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3DFE23030)

作品数:24 被引量:230H指数:10
相关作者:孟兴民马金辉熊木齐赵岩庆丰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石流
  • 8篇泥石
  • 8篇泥石流
  • 8篇龙江流域
  • 8篇白龙江流域
  • 6篇地质
  • 5篇地质灾害
  • 4篇滑坡
  • 3篇植被
  • 3篇土壤
  • 2篇地表形变
  • 2篇地表形变监测
  • 2篇形变监测
  • 2篇灾害
  • 2篇载力
  • 2篇入渗
  • 2篇相干
  • 2篇相干性
  • 2篇基线
  • 2篇基于GIS

机构

  • 23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孟兴民
  • 8篇马金辉
  • 6篇熊木齐
  • 5篇郭鹏
  • 5篇岳东霞
  • 5篇崔志杰
  • 5篇赵岩
  • 5篇庆丰
  • 4篇孙悦迪
  • 4篇李凯
  • 4篇郭建军
  • 3篇王凯
  • 2篇陈冠
  • 2篇王天祥
  • 2篇夏燕秋
  • 2篇江帆
  • 2篇汪玉琼
  • 2篇陈玺
  • 1篇文宝萍
  • 1篇王思源

传媒

  • 16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灾害学
  • 1篇甘肃地质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像元二分法的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白龙江流域影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和人工干扰等,其中地表植被作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度量指标,选择2002,2005,2008,2011年4个时段的遥感NDV I值,在改进像元二分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近10年来该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滑坡点空间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微弱,但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低覆盖区域覆盖度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历年来,该流域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滑坡点密度均较低,滑坡点占总滑坡的20.6%,空间分布呈离散状态,而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滑坡密度较高,滑坡点占总滑坡的34.5%,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状态,说明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点密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的高低是滑坡发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10年来,该流域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较快,说明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该流域植被恢复较快,生态脆弱程度减轻,这将为地方防治滑坡灾害的发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论可为全流域制定宏观尺度上的滑坡生态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李凯孙悦迪江宝骅郭建军汪玉琼岳东霞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滑坡白龙江流域
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尺度效应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针对生态承载力研究在尺度效应和空间关系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基于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利用遥感数据、GIS技术和Moran′I指数,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从5种不同栅格尺度(分辨率)对生态承载力开展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总的生态承载力以及各类型土地生态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其中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地生态承载力较其他类型尺度依赖性更强;随着尺度的增大,生态承载力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减弱,各个尺度下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差距,显示出其对尺度变化非常敏感.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利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区域生态承载力开展更精确的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而且强调在研究生态承载力时应考虑尺度效应,选择适宜尺度的遥感数据开展区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
郭建军李凯江宝骅孙悦迪汪玉琼岳东霞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石羊河流域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滑坡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24
2015年
以近期开展的区域性调查、勘查项目所得的1031处滑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白龙江流域地质背景和外部环境主要因素中滑坡分布的敏感区段,以及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敏感区段,探讨了各个因素控制和影响滑坡分布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流域内滑坡在以下地段集中分布:中山区、地形坡度15°~45°斜坡区、层状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干段断层10 km范围内、地震烈度Ⅶ~Ⅷ度区、小时最大降雨量35~40 mm地区、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人/km^2地区.巨型滑坡更加密集于中山区、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要断裂带不足5 km范围内以及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中小型滑坡在低山丘陵区、松散土层分布区、白龙江二级及以下支流岸坡上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地区更为集中;大型滑坡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中间.巨型滑坡对断裂、地形、软岩敏感性最强,中小型滑坡对降雨、松散土体、人类活动最为敏感.
黎志恒文宝萍贾贵义张永军董抗甲杨亚兵
关键词:白龙江流域滑坡主控因素地质背景外部环境
