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BS0802)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谢群陆洲导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锚固
  • 4篇后锚固
  • 3篇群锚
  • 2篇低周
  • 2篇低周反复
  • 2篇植筋
  • 2篇受力
  • 2篇弯剪
  • 2篇弯剪受力
  • 2篇化学植筋
  • 1篇型钢
  • 1篇延性
  • 1篇载力
  • 1篇受拉
  • 1篇群锚效应
  • 1篇埋深
  • 1篇节点抗震
  • 1篇抗震
  • 1篇承载力
  • 1篇承载力计算

机构

  • 4篇济南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谢群
  • 3篇陆洲导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土木工程与管...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弯剪受力下后锚固群锚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在现有研究理论基础上,针对钢-混凝土后锚固连接钢材破坏时群锚弯剪承载力计算进行分析。采用椭圆型拉剪计算公式并假定所有锚栓均参与受剪,将群锚弯剪受力问题转化为受拉最大那排锚栓的拉剪承载力计算。进行了弯剪受力下的型钢-混凝土后锚固连接件静力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锚固方式采用化学植筋。试验结果表明:受拉最大的钢筋首先达到屈服,且发生在整体锚固破坏前,仅钢筋周围局部混凝土在临近破坏时损坏,可以判断为钢材破坏,破坏前有明显的变形征兆,低周反复加载下后锚固连接承载力较相应的静力时低,建议抗震设计时取承载力折减系数0.8。通过对比分析,该文改进后的群锚弯剪受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谢群陆洲导
关键词:后锚固群锚弯剪受力化学植筋低周反复
基于群锚效应的后锚固受拉计算方法分析
由于群锚效应的存在,群锚受拉承载力低于单根锚栓承载力之和,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埋置深度、锚栓边距、间距等。以粘结型锚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0d和15d两种埋深下的群锚受拉试验,二者的破坏形态均表现为钢材破坏,埋深15d时承载...
谢群陆洲导
关键词:群锚效应后锚固埋深
文献传递
弯剪受力下化学植筋式群锚连接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五个化学植筋式型钢-混凝土后锚固连接节点的弯剪受力试验,研究了该类连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破坏形态和内力分布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类节点均表现为钢筋破坏,破坏前兆明显,即受拉侧锚板被拉离基材表面。仅钢筋周围混凝土发生小锥体损坏,其它位置无明显开裂。弯矩对连接承载力起控制作用,植筋埋深15d以上时可以保证钢筋充分发挥强度,增加植筋数量对提高后锚固连接件承载力效果显著,内力沿钢筋长度的分布在屈服前基本为线性变化,破坏时前半段钢筋可达到屈服,而钢筋末端的应变很小。
谢群陆洲导
关键词:化学植筋后锚固群锚
型钢-混凝土后锚固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011年
进行了四个型钢与混凝土后锚固连接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采用化学植筋式连接方式。试件破坏前钢筋均达到屈服,仅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发生局部破坏,可判断为钢材破坏。随着埋深的增加,试件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滞回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及耗能等抗震指标均显示该类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达到峰值荷载后承载力无明显降低,仍能以自身的变形能力吸收地震能力,增加埋深和植筋数量有助于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谢群王欣
关键词:低周反复后锚固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