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太湖治理科研课题(TH2010303)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3
相关作者:周贝贝王国祥杨飞宋康徐瑶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太湖治理科研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叶绿素A
  • 1篇水华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菹草
  • 1篇微囊藻
  • 1篇磷形态
  • 1篇蓝藻
  • 1篇环境因子
  • 1篇间隙水
  • 1篇
  • 1篇沉积物
  • 1篇沉积物间隙水
  • 1篇打捞

机构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篇王国祥
  • 3篇周贝贝
  • 2篇杨飞
  • 2篇宋康
  • 1篇徐瑶
  • 1篇王文林

传媒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菹草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人工构建湖泊生态系统,用湖泊沉积物的上层泥和下层泥分别代表清淤前后的2种基质,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对沉积物不同层次间隙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垂直方向上,将2种基质中的间隙水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3个层次。结果表明,菹草生长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各层间隙水中磷浓度,上层泥和下层泥2种基质均表现为表层间隙水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含量降低幅度最大,DTP含量分别降低68.97%和83.09%,SRP含量分别降低54.57%和96.02%。菹草的吸收作用使得各层间隙水中磷浓度均低于无沉水植物的对照组。试验结束时,2种沉积物中TP含量降低幅度差异不显著,说明疏浚前后种植菹草均可有效控制湖泊内源磷污染。
宋康王国祥王文林周贝贝
关键词:菹草沉积物间隙水磷形态
南京秦淮河叶绿素a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8
2012年
近年来,流动的河流开始陆续暴发藻类水华,河流的水华现象是继湖泊水华现象之后又一倍受关注的科学问题.秦淮河水体污染严重并于2010年8月和9月间暴发水华.采用2010年8月15日和9月8日的秦淮河野外调查数据,对秦淮河水体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上游到下游,秦淮河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平均值为73.7μg/L,其中马木桥样点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184.52μg/L);秦淮河水体氮磷比为26.86,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正相关,与氮磷比的对数呈负相关,表明磷可能是秦淮河蓝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河流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pH和DO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 2--N呈显著相关,而与NH 4+-N、NO 3--N和TN无显著相关.
周贝贝王国祥徐瑶杨飞宋康夏明芳
关键词:叶绿素A环境因子
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一次性培养的方式,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对数期和稳定期进行人工打捞模拟试验,通过测定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研究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的后续生长影响差异很大;在对数期进行人工打捞,铜绿微囊藻仍可以较好地生长,并且随着打捞强度的加大,微囊藻进入指数生长期的时间延长,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呈升高趋势;而在稳定期进行人工打捞,铜绿微囊藻很快就进入稳定期,抑制了其后续生长。藻体内丙二醛(MDA)积累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打捞消除了微囊藻生长过程中的密度制约,延缓了藻细胞的衰老。
周贝贝王国祥杨飞夏明芳
关键词:水华蓝藻打捞铜绿微囊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