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052)

作品数:8 被引量:149H指数:6
相关作者:潘晓云李博陈家宽耿宇鹏贾昕更多>>
相关机构:教育部西北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入侵
  • 7篇喜旱莲子草
  • 7篇莲子草
  • 5篇生物入侵
  • 2篇植物
  • 2篇入侵植物
  • 2篇外来入侵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富集
  • 1篇异速生长
  • 1篇异速生长分析
  • 1篇营养繁殖
  • 1篇原产地
  • 1篇植食性
  • 1篇入侵性
  • 1篇入侵种
  • 1篇生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型
  • 1篇生物防治

机构

  • 6篇教育部
  • 3篇西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潘晓云
  • 6篇陈家宽
  • 6篇李博
  • 3篇耿宇鹏
  • 3篇贾昕
  • 2篇杨兴中
  • 2篇傅东静
  • 2篇张文驹
  • 2篇董慧琴
  • 1篇董欣然
  • 1篇李倬锴
  • 1篇梁汉钊
  • 1篇张弘
  • 1篇金涛
  • 1篇蔡星星
  • 1篇何俊
  • 1篇王煜
  • 1篇王磊
  • 1篇童盟
  • 1篇孙旸

传媒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喜旱莲子草茎叶解剖结构从原产地到入侵地的变异式样被引量:26
2006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外来种入侵及其危害是由于一个物种从原产地到入侵地其环境因子改变(如天敌压力的减弱等)而导致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生物入侵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现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物种的快速进化过程,生物入侵的进化遗传学已成为入侵生物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作者比较了来自原产地(阿根廷)和入侵地(中国和美国)的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的11个种群在茎、叶解剖结构方面的变异式样,发现所研究的19个性状在原产地(阿根廷)和入侵地(中国和美国)的变异情况明显不同:在原产地种群中,共有9个性状指标存在显著差异,遗传率在49–89%之间,这9个性状是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茎直径、髓腔直径、维管柱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柱面积比、髓腔面积比和叶形指数;而在入侵地种群间,19个性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喜旱莲子草从原产地到入侵地其遗传多样性降低;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种群间的形态变异主要为表型可塑性。根据19个形态指标对喜旱莲子草11个种群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结果显示:所有入侵地种群和原产地的Ar1种群(SantaFé,59°49′W,29°16′S)聚为一类,原产地的Ar4(Tandil,59°03′W,37°11′S)单独聚为一类,原产地的其他4个种群聚为一类。表明Ar1种群可能与入侵中国的喜旱莲子草在基因型上更为接近。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喜旱莲子草入侵机理(如杂交适应性)和在原产地寻求对应天敌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潘晓云梁汉钊Alejandro Sosa耿宇鹏李博陈家宽
关键词:生物入侵表型可塑性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被引量:75
2007年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一百多年来,该物种通过压舱水或军马饲料被传播到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成为暖温带-热带湿润气候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外来入侵种。本文结合对喜旱莲子草在原产地的分布状况的考察、原产地和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的比较研究,以及入侵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该物种在原产地的地理分布和种内变异、生活史特征、入侵机制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对这一外来入侵种的认识,为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潘晓云耿宇鹏Alejandro SOSA张文驹李博陈家宽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生物入侵种内变异集合种群流域管理
莲草直胸跳甲对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取食喜好及生长适应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的恶性杂草之一,给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原产地喜旱莲子草存在多个生态型,并且其专食性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Vogt)对几个生态型的取食偏好有明显差异。本实验从昆虫植食性的角度对收集自原产地(3个)以及入侵地(1个)共4个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进行研究。在选择性取食实验中,莲草直胸跳甲一对成虫对各生态型喜旱莲子草4 d的累积取食量依次为:A.philoxeroides f.angustifolia(0.54 cm^2)、A.philoxeroides“China”(0.34 cm^2)、A.philoxeroides“SantaFé”(0.31 cm^2)、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0.03 cm^2),即对原产地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的取食最轻,且与其它3个生态型差异极显著,其它3个生态型间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取食实验中,幼虫以4个生态型喜旱莲子草为食时都呈现出显著的逻辑斯谛式增长模式,但是,以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喂养的幼虫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幼虫期8 d可达最大体重约为9.5 mg(鲜重),达到最大体重一半时的时间为116.5-128.5 h,平均为121.9 h。这些结果暗示,喜旱莲子草从原产地到我国的天敌昆虫释放效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傅东静贾昕杨兴中李博陈家宽潘晓云
关键词:生物入侵植食性生态型
湿地草本植物冠层昆虫群落的中性理论验证
2009年
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Unified Neutral Theory of Biodiversity)对群落中物种共存机制和多度分布提出不同于传统生态位理论的另一种解释:由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物种构成的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在生态学上是等价的;物种多度的分布主要决定于随机过程,如物种灭绝和物种迁入/新物种分化之间的动态平衡。对于中性理论模型是否可以准确预测物种多度分布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论。本文对生长在天目山地区的湿地草本植物冠层的昆虫群落进行取样调查,分别采用中性理论模型和对数正态模型预测昆虫多度分布。采用置信区间、拟合优度检验和卡方检验等方法验证中性理论的预测。中性模型拟合的基本多样性指数θ=5.89,迁移率m=0.208 8。实测物种多度数据全部落入中性模型预测的95%置信区间内,说明中性模型预测的多度分布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Pearson相关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中性最优拟合曲线(200次中性模型模拟的平均值)的拟合优度与对数正态模型很接近,但中性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只在4%~14%的情况下(中性模型模拟200次)优于对数正态模型。因此,中性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天目山湿地草本植物冠层中的昆虫群落的多度分布情况,但其拟合优度并不优于对数正态模型。
