消费文化霸权、缺乏精神性维度等一系列缺陷。基于此,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和诠释学转向对"倾听"的关注,建构一种"倾听理论"或"倾听美学"。相比于视觉文化,从表现形态来说,它更具精神维度;从结果来说,它更具开放和包容性;从本体属性来说,它依据于此在的时间性,使得其对存在和审美的理解蕴含一种动态发生性的特点,这更加契合存在和审美的真实。超越视觉文化,走向听觉文化和倾听美学,是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走向倾听美学,并不是要完全否定视觉的作用,西方未来的美学应该是一种超越视觉和听觉的对立、视听兼顾的美学。
肖建华
关键词:视觉文化图像伽达默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