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06101)

作品数:27 被引量:434H指数:16
相关作者:周健贾伟平包玉倩项坤三陆蔚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糖尿
  • 19篇糖尿病
  • 14篇血糖
  • 13篇血糖监测
  • 12篇动态血糖
  • 12篇动态血糖监测
  • 8篇血清
  • 8篇糖尿病患者
  • 8篇白蛋白
  • 8篇病患
  • 7篇糖化
  • 6篇血清白蛋白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糖化血清白蛋...
  • 5篇动态血糖监测...
  • 5篇血糖监测系统
  • 5篇住院
  • 5篇2型糖尿
  • 4篇代谢

机构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上海市糖尿病...
  • 2篇上海市糖尿病...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作者

  • 24篇周健
  • 22篇贾伟平
  • 16篇包玉倩
  • 13篇项坤三
  • 11篇陆蔚
  • 8篇马晓静
  • 8篇李青
  • 7篇李鸣
  • 7篇胡承
  • 6篇潘洁敏
  • 5篇吴松华
  • 5篇唐峻岭
  • 4篇张磊
  • 4篇于浩泳
  • 4篇高鑫
  • 4篇张锋
  • 3篇卞华
  • 3篇陆惠娟
  • 3篇冉兴无
  • 2篇孙一睿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内分泌代...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胰岛素泵治疗初期发生低血糖的特点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短期胰岛素泵(CSⅡ)快速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状态时低血糖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1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男35例,女26例,年龄(60±15)岁,病程8(0.5~12)年,糖化血红蛋白(11.1±1.6)%,糖化血清蛋白(32±6)%,入院后予胰岛素泵治疗同时进行CGMS监测;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第3、4天CGMS监测的24h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以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低血糖事件分为低血糖组和无低血糖组。结果(1)胰岛素泵治疗期间每日胰岛素总量为(0.8±0.2)U·ks^-1·d^-1,餐前大剂量与基础量比例为(1.30±0.36):1。(2)CGMS监测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初期有18例病人共发生31次低血糖事件,其中20次发生于夜间。CGMS的低血糖检出率较指端血糖监测(SMBG)显著增多(P〈0.01)。(3)两组间空腹C肽、血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泵基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的MBG低于无低血糖组[(7.88±1.24)mmol/L vs(8.92±1.83)mmol/L,P〈0.05],而SDBG和胰岛素泵基础率高于无低血糖组[(2.95±0.73)mmol/L vs(2.37±0.99)mmol/L;(0.37±0.09)U·kg^-1·d^-1 vs(0.33±0.08)U·kg^-1·d^-1,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DBG及胰岛素泵基础量与低血糖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结论(1)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初期约1/3病人可发生低血糖。(2)除了血糖控制水平及胰岛素泵基础量外,血糖波动过大与低血糖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李鸣周健包玉倩陆蔚贾伟平项坤三
关键词:胰岛素输注系统糖尿病低血糖症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与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探讨不同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与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的关系。对10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GAD—Ab滴度分为3组,其中抗体阳性组(GAD—Ab≥1U/m1)71例、抗体阴性1组(0〈GAD—Ab〈1U/m1)171例及抗体阴性2组(GAD—Ab=0)811例,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1PH。结果见到抗体阴性2、抗体阴性1、抗体阳性3组的1PH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其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检出率分别为74.85%、87.13%和1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GAD—Ab滴度、HbA1C及体重指数为1PH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GAD—Ab滴度对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PH缺陷有重要影响,检测GAD—Ab不仅为临床分型提供重要依据,而且有助于判断胰岛B细胞功能。
马晓静包玉倩周健潘晓平陆蔚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精氨酸刺激试验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稳定性的特征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稳定性的特征。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53例受试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其中正常糖调节(NGR)组48名,糖耐量受损(IGT)组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组)69例;IGT组包括单纯IGT(I-IGT)亚组1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IGT/IFG)亚组20例。比较CGMS监测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①IGT/IFG亚组的MBG为(6.55±0.70)mmol/L,显著高于I-IGT组的(6.02±0.50)mmol/L(P<0.05),而两组间MAGE、MO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IGT组的MBG为(6.31±0.67)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5.37±0.55)mmol/L(P<0.05);MAGE为(3.12±1.09)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2.00±0.69)mmol/L(P<0.01);MODD为(0.89±0.29)mmol/L,与NGR组(0.81±0.29)m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T2DM组的MBG、MAGE及MODD均显著高于NGR、IGT组(P值均<0.01)。④N-T2DM组中,MAGE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MBG均不相关(P值均>0.05),与SDBG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SDBG与MBG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结论①IGT伴或不伴IFG患者已存在日内血糖波动显著增大,至糖尿病阶段,日内血糖波动进一步加大,同时伴有日间血糖波动的明显增大。②HbA_1c不能反映血糖稳定性的特征,MAGE和MODD有助于准确反映日内及日间血糖的波动幅度。
周健贾伟平喻明包玉倩马晓静陆蔚胡承于浩泳项坤三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评价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降糖疗效的有效指标--糖化血清白蛋白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评价GA作为一个反映短期平均血糖水平变化及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临床监测指标的可靠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06年5月—2007年11月住院的445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1日指尖血糖谱均值(MBG)、G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等,并对其中101例住院近2周的患者在住院后第12天复查GA、HbA_1c、FPG、2hPG、MBG等指标,其中GA以液态酶法(GA-L)测定。结果①4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GA与HbA_1c(r=0.818)、FPG(r=0.573)、2hPG(r=0.409)、MBG(r=0.313)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②101例住院近2周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第12天的GA为(23.24±4.51)%,显著低于入院第1天的(30.10±6.75)%(P<0.01)。③101例住院近2周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第12天的GA较入院第1天下降6.86%(P<0.01),平均降幅为21.19%;HbA_1c下降0.74%(P<0.01),平均降幅为6.38%。GA的降幅显著大于HbA_1c(P<0.01)。结论GA可准确、及时地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水平的变化,比HbA_1c更适合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12 d)降糖疗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李青吴松华屠印芳唐峻岭潘洁敏李鸣周健贾伟平项坤三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中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中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年7月-200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973例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肾功能、血脂谱、24h尿白蛋白等。