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08027)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包耀贤廖超英徐军赵志强李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人工林
  • 2篇土壤钾
  • 2篇土壤钾素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农田
  • 2篇微生物
  • 2篇绿洲
  • 2篇绿洲农田
  • 2篇酶活性
  • 2篇酶活性研究
  • 2篇钾素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肥力质量
  • 1篇土壤肥力质量...
  • 1篇土壤性质
  • 1篇主成分

机构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包耀贤
  • 3篇廖超英
  • 3篇徐军
  • 2篇徐明岗
  • 2篇张瑞
  • 2篇李亮
  • 2篇赵志强
  • 1篇孙非
  • 1篇杨晓娟
  • 1篇唐海滨
  • 1篇李陆平
  • 1篇辛智鸣
  • 1篇孙文艳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钾素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不同林地土壤样品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相关性和垂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表层各形态钾素在各林地内呈不均衡分布。造林对表层土壤钾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效应,特别是二白杨、小美旱以及固氮树种花棒、沙棘和沙枣;林地全钾含量中,各形态钾素所占比例不同,但平均97%以上的钾素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缓效钾是有效钾素非常重要的潜在给源。各林地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绝大部分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矿物钾和全钾主要决定于土壤母质,层次间差异很小。在干旱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树种以及固氮树种更有利于有效钾素的提升。各形态钾素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关系;有机质、CEC明显影响着各形态钾素的含量、转化及其有效性。整体而言,乔木提升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稍优于灌木,但差异很小。因此,在沙区干旱条件下,建议推广对土壤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具潜力的固氮沙生灌木。
赵志强包耀贤廖超英李亮张瑞徐军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钾素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
李亮包耀贤廖超英赵志强唐海滨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人工林
乌兰布和沙区绿洲农田土壤钾素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响应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土样测定,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乌兰布和沙区绿洲农地钾素的特征、时间动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响应。结果显示,变异系数速效钾最高(42.49%),全钾最低(13.66%),各形态钾素整体分布不均;绝大多数钾素含量表现为表层低于下层且差异不显著。籽瓜、油葵、番茄和紫花苜蓿地表层速效钾平均含量属中等水平,而玉米、花葵和对照地属缺钾水平;若以有效性钾含量判定则研究区钾素供给充足。表层缓效钾含量均属中上水平,缓效钾平均转化率为22.02%,其中,紫花苜蓿地最高(24.40%),籽瓜地最低(18.91%)。表层全钾平均含量为19.20 g/kg,其中,速效钾占0.55%,缓效钾占2.85%,矿物钾占96.60%。在时间动态上,速效钾、有效性钾和缓效钾含量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模型,峰值临界年限分别为21、18和17 a。全钾、矿物钾、有效性钾、缓效钾、碱解氮、物理性粘粒、CaCO3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综合影响速效钾含量,可解释总变异量的78.9%。
包耀贤徐明岗赵志强徐军张瑞
关键词:绿洲农田土壤钾素土壤性质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选择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敏感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了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IF)。结果表明:<0.01 mm物理性黏粒含量、团聚度、有机质、全氮、细菌数和脲酶活性构成了该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指标能全面反映原16项指标的信息,决定系数达0.940 5;样地土壤肥力总体表现为:灌木林>乔木林>流沙地,灌木林具有较好的改土作用,柠条土壤肥力指数最高。因此,该区应以种植乡土固氮灌木为主,乔灌草结合,不宜大面积种植乔木。
杨晓娟廖超英孙文艳包耀贤李陆平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
乌兰布和沙区绿洲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撂荒地为对照,通过测定0-20cm和20-40cm层次土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乌兰布和沙区籽瓜、玉米、油葵和苜蓿地4种绿洲农田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和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特征。结果表明:(1)各农田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107)>放线菌(105)>真菌(103),三者中,细菌数量占三大类微生物总数的99%以上;各农田表层微生物数量整体高于对照的,且表层均高于下层,但差异不显著;农田间,籽瓜地微生物数量最多;种植苜蓿可显著提升真菌数量。(2)6种酶活性中,仅蔗糖酶和脲酶在层次间和农田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农地表层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的;除多酚氧化酶外,苜蓿地酶活性整体较高。(3)各生物学性质相互关联,互相影响。6种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酶活性既显专性又显共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真菌和放线菌直接影响有机质含量的程度达85%;总体而言,乌兰布和沙区绿洲体系形成后,长期农作活动使得绿洲农田生物学性质得以改善,土壤质量整体有所提高;设法提高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绿洲农田土壤质量和改善其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应广种苜蓿。
包耀贤徐明岗辛智鸣孙非徐军
关键词:绿洲农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