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7042)

作品数:1 被引量:34H指数:1
相关作者:常远许长海周祖翼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TH
  • 1篇HE
  • 1篇U
  • 1篇FT

机构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篇周祖翼
  • 1篇许长海
  • 1篇常远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被引量:34
2010年
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与区域冷却特性表明,南大巴山弧形带在153~100Ma时期以快速冷却抬升(1.44~1.90℃/Ma)为特征,这一构造期既不同于因秦岭晚造山挤压(J1+2)引发的盆地快速沉降,也不同于100~45Ma时期的缓慢冷却与构造抬升.这种快速冷却抬升与弧形带两侧的黄陵隆起(160~126Ma,冷却速率为2.22~3.17℃/Ma)、汉南-米仓山隆起(南部150~125Ma,冷却速率为4.91℃/Ma;北部150~105Ma,冷却速率为2.11℃/Ma)存在很好的区域一致性.综合弧形带与两侧隆起的差异冷却特性以及与北大巴武当地块冷却曲线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南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于153~100Ma,主要与扬子板块总体上主动向北西的推挤作用同时遭受汉南、黄陵两个基底隆起的阻挡促使秦岭造山带被动向南西低角度弧形逆冲推覆过程有关.南大巴山弧形带及其两侧隆起在约45Ma还经历了一次较为快速的抬升作用,这一构造抬升在时间上与青藏碰撞造山事件是一致的.
许长海周祖翼常远GUILLOT Franco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