基于TRMM卫星的近10a甘肃临夏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基于2001~2010年TRMM 3B43降水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回归模型+残差的方法,对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近10 a的TRMM 3B43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运算,并结合研究区6个雨量站的观测值,对TRMM 3B43降尺度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了临夏回族自治州近10 a的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RMM 3B43降尺度降水量数据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比地面台站的观测值偏小;甘肃临夏州年降水量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且降水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两者相关系数为0.82;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其中6月降水量最大,12月降水量最小。
杨文月马金辉杨文凯
关键词:降水特征TRMM降尺度
D-InSAR技术在阿干镇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煤矿区过度开采引起的矿区地表形变和地面塌陷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准确获取矿区地表形变范围及形变量、预测地表形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地表形变监测手段都是基于点位的观测,成本较高且难以获得整体形变趋势,本文采用先进的D-InSAR技术,针对D-InSAR技术流程中时空基线对相干性的影响、干涉图滤波方法及参数的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讨论,并提出了优化方案,获取了阿干镇煤矿区过度开采导致的两个严重塌陷区域及形变量,实验结果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实地调查结果高度一致,充分体现了D-InSAR技术在获取地表微小形变方面的强大优势及发展潜力,对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监测、安全生产及土地规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王天祥马金辉王凯胡向德
关键词:D-INSAR基线滤波相干性地表形变监测
兰州市凤凰山报恩寺滑坡形成条件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以兰州市报恩寺东侧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滑坡特征,分析滑坡的成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了报恩寺滑坡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凤凰山老滑坡在自然状态下较为稳定,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报恩寺东侧滑坡具有多级多次滑动的特征,属后缘高陡,前缘开阔地形,在自然状态下很有可能再次发生灾害.分析结果为报恩寺滑坡灾害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和地质依据.
曾宇桐陈冠李松庞志刚孟兴民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
甘肃省武都区马槽沟泥石流特征及其治理工程效应被引量:4
2015年
调查了马槽沟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松散物源、降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对比分析1990年竣工和"5.12"汶川地震后新修建的治理工程,研究其工程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马槽沟泥石流属中易发粘性泥石流.1988年马槽沟实施的拦挡工程使主沟道沟床比降由7.5%降为5.4%,起到了消减洪峰流量和泥沙输移量的作用;2009年新建拦挡工程库区淤满后,主沟道纵比降将变缓为3.77%,沟床平均宽从建坝前6.85 m淤宽到34.9m,百年一遇流量的泥石流在修建拦挡工程前后,经过沟口处的流速将减小54.4%,泥石流输移的最大粒径减小75.5%,说明马槽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减少泥沙输出量,对扼制白龙江武都段河床淤积及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做出贡献,同时为北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以及其他地区类似泥石流沟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理念.
熊木齐郭富赟崔志杰孟兴民
关键词:泥石流拦挡坝
甘肃近50a暴雨洪水极端值分析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通过甘肃近50 a暴雨洪水与已知世界最大暴雨洪水及其外包线的对比,分析甘肃暴雨洪水极端值的量级特性,探讨甘肃暴雨洪水成因及时空分布,研究暴雨洪水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历时小于1 h的局地暴雨可达到或超过世界最大外包线;流域面积小于30 km2的小面积洪水量级可达到或超过世界最大外包线,大流域洪水量级与世界最大外包线相差较大,造成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暴雨洪水在7月和8月发生的频率均超过70%,“七下八上”是甘肃境内洪水的高发期;从暴雨洪水分布区域看,东南部流域发生的频率大,河西内陆河流域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小。
王双合马正耀马金辉
关键词:暴雨洪水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3
2014年
针对传统的监测预警方式存在的弊端,结合遥感技术、GIS技术、以M2M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集数据采集、传输、建库、建立地理处理服务、处理与发布机制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了传统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效率,使监测数据采集、预警信息发布自动化,为研究区灾害防治预警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
杜金星夏燕秋马金辉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M2M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土体渗透特性及其受植被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选取白龙江流域典型泥石流沟不同类型土体进行野外原位渗透试验,结合土壤性质及植被因素对土体的入渗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人类活动使得土体的内部结构和渗透特性发生了极大变化,改变了土体在降雨过程中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表径流过程、加剧了流域泥石流的形成.结果表明:土体的有机质和黏粒质量分数与土体的入渗率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林地对改善土体性质有较好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土体涵水能力,且随着海拔升高作用更明显;干枚岩斜坡和黄土斜坡的入渗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在降雨过程中千枚岩斜坡几乎不会产生明显的地表径流,而是在降雨达到一定程度后土体强度破坏而以浅层滑坡形式向下滑动,黄土斜坡则很快产生地表径流,以坡面泥流的形式为主沟泥石流的形成提供黏粒和水体.
赵岩崔志杰熊木齐庆丰郭鹏孟兴民
关键词:泥石流入渗率土壤性质植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