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02A213214)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运超李小强李婉媚徐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3篇白毒伞
  • 2篇毒性
  • 2篇中毒
  • 2篇中毒性脑病
  • 2篇脑病
  • 2篇白毒伞中毒
  • 1篇血浆置换治疗
  • 1篇脑病治疗

机构

  • 3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3篇李小强
  • 3篇陈运超
  • 2篇李婉媚
  • 1篇徐明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在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清除毒肽的效果,以及毒肽能否穿透血脑屏障损害神经系统。初步明确白毒伞中毒患者中毒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血浆置换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2007~2012年临床确诊的急性白毒伞中毒病例4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临床病例血浆置换前后血液、尿液、脑脊液以及血浆置换废液中α-鹅膏毒肽、鬼比毒肽的浓度,并同期进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后血液、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第二疗程低于第一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肝肾功能以及心肌酶谱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第二疗程低于第一疗程(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急性白毒伞中毒后血液以及脑脊液中毒肽的浓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治疗中毒性脑病的急救措施。
李婉媚陈运超李小强
关键词:血浆置换白毒伞中毒中毒性脑病
血浆置换在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应用血浆置换的治疗机制。方法收集急性白毒伞中毒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血浆置换组及传统血液净化组,每组各20例。传统血液净化组患者采用传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组行血浆置换,必要时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的浓度,同期进行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经治疗后,血浆置换组患者血液、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均显著下降(P均<0.01);传统血液净化组对α-鹅膏毒肽清除效果较差,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与传统血液净化组比较,血浆置换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血液中α-鹅膏毒肽,降低脑脊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减轻其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同时兼有人工肝脏替代治疗的作用,是急性白毒伞中毒的首选治疗措施。
李小强陈运超徐明
关键词:白毒伞中毒性脑病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白毒伞中毒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观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传统血液净化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的α-鹅膏毒肽的浓度变化。结果患者在食用食蕈后6~12h出现系列临床症状,大部分出现胃肠炎症状,53例重症。所有患者均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增强,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浆置换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α-鹅膏毒肽浓度下降明显高于传统血液净化组(P〈0.01),且血浆置换组第二疗程治疗效果好于第一疗程(P〈0.01)。结论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白毒伞中毒患者的毒肽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陈运超李婉媚李小强
关键词:白毒伞中毒血浆置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