张弘董欣然童盟孙旸董慧琴潘晓云
关键词:昆虫群落
喜旱莲子草沿河岸带不同生境的盖度变化及形态可塑性被引量:42
2006年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是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9种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该文比较了分布于河岸带4种小生境中,喜旱莲子草和它的同属土著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sessilis)的盖度和生长特征变化,以了解影响喜旱莲子草入侵的生境和生长特征。按照距水体的距离远近,这些小生境依次为废弃农田、沼泽、河边沙石滩及河间卵石滩。结果表明,这4种生境在基质性质、土壤养分和生产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产力较高的生境中(如废弃地和沼泽),喜旱莲子草是优势种,但在生产力较低的生境中(即河边砾石滩及河间卵石滩)土著种莲子草的相对盖度大于喜旱莲子草。随着生境土壤养分的增加,喜旱莲子草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喜旱莲子草与觅光相关的几个形态指标,如茎的长度、节间长度和节的数目以及单叶面积都显著增加;同时,那些着生叶片的分枝也从匍匐状转变成直立生长。在生产力较高的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植冠高度和茎干密度成正相关,表明喜旱莲子草对极度密集的种群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些结果说明,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优先占据具有较高土壤养分的小生境是喜旱莲子草沿河岸带入侵的基本特征,可能也是促成其入侵的重要的内部(植物自身)和外部(生境)条件。
潘晓云耿宇鹏张文驹李博陈家宽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莲子草生物入侵入侵性
陆生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生长模式被引量:10
2007年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后被引入到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和中国等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种。对喜旱莲子草陆生种群的有效控制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中通过种植实验建立了陆生生境中喜旱莲子草主枝长、生物量、叶面积和斑块面积等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喜旱莲子草的主枝长、生物量、叶面积和斑块面积等均表现为指数式生长,其日增长率(%)分别为4.28、11.27、11.59和8.67。(2)喜旱莲子草的地上重(x)-地下根茎重(y)的异速生长指数b约为3/4(01),即总重和叶面积相对于主枝长呈二次幂增长,由此可进一步推出总重和叶面积与斑块面积成正比;生物量-叶面积的异速生长指数b约为1,为等速生长(b=1),即单位生物量所支持的叶面积不随植株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冠层恒定性)。其叶面积比为88.24cm2/g,比叶面积为287.97cm2/g。通过本研究期望对喜旱莲子草陆生局域斑块的生长进行预测,同时为进一步建立其控制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经济有效的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贾昕傅东静潘晓云李博陈家宽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种异速生长分析
喜旱莲子草营养繁殖特征对干扰的响应被引量:13
2008年
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是人类活动影响下外来植物在入侵地所面对的重要生境特征,而克隆生长和营养繁殖是外来植物入侵高资源干扰生境的重要生活史特征。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个世界性的入侵种,它主要分布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各种淡水生态系统的水陆交界区域,这些生境易受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的影响。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有性繁殖缺失,因而贮藏根形成、根芽萌发和分株生长等是其重要的生活史环节和营养繁殖特征。本文中通过种植实验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的营养繁殖特征对养分增加和物理干扰(贮藏根片段化和埋藏)的响应。结果表明:(1)高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的总生物量增加了约1.5倍,贮藏根分配(营养繁殖分配)增加了约15%,贮藏根平均长度增加了约1.5倍;(2)喜旱莲子草的根芽萌发数随贮藏根段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每克贮藏根(干重)能够萌发出约15个根芽,萌发出1个根芽只需要不到0.1g的贮藏根,埋藏深度不影响根芽萌发数;(3)贮藏根段大小和埋藏深度对喜旱莲子草分株的主枝长和平均相对生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暗示,喜旱莲子草的营养繁殖特征对养分富集和物理干扰非常适应,能够促进其局域种群的快速增长和流域范围内集合种群的长期续存。
贾昕杨兴中潘晓云李博陈家宽
关键词:克隆生长生物量分配外来入侵植物养分富集
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的昆虫群落特征与天敌种类被引量:3
2008年
"天敌释放"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个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种,在原产地有多种天敌昆虫。本文初步研究了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的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天敌昆虫类型及虫食特征。对生长在天目山低海拔地区的池塘和陆地2类生境中的喜旱莲子草单优势种群落中的昼行性昆虫群落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扫网法捕捉昆虫,并对网捕昆虫鉴定至科;种名没有鉴定,但每科下均为1种。主要结果是:在样地中共捕获昼行性昆虫58头,隶属于5目6科6种。样本数量较多的有,蝗科(40%)、蝇科(22%)和卷蛾科(12%)。除昆虫密度外(1.8头.m-2与4.3头.m-2),水、陆2类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6和5)、多样性指数(2.25和2.09)和均匀度指数(1.26和1.30)均无明显差异。取食喜旱莲子草的昆虫只有蝗科和卷蛾科各1种。水、陆生境下叶片虫食类型有差异,水生生境中以缘食状或孔洞状为主(蝗虫所食),而陆生生境中以缘食状和透明膜状为主(蝗虫与蛾类所食)。与文献中报道的喜旱莲子草原产地天敌昆虫群落的结果比较可知,入侵中国的喜旱莲子草在天敌昆虫物种丰富度及专化天敌昆虫种类两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天敌释放"效应。失去天敌昆虫的"下行"控制作用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
李倬锴王煜金涛何俊王磊董慧琴蔡星星潘晓云
关键词:生物防治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