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qy201205)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晓宇高小强陆沉陈波曾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君子
  • 1篇担当
  • 1篇担当精神
  • 1篇德性
  • 1篇顿悟
  • 1篇信仰
  • 1篇养成
  • 1篇养鹿
  • 1篇在者
  • 1篇造像
  • 1篇日记
  • 1篇儒家
  • 1篇山岳
  • 1篇水流
  • 1篇宋育仁
  • 1篇涅槃
  • 1篇自我
  • 1篇宗教
  • 1篇唯识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篇陆沉
  • 2篇李晓宇
  • 2篇高小强
  • 1篇曾海军
  • 1篇陈波

传媒

  • 2篇宗教学研究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党政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成佛问题
2013年
讨论佛家的成佛难题,像众生以至无情众生是否皆有佛性,佛性本有抑或始有,是顿悟还是渐悟成佛,等等,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在该问题上的分歧,至少也可以澄清问题。
陆沉
关键词:成佛佛性涅槃顿悟
论康德的宗教哲学观——以辨析与确立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乃自然之终极目的
2013年
从康德的宗教哲学着手,涉及到他论述人性的根本恶与神之恩典,奇迹与拣选,德行的王国与奥秘,对神之侍奉与蒙恩,证实神之此在的自然神学与道德神学,乃至由自然的目的论而确立人作为道德存在者才是自然之终极目的,进而确认人之极善者即圣人孔子。
高小强
关键词:宗教
朝代鼎革之际的小白山鹿圈:以养鹿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考察清末民初鼎革之际,吉林市小白山鹿圈在望祭长白山的朝廷神圣仪式中消逝而成为地方祭祀一部分的过程,指出官僚机构、鹿圈负责人等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展演鼎革之际延续与断裂的逻辑,尤其皇家和国家的观念于民国代兴后在地方上的式微与延伸的轨迹,呈现官员眼中鹿所具之神圣与世俗属性显隐结构转型与养鹿人国家观念延续的复杂趋势,以及底层执事人在其间经历的生活变奏曲。
陈波
君子恶居下流——兼论儒家的担当精神被引量:1
2013年
水之下流,于儒家只是污秽之所集而不容沾染,于老子则蕴含着"卑下"之根本义。在水之顺流与逆流之间,老子对应于争与不争而持守于顺流而下的"不争"立场,儒家则以"义"统摄兼取水之流下与力争上游。老子对于"处众人之所恶"的卑下之义处理得相当高明,但顺流而下的用心却是弃众人而不顾。儒家主张"君子恶居下流",同时包含着修身的勉强工夫和固守于人世之中引领百姓的担当精神。
曾海军
关键词:水流儒家老子
岂有文章惊海外:辛亥革命前后宋育仁与西方人的交往被引量:2
2014年
宋育仁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并不仅限于出使欧洲之时,《澄斋日记》等史料中记录了宋育仁辛亥革命前后(1910—1914)在北京与西方人的交往事迹。例如,宋育仁在北京世界教育会对中外人士演讲,以及与安德烈·铎尔孟的学术交往,都是既往研究所没有提到过的。对这些事迹的研究,将有助于拓宽宋育仁研究的视角,使我们站在更新的高度理解宋育仁及其时代。
李晓宇
关键词:宋育仁
四川南朝弥勒信仰与弥勒造像被引量:4
2013年
四川地区的弥勒信仰始于东晋中期,受到西凉和襄阳佛教的影响。随着弥勒信仰的盛行,四川出现了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弥勒造像碑。这些造像受南朝"秀骨清像"风格的影响,题材反映出当时弥勒佛和阿弥陀佛共存的情况。由造像题记则可以看出齐梁之际从弥勒下生信仰到上生信仰的转变。
李晓宇
关键词:南朝弥勒造像弥勒信仰
论“成人”之养成
2012年
本文详细对比西方大哲康德与中国圣人孔子及儒家的德行论述与实践,说明康德的论述虽有利于我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却不一定更能促成我们的道德实践。加之康德沿袭西学固有的局限比如神人相分,从而不仅在道德实践上,甚而至于在道德理论上都再也无法完全达成自主、自知、自律、自觉、自愿、自好、自乐地践履德行了。反之,惟有奉行天人合一的圣人孔子及儒家能够充分地肯定人之向善本性,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仅成就"成人",成为君子,而且成贤成圣。自己的内心和谐中和,从而与人、与社会和谐中和,乃至人人、人与社会和谐中和,最终人与天地自然和谐中和,岂不是至善之目的王国的达成与实现吗!
高小强
关键词:成人孔子君子德性道德
论唯识学之第七识及自我或无我
2013年
自我问题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专门探讨第七识及自我或无我问题,同时对比不同文明的相关做法,最终表明:佛家破除世俗对自我的执著与执迷,倡导"无我"说,却如实地懂得了自我,并建立起了统一的自我观。
陆沉
关键词:唯识学自我无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