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A03B03)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于庆波秦勤谢华清胡贤忠刘军祥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余热
  • 3篇余热回收
  • 3篇高炉
  • 2篇余热锅炉
  • 2篇蒸汽
  • 2篇蒸汽重整
  • 2篇制氢
  • 2篇制氧
  • 2篇生物油
  • 2篇气化
  • 2篇热载体
  • 2篇自流
  • 2篇炉渣
  • 2篇化学链
  • 2篇锅炉
  • 2篇高炉熔渣
  • 2篇高炉渣
  • 2篇CO
  • 2篇CO2
  • 1篇冶金

机构

  • 10篇东北大学
  • 2篇重庆赛迪热工...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篇于庆波
  • 5篇秦勤
  • 3篇谢华清
  • 2篇段文军
  • 2篇刘军祥
  • 2篇王坤
  • 2篇胡贤忠
  • 1篇李朋
  • 1篇侯丽敏
  • 1篇吴天威
  • 1篇王辉尧
  • 1篇董亮
  • 1篇姚鑫
  • 1篇李鑫慧
  • 1篇王泽鑫

传媒

  • 10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冶金能源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吸附强化模拟生物油重整制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选用Ce-Ni/Co作催化剂、由醋酸钙煅烧制得的Ca O作重整催化剂、CO2吸附剂,进行模拟生物油吸附强化蒸汽重整制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M(S)/M(C)(加入水蒸气的摩尔质量与生物油模化物中碳的摩尔质量之比)条件下,吸附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氢气摩尔分数和氢气产率;添加吸附剂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气摩尔分数、氢气产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00℃时达到最大;随着M(S)/M(C)的增加,氢气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在M(S)/M(C)=9时氢气摩尔分数达到最大,而氢气产率则在M(S)/M(C)超过9后变化不大;随着M(Ca O)/M(C)(加入的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与生物油模化物中碳的摩尔质量之比)的增加,氢气摩尔分数逐渐增大,达到M(Ca O)/M(C)=3后几乎不变,氢气产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在M(Ca O)/M(C)=3时达到最大;温度=700℃,M(S)/M(C)=9,M(Ca O)/M(C)=3为模拟生物油重整制氢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氢气摩尔分数、氢气产率分别达到92.2%,84.1%.
于庆波姚鑫吴天威谢华清
关键词:生物油模型化合物蒸汽重整制氢
高炉熔渣中煤-CO_2气化反应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STA409PC综合热分析仪以等温热重法对高炉熔渣中煤焦-CO2气化反应性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渣煤比、气化反应温度和煤种对气化反应的影响,并用反应速率方程法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求算.实验结果表明:煤焦的碳转化率、气化反应速率与渣煤比正相关;在煤焦的气化反应中,高炉熔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1673K以下,煤焦的碳转化率、气化反应速率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而当温度高于1673K后,煤焦的碳转化率、气化反应速率峰值随温度的上升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煤种,其气化反应性有很大的差异,大同煤的气化反应性要好于阜新煤和焦炭;不同条件下,煤焦的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具有很大的差异,焦炭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渣煤比的增大而升高,阜新煤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渣煤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于庆波王辉尧李朋秦勤
关键词:煤焦气化高炉熔渣CO2
冶金渣颗粒余热回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针对空气回收高温冶金渣粒余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流床余热锅炉直接回收高温颗粒余热,用以生产蒸汽的技术路线.搭建了自流床余热锅炉换热实验平台,研究了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月P、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对余热锅炉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发现:渣粒侧的换热热阻值为水侧换热热阻值的55—100倍,综合换热热阻的大小取决于渣粒侧换热热阻的大小,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对综合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的提高,渣粒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均逐渐增加.
刘军祥于庆波谢华清秦勤
关键词:余热回收换热特性
铜基载氧体制备参数对释氧和吸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在STA409PC热重分析仪上,以机械混合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铜基载氧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惰性载体种类、惰性载体添加比例、不同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等制备参数对铜基载氧体释氧和吸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类型载氧体释氧性能强弱顺序为Cu/Zr>Cu/Ti>Cu/Si,吸氧性能相差不大;随惰性载体添加比例的增加,载氧体的释氧和吸氧性能增强;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载氧体的释氧性能降低,而吸氧性能变化不大;煅烧时间的改变对载氧体的释氧-吸氧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载氧体,Cu/Zr和Cu/Si溶胶凝胶法好于机械混合法,Cu/Ti机械混合法好于溶胶凝胶法.
王坤于庆波段文军董亮
