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190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70H指数:6
相关作者:陈英和肖凤秋郑志伟胡心怡赖颖慧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儿童
  • 3篇情绪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行为
  • 2篇年级
  • 2篇亲社会
  • 2篇亲社会行为
  • 2篇消极
  • 1篇大学生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情绪
  • 1篇道德行为
  • 1篇德行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韧性
  • 1篇性别
  • 1篇羞耻
  • 1篇学成
  • 1篇学业
  • 1篇学业不良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吉利大学

作者

  • 14篇陈英和
  • 3篇肖凤秋
  • 2篇赖颖慧
  • 2篇郑志伟
  • 2篇胡心怡
  • 1篇张帆
  • 1篇周双珠
  • 1篇张萌
  • 1篇李龙凤
  • 1篇王明怡
  • 1篇白柳
  • 1篇王晶
  • 1篇郝嘉佳
  • 1篇仲宁宁
  • 1篇李艺伟
  • 1篇黄大庆

传媒

  • 4篇心理发展与教...
  • 4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数学教育学报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早期数学情绪体验及其与数学成绩关系初探被引量:2
2016年
儿童的学业情绪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以大班幼儿及小学一至三年级儿童共228人为被试,采用图片测试法考察了其对数学任务图片和数学情境图片的基本情绪体验,及基本情绪体验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班幼儿与一、二年级儿童对非符号任务图片有较积极的情绪体验,但三年级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消失.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的消极体验随年级提高而明显增长.三年级儿童对讲课和解题情境的图片均开始表现出显著的负性情绪.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幼儿的情绪体验不能预测其数学成绩,而在控制了年龄的影响后,小学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和讲课情境图片的情绪体验能显著负向预测数学成绩.研究有助于揭示儿童早期阶段情绪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数学任务.
赖颖慧邓小婉黄大庆陈英和
关键词:儿童数学成绩
高自尊威胁后防御和消极情绪的特点:自尊和自我价值权变性的不同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实验法考察高自尊威胁后个体防御和消极情绪的特点,并分别考察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权变性对自尊威胁后防御和消极情绪的不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与受到低自尊威胁的大学生被试相比,高自尊威胁后被试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和消极情绪。(2)自尊水平能够在自尊威胁和消极情绪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高自尊被试在高威胁后表现出了较高的消极情绪,而在低威胁后消极情绪较低;对于低自尊被试,无论自尊威胁程度如何,他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消极情绪。(3)自我价值权变性能够在自尊威胁和防御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高自我价值权变性的被试在高自尊威胁后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而低自尊威胁后防御较低;而低自我价值权变性的被试在两种威胁后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
胡心怡陈英和
关键词:自我防御消极情绪自尊
大学生无条件自我接纳、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条件自我接纳、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交叉滞后设计,对366名大学生被试施测无条件自我接纳问卷、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问卷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结果:时间1的无条件自我接纳能够显著预测时间2的心理韧性的总分(β=0.12,P<0.05),并能显著预测心理韧性中坚韧性(β=0.12,P<0.05)和自强性(β=0.18,P<0.001);时间1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能够显著预测时间2心理韧性的总分(β=0.09,P<0.05)和自强分量表得分(β=0.09,P<0.05)。结论:无条件自我接纳和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可能是心理韧性的原因变量,二者都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胡心怡陈英和
关键词:心理韧性大学生
小学儿童分享的发展及反馈信息的促进效应
2015年
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的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的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的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自我评价的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的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的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分享行为促进。
郝嘉佳陈英和
关键词:小学儿童分享行为
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神经基础被引量:59
2014年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使他人获益的行为,这类行为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共情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脑岛等脑区的激活与消极情绪体验有关,是情绪共情的神经基础,利于产生亲社会行为动机;颞顶联合区等脑区参与对他人意图的理解,是认知共情的神经基础,利于个体选择有效方式帮助别人。女性在共情时激活额下回等与情绪有关的脑区,而男性在共情时激活颞顶联合区等与认知有关的脑区,这为男女个体在亲社会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提供了新证据。未来研究应完善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脑区功能的解释,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结合病理学研究考察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神经基础。
肖凤秋郑志伟陈英和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神经基础性别
规则的不同特点对儿童判断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探讨不同领域的规则(安全领域规则,个人领域规则)和不同的规则提出者(成人权威,同辈权威)对儿童判断的影响。研究考察了48名4~7岁的儿童在道义推理、奖惩判断、愿望理解和行为判断的发展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直到7岁儿童才能根据规则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判断,7岁儿童预测更不应该违反安全领域规则,违反安全领域规则和成人权威制定的规则后应该受到更多的批评,而4岁组和5岁组儿童在不同规则情境下的判断没有显著差异;(2)各年龄组儿童预测应该给予表扬的数量在各情境下没有显著差异;(3)在规则与愿望相冲突时,高年龄组儿童比低年龄组儿童更多地报告主人公会坚持自己的愿望;(4)在预测主人公是否会违反规则上,各年龄组在不同规则情境下均无显著差异。
周双珠陈英和
关键词:儿童
问题结构因素对伦敦塔问题解决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121名2,4,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计算机呈现的方式,探讨了子目标和次佳路径这两个问题结构因素对伦敦塔问题解决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子目标和次佳路径两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解决有子目标-无次佳路径问题时的计划指标要高于其他类型问题。根据被试在伦敦塔任务上的表现,划分为三大类7种表现类型。当存在不同的问题结构因素时,问题解决表现类型体现出差异性。
王晶仲宁宁陈英和
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0
2013年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一般拖延量表对315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拖延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非适应性完美主义;(2)适应性完美主义负向预测拖延,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拖延;(3)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拖延行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易拖延,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则不易拖延。
张萌陈英和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拖延行为
儿童过度模仿的原因、意义及其教育启示被引量:6
2016年
模仿和完成与任务明显无关的动作的行为被称为过度模仿。这一现象在学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分析其成因及意义对理解这一行为十分重要。自动因果编码理论认为过度模仿的儿童对无关动作进行了错误的因果编码;规范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过度模仿是由于觉察并遵守了社会规范;社会联结理论则强调过度模仿服务于儿童建立社会联结的动机。过度模仿具有三点适应性意义:第一,能够促进儿童自身的技能学习;第二,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第三,能够保证代际文化的传承。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儿童习得工具时需避免过度模仿,同时又要善于利用过度模仿来促进儿童同伴交往与文化传承。
夏彧婷陈英和
关键词:社会联结
消极刺激相似性对幼儿未来事件认知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的相似性是如何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中个体情绪判断的。相似性被划分为重遇刺激与过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质相似三种水平。结果表明:当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完全相同时,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多,其次是本质相似,表面相似情况下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少。本研究得出结论为消极刺激相似性会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的认知,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越相似幼儿的消极情绪越多。
李艺伟肖凤秋陈英和
关键词:幼儿情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