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42)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洪生吴湖炳李葆元王巧愚王全师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 Model of Focal Cortical Infarctionin Rat:Mini mally Invasive Craniotomy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脑局灶性梗死模型,以用于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长期观察。方法37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创法经颞骨局部钻孔开颅,采用直接结扎大脑中动脉终段,同时永久结扎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通过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墨汁灌注、TTC染色、MRI成像结果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术后状态良好,实验组大鼠观察4周后死亡率低为6 .25 %。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1分,墨汁灌注及TTC染色观察梗死范围局限于皮层,4周后MRI成像测量梗死体积稳定,平均为83 .52 mm3。结论该模型对大鼠创伤小,梗死灶的位置和体积恒定,长期存活率高,为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 薛静高培毅安沂华SUNChong-ranLIJinHUANGHua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
- ^18F—FDG PET/CT评价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的治疗反应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评价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中期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DLBCL初诊患者53例,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或利妥苷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中期(4个疗程后)进行^18F-FDGPET/CT显像。根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将病例分为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3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完全缓解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5%(23/26)、73.3%(11/15)和8.3%(1/12),3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48,P=0.000)。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无反应组(X2=22.656,P=0.000和x2=11.407,P=0.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预测其化疗疗效。
- 李洪生吴湖炳王全师王巧愚李葆元
-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型体层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