生物油模化物蒸汽重整制氢中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连续吸附强化生物油重整制氢工艺能够实现连续高效制取氢气,对该工艺所需的颗粒状催化剂进行了制备,研究了它们对三种生物油模化物(乙醇、丙酮、苯酚)催化性能的差异.实验在固定的操作条件下进行,重整温度设定为750℃,水和碳质量比为6∶1,催化剂填充量为10 cm.结果表明,镍的加入能有效促进重整反应的进行,镁、铈、钴等助剂的添加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中Mg-Ni/Co对三种模化物均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利用Mg-Ni/Co催化剂对模拟生物油进行重整制氢,其三类产氢率分别能够达到60%,70%,90%以上,且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
于庆波李鑫慧谢华清秦勤
关键词:镍基催化剂蒸汽重整制氢
高炉渣余热回收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焓-火用图热力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炉渣余热回收模式进行分析,对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水蒸气,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和火用效率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生产蒸气的焓效率相同,都为76.9%,而火用效率分别为14.4%,34.2%;利用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高达92.2%,火用效率为60%左右,二者均高于物理法;利用C-CO2的煤气化反应对高炉渣余热进行回收时,每吨渣可以消耗165 kg的CO2,有利于钢铁企业实现节能目标.
段文军于庆波秦勤侯丽敏
关键词:热力学分析吸热反应
颗粒绕流圆管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干法粒化后的高炉渣颗粒余热回收工艺主要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由于空气的比热容小从而导致热效率低,因此,提出用自流床余热锅炉来回收高温炉渣颗粒的余热.基于CFD软件,将流动的颗粒当作连续的黏性流体,建立了一个三维数学模型,对颗粒绕流圆管传热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颗粒入口速度、水入口速度以及水入口温度对余热锅炉换热效果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大颗粒和水入口速度,可提高换热效果;增大水入口温度,传热系数没有变化,但热回收率减小.
于庆波彭家燕任慧来刘军祥
关键词:颗粒流圆管传热数值模拟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发射率测量方法被引量:18
2013年
目前利用红外热像仪难以测得物体准确的发射率,因此根据红外热像仪对物体的输出响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红外热像仪精确测量物体发射率的方法.该方法针对双参考体方法计算公式中n取值不准确之处加以改进,推导出了物体发射率新的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该方法精确测量物体发射率的条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用红外热像仪精确测量物体发射率的方法.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测量结果.
白敬晨于庆波胡贤忠王浩
关键词:红外辐射红外热像仪温度发射率测量技术
基于Aspen Plus的化学链制氧系统模拟分析
2016年
在热量分析和压力分析基础上设计了化学链制氧流程,采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进行模拟,分析了反应温度,压强对系统能耗的影响并对制氧流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常压运行时,随着制氧反应温度升高,能耗降低;随着氧化反应温度升高,能耗升高;两个反应器温差越小,能耗越低.负压运行时,随着制氧反应器压强的降低,能耗降低;正压运行时,随着氧化反应器压强的增加,系统能耗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到了制氧反应器负压运行、氧化反应器正压运行系统的优化操作参数.
于庆波任慧来彭家燕王坤
关键词:ASPENPLUS热量分析系统能耗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steam reforming of bio-oil model compounds over supported nickel catalysts被引量:5
2015年
The steam reforming of four bio-oil model compounds(acetic acid,ethanol,acetone and phenol) was investigated over Ni-based catalysts supported on Al2O3 modified by Mg,Ce or Co in this paper.The activation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ith the change of high-valence Ni(Ni2O3,NiO) to low-valence Ni(Ni,NiO).Among these catalysts after activation,the Ce-Ni/Co catalyst showe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steam reforming of all the four model compounds.After long-term experiment at 700°C and the S/C ratio of 9,the Ce-Ni/Co catalyst still maintained excellent stability for the steam reforming of the simulated bio-oil(mixed by the four compounds with the equal masses).With CaO calcinated from calcium acetate as CO2 sorbent,the catalytic steam reforming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in situ CO2 adsorption was performed.Wit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ase without the adding of CO2 sorbent,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was dramatically improved from 74.8% to 92.3%,with the CO2 concentration obviously decreased from 19.90% to 1.88%.
Huaqing XieQingbo YuXin YaoWenjun DuanZongliang ZuoQin Qin
关键词:BIO-OIL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