两次24h尿白蛋白定量为30~300mg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摄片。结果①本研究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9.0%,男性患者为18.2%,与女性患者(2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研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28.9%,DR组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6.0%,显著高于无DR患者的16.2%(P<0.01)。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5.6%,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0.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R(OR=2.458,95%CI为1.430~4.227,P=0.001)、伴高血压(OR=2.036,95%CI为1.174~3.533,P=0.0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202,95%CI为1.003~1.440,P=0.047)、收缩压(OR=1.025,95%CI为1.004~1.047,P=0.021)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HbA1c、血压有关。糖尿病肾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李青包玉倩张磊潘洁敏张锋周健于浩泳李鸣贾伟平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02年7月—2008年9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24h尿白蛋白定量。按照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和糖尿病肾病组(DN),后者又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AU)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AU)。全部患者均由眼科医生眼底摄片,按照眼底摄片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眼底组(N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后者又分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1)本研究人群中有673例(28.8%)伴有视网膜病变(DR),671例(28.7%)伴有肾脏病变(DN)。男性和女性发生DR、DN的比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8%vs30.0%;29.6%vs27.6%,P均>0.05)。(2)NA组中23.1%的患者伴有DR;MAU组中37.7%的患者伴有DR;CAU组中56.6%的患者伴有DR。不同蛋白尿组患者伴有DR的比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R组23.1%的患者伴有DN;BDR组41.1%的患者伴有DN;PDR组59.3%的患者伴有DN。不同DR组患者伴有DN的比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发生DR、DN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DN、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DR独立相关;合并DR、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分别与DN独立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密切相关。
李青张磊潘洁敏包玉倩张锋周健李鸣于浩泳贾伟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影响因素
糖化血清白蛋白正常参考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62
2009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协作研究,初步建立中国人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态酶法测定全国10个中心380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20—69岁,男183例,女197例)的GA水平。结果(1)380例正常人GA值为(14.5±1.9)%,将研究对象分为20~39、40~59及60~69岁3个年龄亚组,可见GA水平在年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比较,20~39岁年龄段女性GA高于男性(P=0.028),但校正BMI后差异消失(P〉0.05)。(2)根据BMI水平将正常人分为18.5—20.9、21.0~22.9及23.0~24.9kg/m^2 3个亚组,男性各亚组间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BMI18.5~20.9kg/m^2亚组GA水平高于BMI23.0~24.9kg/m^2亚组(P=0.024)。(3)以百分位数法取GA的2.5%一97.5%作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0.8%一17.1%。(4)60例正常人在相隔2~3周后再次检测GA以进行重复性评估,结果显示两次GA水平分别为(14.2±1.7)%和(14.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结论推荐11%~17%作为中国人GA的正常参考值。
周健李红杨文英冉兴无李强彭永德李延兵高鑫栾晓军王卫庆贾伟平
关键词:糖化血清白蛋白参考值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患病率调查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及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1711例住院的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酪氨酸磷酸酶蛋白抗体(IA2-Ab)的水平,了解LADA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MS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1)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LADA患者检出率为6.7%(115/1711),其中GAD—Ab及IA2-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及2.4%;(2)病程1年内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LADA检出率为10.4%,明显高于病程〉1年的患者(5.9%,P〈0.01);(3)LADA检出率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发病年龄小、体重指数低、餐后C肽水平低及无糖尿病家族史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4)51.3%的LADA患者至少伴有除高血糖外其他一种代谢异常,其中21.7%的LADA患者存在MS,各代谢异常患病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结论(1)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有6.7%为LADA,对这一人群应进行早期正确的分型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2)超过1/5的LADA患者存在MS,提示LADA患者也应注意代谢异常各因素的全面筛查与干预。
周健马晓静包玉倩潘晓平陆蔚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关键词: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代谢综合征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
<正>脑损伤后持续的高血糖增加了重症患者的残死率,是预示不良神经系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新兴的持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技术,已被证实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目前还没有该装置在成人神外...
徐扬周健姚海军陆蔚奚才华孙一睿王尔松刘永田恒力贾伟平胡锦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动态血糖监测脑损伤
文献传递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与HbA1c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HbA1c的关系,并初步建立不同HbA1c水平其相对应的GA值.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受试者2 532名,其中正常糖调节组898例、糖调节受损组6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939例.采用液态酶法测定GA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分析GA与HbA1c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32例研究对象,HbA1c水平为(6.3±1.1)%,GA水平为(17.9±4.5)%,GA/HbA1c为2.85±0.51.(2)HbA1c、GA及空腹血糖、糖负荷后各时点血糖均显著正相关(r为0.567~0.776,P均〈0.01).(3)GA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1),其回归方程为GA=2.871×HbA1c-0.112,即HbA1c每升高1%,GA相应升高2.87%.HbA1c为6.5%时,对应的GA值为18.5%;以GA≤18.5%来预测HbA1c≤6.5%,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2.32%、72.49%、86.48%、65.73%、79.19%.而当HbA1c为7.0%时,GA对应值为20.0%;当HbA1c7.5%时,GA对应值为21.4%.结论 初步建立了各Hbh1c水平其相应的GA值,为GA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马晓静包玉倩周健唐峻岭胡承吴松华项坤三贾伟平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清白蛋白HBA1C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