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404-1)
-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 相关作者:孙庚罗鹏罗光荣王志远牟成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省龙日种畜场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若尔盖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碳通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解若尔盖高原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生态系统中CO2的收支变化,利用Li-840静态箱法于2013年生长季(5-10月),在一处典型沙化区域,分别调查未沙化(UN)、中度沙化(MO)和重度沙化(SE)草地的生态系统净通量(NEE)、生态系统呼吸(ER)和土壤呼吸(SR)的季节和日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若尔盖高寒草地未沙化草地和中度沙化草地NEE季节变化呈单峰状,中度沙化草地波动性增强,而重度沙化草地在整个生长季节变化不明显.未沙化草地在生长季节日间瞬时NEE为-3.33μmol m-2 s-1,中度沙化草地为-2.06μmol m-2 s-1,是未沙化草地的61.86%,严重沙化草地为-0.62μmol m-2 s-1,是未沙化草地的18.61%.在沙化过程中,土壤所贡献给生态系统整体的呼吸占比,从72.90%增加到79.28%,季节变化动态呈现出与系统呼吸相似的变化规律.未沙化草地在生长季节的初期和中期均呈现出较强的碳汇特性,固碳速率分别为9.05 g m-2 d-1和28.70 g m-2 d-1,而在末期呈现出微弱碳源.本研究表明,沙化使得高寒草地在生长季节由微弱的碳汇转变成为碳源,固碳能力严重削弱.
- 冉启凡孙庚刘琳张楠楠史长光陈冬明马建忠
-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碳通量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的响应被引量:32
- 2013年
- 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生态系统效应的研究对预测未来生态系统格局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模拟分别发生在植物生长季初期和旺期的百年一遇极端干旱事件,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生长季初期的极端干旱显著提前半花期2.3 d(P=0.023),生长季旺期极端干旱显著缩短花期持续时间2.3 d(P=0.042);(2)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的响应与植物本身繁殖季节性有关;(3)不同功能群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响应不一,双子叶杂类草最敏感,其半花期显著提前2.8 d(P=0.049),莎草类和禾草类表现出一定抵抗力;(4)极端气候事件对植物物候产生的生态效应强烈,与其他研究揭示的趋势性降水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有显著区别.
- 牟成香孙庚罗鹏王志远罗光荣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开花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